蛋鸡规模化养殖管理措施
杨 帆
【摘 要】摘要 近年来蛋鸡规模化养殖管理措施成为影响蛋鸡养殖的关键因素,提升养殖管理水平可以减少养殖成本,增加生产产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为此,本文从育雏、育成、生产3个养殖阶段对蛋鸡的规模化养殖管理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蛋鸡养殖者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养殖与饲料》 【年(卷),期】2019(000)010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 蛋鸡;养殖;管理;技术
近年来蛋鸡养殖业发展迅速,蛋鸡规模化养殖管理技术成为影响蛋鸡养殖的关键因素,提升养殖管理技术可以减少养殖成本,增加生产产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育雏、育成、生产3个养殖阶段对蛋鸡的规模化养殖管理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蛋鸡养殖者提供参考。
1 育雏蛋鸡的养殖管理措施
蛋鸡的育雏期为0~42日龄[1],该阶段内的蛋鸡由于日龄小,自身释放的热量比较少,自主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应当注意防寒保暖。 1.1 育雏鸡舍的温湿度管理
雏鸡初生后的1周内,育雏鸡舍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34℃,之后每周可以下降3℃,在此期间应当注意观察小鸡表现,如果表现正常则温度合适;如果张口呼吸则表明温度过高,需要降温;如果扎堆拥挤则温度过低,需要适当升温。 育雏期内需要保持育雏室内合适的湿度,可以防止雏鸡长期不能及时喝水导致
的脱水现象。育雏室湿度在10 d内应当保持在60%~70%[2],最高不得高于75%,10 d后则保持在55%~60%。 1.2 开食与饲水管理
雏鸡在放入育雏室内1 h内应当保证饲水的供应。可以在水中加入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饲饮2 d;或者在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生理盐水以及葡萄糖,连续饲饮2周。雏鸡的开食应当在饲水后的1~2 h,过早容易引发腹泻病,开食的饲喂管理应当遵守少喂勤添的原则,首次饲喂采用易消化的饲料,2次后可以改用雏鸡食用的全价料,每周补饲1次沙粒,帮助消化。 1.3 通风与饲养密度管理
雏鸡3日龄后,饲养管理员进入鸡舍如果可以明显闻到臭味,呼吸受到影响,伴有刺鼻流泪的感觉,说明室内有害气体超标,应通风。通风时间尽量控制在对室温影响小的中午时段。15日龄以前的雏鸡饲养密度应保持在40只/m2[3],之后应逐渐降低饲养密度,保证鸡群能正常采食,发育不受影响,无疾病发生。 1.4 光照时间管理
雏鸡在破壳后视力较差,光照强度达到20~30 lx为宜,可以训练雏鸡进行采食、饲水,熟悉周围环境。3日龄内都要保持每天23 h的光照时长,之后的光照强度以及光照时间均可逐步降低。 1.5 雏鸡的免疫、消毒以及卫生管理
雏鸡破壳后自身会携带一定的母源抗体,可以根据母源抗体水平以及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免疫方式应当采用饮水、滴鼻等,以免引发强烈的应激反应。对育雏室应当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在雏鸡入室前需要全方位消毒处理;在育雏期间,严禁非饲养员进出,饲养员应指定专人负责,尽量保证
不串舍管理,如果必要串舍管理,应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后才能进入育雏室;育雏室内的用具也需要专用,使用前消毒;垫料需要定期更换。在消毒剂的选择方面尽量选择对雏鸡刺激小、效果好的药品;对环境的消毒采用喷雾方式为佳;对用具的消毒应当采用浸泡的方式。 1.6 用药管理
雏鸡常见的疫病包括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鸡白痢、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发现雏鸡异常后应立即隔离诊断,在兽医指导下对症用药。
2 育成蛋鸡饲养管理措施
2.1 过渡阶段管理
雏鸡在2月龄后逐步进入育成期成为青年鸡,鸡舍温度降为15~22℃即可,养殖密度一般控制在15只/m2,饲喂饲料逐步更换育成鸡全价料。 2.2 生长状况管理
育成期间养殖管理关键是控制蛋鸡的生长状况,包括体重、骨架充实度、鸡群总体发育状况等。因此,在此阶段内需要定期抽检鸡只的体重,根据情况调整饲料成分,为蛋鸡生产性能的提升、产蛋期的延长打下坚实基础。 2.3 光照时间管理
育成期内应保障适宜的光照时间(约8 h),不宜过长,如果时间过长,会促进蛋鸡性成熟,提前开始产蛋,影响生产质量,缩短产蛋期,降低经济效益。
3 生产蛋鸡饲养管理措施
蛋鸡一般从120 d开始进入产蛋期,又可以分为前、中、后期3个阶段。 3.1 开产前后饲养管理
14周龄的蛋鸡可以由平养转为笼养,此阶段内,蛋鸡体重仍在增加,需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