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90313702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方向) 总学时数:36 学分:2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方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之前专业知识进行毕业设计创作与表现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二、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毕业设计的意义;理解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掌握毕业设计的创作表现方法。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学时 序号 1 2 3 实验(实训)项目名称 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创作 毕业设计报告书撰写 18 实验(实训)要求 必做 必做 必做 应开实验(实训)项目个数 学时分配 4 8 6 实验(实训) 类型 设计性 设计性 设计性 3 备注 说明:通过实践教学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围绕实际案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课堂教学;根据学生课堂现场操作熟练程度、完成质量进行考核。
四、教学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章次 1 2 3 4 合计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 毕业设计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的类别,理解毕业设计的要求,为创作毕业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课题的组成形式及要求。 教学难点:毕业设计要求。
各章名称 毕业设计概述 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程序与创作方法 毕业设计报告书撰写要求 讲授 6 4 2 6 18 实验(实训) 4 8 6 18 讨论 习题 考核 其他 小计 6 8 10 12 36 教学内容:毕业设计类别与要求;毕业设计课题的组成形式及要求。
第二章 毕业设计选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毕业设计选题,理解并掌握毕业设计选题方法,为后期毕业设计创作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毕业设计选题的原则。 教学难点:毕业设计选题的内涵。
教学内容:毕业设计选题的内涵与范围;毕业设计选题的类型;毕业设计选题的原则与确定。
第三章 毕业设计程序与创作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毕业设计的程序,掌握毕业设计的创作方法,具备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
教学重点:毕业设计的程序。 教学难点:毕业设计的视觉要素表现。
教学内容:毕业设计的程序;毕业设计的视觉要素表现;毕业设计作品欣赏。
第四章 毕业设计报告书撰写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毕业设计报告书的框架、撰写重点及注意事项,掌握毕业设计报告书的撰写方法,具备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报告书撰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毕业设计方案、设计说明的撰写。
教学难点:毕业设计课题调研、设计定位、设计展开过程。
教学内容:毕业设计课题调研、设计定位、设计展开过程、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方式:考查
本课程成绩构成比例: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作业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40% 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标准为: ①0-----59分
不能够根据选题进行创作,设计不合理,表现粗糙。 ②60----69分
能够根据选题进行创作,设计基本合理,但创意不新颖,表现稍显粗糙。 ③70----79分
能够根据选题进行创作,设计基本合理,创意比较新颖,表现稍显粗糙。 ④80----89分
能够根据选题进行创作,设计合理,创意新颖,表现精细。 ⑤90----100分
能够根据选题进行创作,设计合理,创意独特,表现精致。 七、推荐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推荐使用教材:何辉,朱和平,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与设计指导,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主要参考书:
[1] 宋丽娜,房晓溪,王练红,美术专业毕业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2] 夏燕靖,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指导,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 王文博,李万杰,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艺术设计卷,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八、课程有关说明
1.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艺术类专业学生“厚基础 、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根据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方向)专业的学科特点及社会对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方向)专业学生的就业素质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实现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修完本课程的先期知识与能力准备
教学对象是已修完包装装潢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设计等专业必修课程的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方向)专业学生,他们已具备图形、文字、色彩的创作与表现能力。因此,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重点考察学生根据选题和设计类别对图形、文字、色彩等元素综合把握运用能力。
3.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应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计划执行教学;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重难点进行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适合教学内容的要求。
本大纲主撰人: 审稿人: 完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