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 1.课外阅读。
能力的真谛
①能力,就是做事的本事。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②为什么相似的工作条件,相当的智力状况,有的人能出类拔萃,创出骄人的业绩,有的人则工作平平,见不到特色和浪花?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只不过有人还没有真正把握能力的真谛,而优秀者已经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光的足迹。 ③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一个善于并且会正确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
④古今中外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就经过了“十年的思考”。他说:“学习知识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6年,不露锋芒。在这6年中,他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学家认为,这平静的6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富有成效的思考时刻。
⑤现实生活中,仔细研究我们周围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善于思考者。但也有一些人,要么整天忙忙碌碌地干这干那,要么无所事事地去东游西逛,就是不给自己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也从来不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到头来,时间用上了,精力耗费了,工作却没有多大起色。
⑥只有努力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人人思考、自觉思考、终生思考的好风气,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提高。
(1)本文的题目是“能力的真谛”,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能力的真谛是什么?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2)本文语言生动,意义丰富深刻。请根据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的含义。 (3)第④自然段,作者列举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事例,说明了“________”的观点。 (4)第⑤自然段作者结合现实生活,运用________的写法,表明了________的观点。 【答案】 (1)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2)优秀者通过思考在工作上已经取得了成就。
(3)爱因斯坦;黑格尔;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 (4)对比;思考造就成功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此题意在明白对比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对比”,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
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故答案为:(1) 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2)优秀者通过思考在工作上已经取得了成就。
(3)1、爱因斯坦 2、黑格尔 3、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
(4)对比、思考造就成功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对对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课外阅读,我能行!
梦结束的地方
有人做过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500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也大约有500人在攀登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论这个数字属实与否,都不折不扣地表明: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残酷。
因攀登珠峰而遇难的勇士阎庚华去世后,笔者走进他独居的家,目睹的是一个痴迷的登山者的世界:墙上贴满了登山明星照、珠峰风景画,挂满了登山爪、登山靴、滑雪杆。他用13年的漫长岁月做准备,为此放弃了婚姻,离开了心爱的女儿,甚至为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无限风光,唯有触天者才领略得到吧!一位朋友成功地登上了海拔6400米的一座山峰。我问他,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峰巅之感一定惊心动魄吧?如宝石般闪烁的繁星,广袤深邃的天宇,还有洁白无瑕的冰雪,一定让人的肺腑都透明了!这一定非常浪漫。朋友却一本正经地摇头:“完全不是这样,冰天雪地的山头能有什么吸引力?天幕,繁星,晶莹的冰雪,那是诗人塑造的仙境。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狂暴的风裹着彻骨严寒,满眼白茫茫的,就这些。”
真就这么令人失望吗?答案如此肯定。那么,为什么还要登山呢?不要命似的登那么高的山,想证明什么?英雄气概?挑战极限的能力?我费解而焦急地望着朋友。朋友悠悠地说:“那一刻,我只觉得一颗心从喉咙里咯噔一下回到胸膛里去了,就像做了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梦.我终于可以释怀。”
那是个梦结束的地方,高耸入云。这梦牵扯着生命的脚步,一路跋涉,万水千山.赴汤蹈火。_________那座山叫什么名字,在地壳上,在实验室中,_________在书本里,_________充满了诱惑。
明白了吗?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 (1)在短文第五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管 或者 就
B.不管 即使 也 C.无论 还 是都 D.无论 哪怕 都
(2)①短文第三自然段中“这一定非常浪漫”,这里的“浪漫”指的是什么? ②“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中的“不浪漫”指的又是什么?
(3)既然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残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攀登呢?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4)假如你是登山者,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你可能会说什么?
(5)假如珠穆朗玛峰能说话,它会对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的登山者说什么? (6)读短文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布局的?为什么详写采访登山者? 【答案】 (1)C
(2)①如宝石般闪烁的繁星,广袤深邃的天宇,还有洁白无瑕的冰雪。②狂暴的风裹着彻骨严寒,满眼白茫茫的。
(3)因为登上珠峰,是这些登山者的梦想。登山者登上珠峰,梦想可以得到实现,心灵可以得到释怀。
(4)写话方向:到达珠峰,实现梦想。
(5)写话方向:肯定梦想,认识实现梦想也需要付出代价。
(6)读短文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布局的?为什么详写采访登山者?;略写失败者,详写成功者。因为成功者还原了珠峰真实的样子,现实的残酷与想象的美好形成强烈反差,让人深刻思考登上珠峰的意义所在——梦想需要奋斗!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无论……还是……都……而且……”;
(2)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3)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5)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测。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6)文章材料详写略写安排是与中心主旨有关,一般详写部分与中心关系密切,反之,则与中心关系作用不大。 故答案为:(1)C;
(2)①如宝石般闪烁的繁星,广袤深邃的天宇,还有洁白无瑕的冰雪。②狂暴的风裹着彻骨严寒,满眼白茫茫的。
(3)因为登上珠峰,是这些登山者的梦想。登山者登上珠峰,梦想可以得到实现,心灵可以得到释怀。
(4)写话方向:到达珠峰,实现梦想。
(5)写话方向:肯定梦想,认识实现梦想也需要付出代价。
(6)读短文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布局的?为什么详写采访登山者?;略写失败者,详写成功者。因为成功者还原了珠峰真实的样子,现实的残酷与想象的美好形成强烈反差,让人深刻思考登上珠峰的意义所在——梦想需要奋斗!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5)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详写略写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阳光地带
①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②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
③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待在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洒在它们身上。
④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 ⑤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⑥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⑦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⑧我的眼前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⑨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⑩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断的温暖阳光。 ⑩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1)第③自然段的段意是________
(2)仿照第⑧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句式,补写两句省略的内容。 (3)第⑧自然段连用五个“最”的作用是________。
(4)第⑤、⑦两个自然段中分别用了两个“温暖”和“清凉”,第一个“温暖”的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温暖”的含义是________;第一个“清凉”的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清凉”的含义是________。
(5)写出你对题目“阳光地带”的理解。
【答案】 (1)“我“下班回家发现”我“的被子换晒在阳光地带。
(2)电视节目最好看的频道,做得最暖和的那双棉拖鞋,盘里最大的那块苹果 (3)突出母亲的爱。
(4)“我”的被子温度高;母亲对“我”的关心;母亲的被子温度低;母亲为“我”阻挡风霜承受的艰辛。
(5)表面上是指“我”的被子被母亲晒在有阳光的地方,暗指母亲的关怀带给“我”的温暖。 【解析】【分析】(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补写省略的内容。,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3)连用三个以上(最…)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突出母亲的爱。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5)理解文题(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题目)一定要着眼于全篇,对一些含有比喻、象征性意味的题目,要透过字面把握它内在的含义。
故答案为:(1)“我“下班回家发现”我“的被子换晒在阳光地带。
(2)电视节目最好看的频道,做得最暖和的那双棉拖鞋,盘里最大的那块苹果 (3)突出母亲的爱。
(4)“我”的被子温度高;母亲对“我”的关心 ;母亲的被子温度低;母亲为“我”阻挡风霜承受的艰辛。
(5)表面上是指“我”的被子被母亲晒在有阳光的地方,暗指母亲的关怀带给“我”的温暖。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3)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此题主要考查对文题的理解能力。
4.阅读《捡来的手机》,完成后面的习题。
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我似乎猜到他的心思,给了他三条建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 5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我很惊讶,也很欣慰。
【阅读理解专项】最新史上最全的部编人教重点中学小升初语文真题【6套试卷】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