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试题(四)答案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
2、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现代湖沼学也把这一现象当作湖泊演化过程中逐渐衰亡的一种标志。
3.半衰期: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
4.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5.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6.生物入侵: 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7.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8.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 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9.电磁污染: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10.环境评价: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水平,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 2.(气压梯度力) (风) (湍流)
3.(总有机碳TOC) (总需氧量TOD) 4. (空间辐射) (导线传播) 5.(工业生产、燃料燃烧排放是一些废气) (热带森林和温带植被的破坏)
6.(遗传) (生态系统) 7.(吸附交换) (络合-螯合) 8.(堆肥) (焚烧) 9.(工业) (农业) (生活) 10.(移动源) (固定源) 11. (COD) (BOD5)
12. (山谷风) (海陆风) 13.(在氮、磷过剩)(水华) (赤潮)
14.(0—120分贝)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B E F 2. A C D 3. A B D E 4. A E 5. B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举例说明按其化学特性大气污染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发生的天气条件是什么?
答:要点①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污染物:SO2、CO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阴天、小风、逆温情况下,在当地地形条件的影响下,污染物被封盖在城市上空,造成对人体健康极大的危害,致使上千人死亡。
②氧化型(汽车尾气型):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
2.食品污染的途径和类别有哪些?
答:要点(1)污染途径:①作为食品原料的动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物质进入其内部并积累起来;
②食品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和烹调过程中,受到污染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玷污。
(2) 类别: ①生物性污染; ②化学性污染; 3.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危害?
答:要点(1)污染水体;(2)污染大气;(3)占用土地;(4)污染土壤;(5)传播疾病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12
答:要点(1)工业生产,燃料燃烧排放的一些有害气体;(2)热带森林和温带植被的破坏
5. 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答:要点(1)总论(2)建设项目概况(3)工程分析(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5)环境影响预测(6)环境影响评价(7)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评价和各种措施的投资估算(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9)环境监测制度建议(10)结论与建议
6.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什么?通过学习本课,以你身边的或家乡的某一环境问题为例,谈谈你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和建议。
答: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威胁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即人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不破坏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使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得到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Fairness)
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的生活的愿望; 代际公平:本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
(2)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
核心思想是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Common)
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则是应该共同遵从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就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2.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掺在的问题。
3.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就是生态环境。按照现在生态学的观点,生态系统就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4.城市生态系统:凡拥有10万以上人口、住房、工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建筑物占50%以上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线网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集居的区域。
5.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水体自净: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7.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10.生物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 堆肥 和 焚烧 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 工业 、 农业 和 生活 污染源。 4. 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6.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如氮、磷过剩 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 水华 ,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 赤潮 。
7.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 0~120dB 。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 超声 。
8.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就起组成可以分为 恒定的 、 可变的 和 不定的 三种组分。
9.大气圈有分层结构,其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是 对流层 。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D )
A.海啸 B.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C. 火山喷发 D. 全球温室效应 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下面不属于“三河”的是( D )
A. 淮河 B. 辽河 C. 海河 D. 黄河 3. 噪声作为一种公害,下面不属于其特征的是( C )
A、主观判断性 B、多发性的 C 对人的危害性小 D、无残余物质需要处理4. 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标准分别为( A ) A. 55 B. 60 C. 50 D. 65
5. 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重金属( B )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 A.铅 B.镉 C.甲基汞 D.铬 6.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影响,不包括以下( D )
A.土地资源 B.森林资源 C.能源 D.人力资源 7.下列不属于太阳能间接利用的能源是( D )
A.生物质能与沼气 B.风能 C.海洋能 D.天然气能
8. 温室气体增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C ) A.二氧化碳 B.臭氧 C.二氧化硫 D.一氧化氮
9. 现阶段世界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下列不属于海洋污染种类的是( A ) A.悬浮颗粒 B.核污染 C.石油污染 D.塑料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