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说一下辅助书目,我用的研教新版的复习资料,他们不仅有相关科目的练习题,还有历年真题的总结,内容方面做得很好,把重难点都进行了标注,还有知识点的梳理,对每个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我觉得还不错。
第二轮:
主要就是背诵,对背诵我没有特别的什么诀窍,关于背诵的一些小经验在下面有提到,我是把各种方法都试了一下,因为在背诵过程中,背了就忘是常有的事,我记得我背一些名词概念的时候,背了忘背了忘,再次做题还是想不起来,有些概念甚至都还像是第一次见,当时就崩溃了,但后来还是咬咬牙继续重复。所以对于这样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记忆,如果今天背了什么知识点,在今天睡觉前或者是下次再背的时候先把今天背的东西复习一遍,再过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之前背过的,不要隔太长时间,重复的间隔时间越长就忘得越干净。只要坚持住,在背的过程中也不断重复,就一定会有效果的。尤其是文学语言综合知识这些比较琐碎的知识点一定要重复翻看,例如这些:
文学理论:定义和区分。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
欧洲文学史:古希腊文学、古罗马文学、中世界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十七-十九世界初中后期文学、二次大战前文学、二次大战后文学 等等,这些都是比较繁琐的知识点复习起来比较麻烦。
第三轮:
继续背诵,总结,补充。这个时候你已经对考点非常熟悉了,也知道哪些是考试的重点哪些是不常考的,甚至有了自己的看法,所以可以多参考指定书目以外的资料,提炼和综合出多种观点以备作答。这时候可以按照题型的方式去整理笔记,整理出来再次背诵,这次相对来说主要整理的就不是单纯的知识点了,知识点应该是你之前做的工作,而现在这个主要是针对于你答题方式的积累,当你具备了完整的答题体系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应对考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答题速度自然也会提高,如果一旦出现考场上遇到不知道如何答的题就可以按照自己总结的套路进行答题。
另外对于大纲没有提及的知识点,考的非常少,一般来说不会考大纲没有的知识点,但是在进行复习时还是将这些内容都看看,因为看到所有的知识点可以帮助你搭建整个知识脉络,有助于理解知识点的深刻内涵,当然这些不是重点,只需要做简单了解即可。
在这里谈一下关于文学素养的问题。因为很多考文学方向的师弟师妹总是担心自己文学底蕴不够或者没有文学天赋,我可以给大家打一剂强心针。师姐是四大名著一本都没看完过的人,而且写作水平也很差,所以一开始复习我也有跟大
家一样的担心。但是复习下来,发现即便是文学这种主观性比较强的东西也可以具体的方法来提。对于一些开放性的大题而言自然需要开放性的思维,这是你平时积累的过程,而所谓对文学的悟性也是可以大量阅读来得到提升,在空闲时候多看一些相关的文章,提升自己的感觉,在做题的时候只需要根据套路来就可以了,当然这样的分数就相对来说比较平常,而对于小题而言多是背诵的知识点,只要认真背了就没问题。
关于专业课的难度其实没有重要的区分界线,有的人可能擅长背诵,而有的人擅长理解,所以每一科对于个人而言难度系数也是不同的,我感觉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基础就比较难,其他三科成绩都很好,唯独这一门分数低。而专业课题型的改变也是有的事情,对此不必惊慌,要知道大家都一样,但是话说回来不管怎么考知识点肯定都是书上存在的,例如:历代对《说文》的研究;清代说文四大家(段玉裁的研究、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和《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释名;经典释文;高邮王氏四种;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切韵;广韵;集韵;《康熙字典》;诗词曲语汇释;语音;音素;音位;音节;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现代汉字的印刷体(楷体、宋体、仿宋体、黑体);词汇;语法;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修辞等等这些书本中的基础性知识,考察的频率都是比较高的。
但是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也还是要做好题型和出题方向变化的心理准备,这种情况还虽相对比较少的。但还是要有所准备。
如果出的题目你之前见到过,知道其大致所指但不知道具体的细节性内容,那么就用联想法尽量引申。也就是说,就是当你做不到对某一名词进行直接而清
晰的阐述时,就通过与该词有关联的其他有效信息来解释它。可以把这些相关信息整理成完整的书面语,适当地予以补充,并加入自己的见解。这样做的话,即使对题目不是特别熟悉,也不至于没话可讲。
另一种情况处理起来就比较粗暴了,对于压根没见过题目,实在不知道怎么写就先跳过把,毕竟再想也是浪费时间,遇到完全不会的题目我是建议直接跳过,不要浪费时间,因为想也想不出来啊……不过有时间还是要写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基础的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名词解释就不说了,基础知识学好了大体可以应对。简答题由于分值介于另外两种题型之间,所以我建议在简答题部分不要用过多时间,作答时直接根据题目的要求呈现要点,抛出结论,做到观点清晰,逻辑顺畅。而对于论述性的题目就比较有开放性了,需要有发散性的思维,这是要注意平时多积累的,多做一下类似于下面这种题目,对于这方面的练习非常有帮助。
总之就是要多做题,多总结。事实上哪一科都离不开做题的积累,只有不断做题,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我本身做的题不在少数,包括公共课部分,同样做了大量的真题练习。英语的阅读理解部分先是用《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刷了一遍(当然会留出两年的题啊),刷完后整理了一下做题思路,又买了一本刷题卷进行二刷。政治也刷了不少题,除了做完李凡《政治新时器》的习题集,还做了其中的历年真题解析,学到了不少方法,有些方法甚至可以用在英语专业课上,总之做完题后收获颇丰。同样专业课也是如此,不做题就自我感觉良好,做完后就知道哪里还差些火候了。
接下来主要说说大题怎么答。
这个就很重要了,毕竟大题是整张卷子的核心,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何谓体系?就是你学到的知识不是零散的一堆,而有着内在的关联。一个概念有其发展流变的历史,它不会凭空地被某个时代的某位学者提出来,正是在观点的不断更新中,才有了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每一次观点的提出都会经历几次转向,关注的核心问题发生了变化,这必然会影响到其发展,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只有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应对各种变化的题目形式。知识体系好比基础、宝库,我们在答大题时要做的就是从里面取东西,为己所用。总之,不要重复一个个孤立的观点,而要知道它们的“来龙”和“去脉”。做这样的工作确实有难度,但很有必要去做。因为大题考察的是论述的能力,而每个观点都是通过它与其他观点的差异才凸显自身的。从历时层面,将其发展形成过程交代清楚;从共时层面,通过比较对照彰显其自身的独特性。做到这两点,可以说差不多就“论”清楚了。此外,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文本使自己的论述更具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