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莉竹(2007)。稻草變黃金——焦點解決諮商訓練手冊。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良好目標的條件(129-132頁) 一.對當事人重要/有意義
? 當事人被家長要求來談談他不想上學的事,牧者如何和當事人形成他想
達到的目標?
二.用正向語言描述:“不會/不要/不想”變成“會/要/想” ? 當事人:我不希望自己一看到老師就躲開。
? 牧者:那麼你 自己在看到老師時 ? ? 當事人:我希望我能減少和太太的吵架次數。
? 牧者:那麼你希望你和太太在不吵架的時候做 ? 三.用行為描述
? 當事人:我希望我和〇〇可以和平相處? ? 牧者:當你和〇〇 時,你會 ? 四.具體明確的/可測量的
? ? ? ? ? ? ?
當事人:我要多體諒媽媽的辛勞。
牧者:請你告訴我,如果你可以比較體諒媽媽的辛勞,你會 ? 當事人:我可以幫忙家事。
牧者:你想到可以幫忙做的家事有哪些? 當事人:像是洗碗、掃地這些事。
牧者:你覺得在目前的狀況下,你每週有幾天可以幫忙做這些事? 當事人:
? 牧者:
五.小改變/開始的步驟
? 當事人:我希望我可以約會準時,不要遲到。
? 牧者:如果你希望自己可以約會準時,那麼你想第一件可以做的事是甚
麽? ? 當事人:我想和我的孩子每天有一個小時相處。 ? 牧者:如果你希望自己可以和你的孩子每天相處一小時,你想到做什麼?
你想到的第一件事是甚麽?
六.合乎當事人的環境現實
? 當事人:我希望每天都可以專心讀書五小時。
? 牧者:如果每天都可以讀五小時的書,當然是最理想的;不過依照你目
前的工作/生活狀況,你覺得目前每天可以用來讀書的時間大約有多少? ? 當事人:描述狀況,……,大約只有兩小時吧!
? 牧者:那麼我們就先以每天讀書一個半到二小時為目標,你在家裡,甚
麽時間適合讀書,比較不會受到干擾?
七.在當事人的控制之內
? 當事人:我希望我爸爸可以了解我的壓力,不要每次見面就逼問我找工
1
作的事,這樣我就不會躲著他,我的壓力也不會那麼大。
? 牧者:如果爸爸目前還不能了解你的壓力,你除了盡量避免與他見面之
外,還可以做些甚麽讓自己的心情好一點?
案例:
? ? ? ? ? ? ?
當事人:我希望我的老闆可以不要老是要我加班。 牧者:
當事人:我希望更快樂一些? 牧者:
當事人:我希望孩子更聽話。 牧者:
當事人:我希望我的太太更順服我。
? 牧者:
量尺化技巧(158-165頁)
可以利用量尺評估(158-161) 0-10/1-10給分:(1)現況(現況評分及為什麼給這個分數)、(2)未來(你希望能夠達到)、(3)這個分數代表你會做什麼?想什麼? 1. 評估當事人的現況及當事人的期待 ? 例,請當事人評估關係好壞 ? 請當事人解釋分數的意義 ? 例,請當事人評估滿意度 2. 評估當事人的進展或變化
? 例,請當事人說明上次到這次之間,當事人評估事情分數的有甚麽改變? ? 發生甚麽事?做了甚麽事?以致分數有變化
? 例,請當事人說明這次到下次之間,當事人評估事情分數想要有甚麽改
變? ? 要做甚麽事?以致達到新分數 3. 評估當事人的動機或信心
? 例,請當事人評估對某件事( )的信心有多大?有甚麽因素使
當事人有 分的信心? ? 例,請當事人評估對實行新溝通方式的委身度有多大? *分組活動(洪莉竹,163頁)
(1)兩人一組。分別擔任當事人及助人者。 (2)當事人說出自己目前遭遇的一個困擾,助人者運用所學習過的量尺化技巧,引導當事人將其困擾轉化成一個可以採取行動的具體目標。 (3)角色互換。
(4)針對對話過程進行討論。
*彈性與多元的評量方式:利用圖像(小雛鳥變成大鵬鳥,雨天、陰天、晴天,
2
哭臉到笑臉)或實物(積木、獎牌、貼紙)
例外架構的應用原則
1. 找出例外經驗(即使很小的不同也算) 2. 探詢細節(當時的總總細節)
3. 確認當事人的角色(不同角色、不同反應方式的差異)
4. 建構解決方案(從上述的資料中發現當事人的能力或資源,設想如何行動,
比較符合當事人的期待和能力,進而發展出行動方案) 例:過去三年你用了許多好方法來幫助自己堅持在一個目標是,我聽到你用的方法有:鼓勵自己、排定計畫、依照計畫執行、達成預定進度就給自己一個小獎勵。這些做法當中有沒有哪些方法在目前的狀況下仍然是可以使用的?
*教牧輔導可以引導受輔者發現上帝在過去賜下的恩典,發現自己過去運用信仰資源的成功之處。
神蹟/奇蹟/假設問題
請你想像今晚在你睡覺時,奇蹟發生了,你的問題解決了,明天早上起床時,你和周圍的人會如何發現奇蹟已發生了?有哪些事情會變得不一樣?你的生活可能會有哪些不一樣/改變?你第一個注意到的差異是甚麽?你的〇〇會注意到甚麽?你會做些甚麽不同的事?你的心情/感受、看法/想法會有甚麽不同?*你會感受到神對你的愛嗎?你會對神說些甚麽?
例:如果神蹟發生了,你和〇〇和好了,你做的第一件事會是甚麽?
建立案主的正向、成功、優勢、以及領受上帝恩典的經歷。
因應問題
你經歷了這麼多的困難,你還能……,你是如何做到的?這代表了甚麽?
關係問題
(葉貞屏)幫助案主從他人的眼中來看自己,或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事情,以擴大案主知覺內容,促進案主客觀性的思考。(你的好友/太太/在天上的父親會怎樣看你?希望你如何看自己?做甚麽?有甚麽不同於……?)『有沒有誰也發現事情已有轉變?』『你的配偶發現你的改變時會怎麽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