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东湖高中、宜都二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东湖高中、宜都二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l2和NO2在NaOH溶液中的反应,若通入适当比例的Cl2和NO2,即发生反应Cl2+2NO2+4NaOH=2NaNO3+2NaCl+2H2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与3 mol·L-1的盐酸共热制备氯气 B.装置Ⅰ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氯气 C.装置Ⅲ的作用是便于控制通入NO2的量

D.若制备的NO2中含有NO,应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以除去NO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L-1的盐酸是稀盐酸,而3 mol·因此不能发生反应制取氯气,A错误;

B.该实验不需要保证氯气是干燥的,所以装置Ⅰ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NaCl溶液,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杂质HCl气体,B错误;

C.由于NO2气体不能再CCl4中溶解,气体通过装置Ⅲ,可根据导气管口气泡的多少,观察气体流速,因此其作用是便于控制通入NO2的量,C正确;

D.若制备的NO2中含有NO,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会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最后导致气体完全变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足球烯(C60)均为原子晶体

B.HCl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因此属于离子化合物 C.碘单质的升华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D.在N2、CO2和SiO2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的本质分析判断。

【详解】

A. 金刚石为原子晶体,足球烯分子(C60)之间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成分子晶体,A项错误; B. HCl是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它电离出H+需在水的作用下才能发生,B项错误; C. 碘的升华是物理变化,分子间距离变大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C项正确; D. N2、CO2是由分子构成的,但SiO2是原子构成的,D项错误。 本题选C。

3.A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中学化学常见的化合物,A、B、C均含有元素X。它们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元素可能为Al

B.X元素不一定为非金属元素 C.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 D.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如果A是铝,则B和C分别是AlO2-和Al3+,二者在酸性溶液中不可能生成铝,选项A不正确; B.由于和反应生成,说明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则在中的化合价分别是显正价和负价,所以一定是非金属,选项B不正确;

C.反应①②中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选项C不正确;

D. 反应①和②有单质参与和有单质生成,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离子可以看作是带电的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所含的分子数为NA B.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CO32-的数目小于0.1NA

C.8.0g由Cu2S和CuO组成的混合物中,所含铜原子的数目为0.1NA D.标准状况下,将2.24L Cl2通入水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A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不能利用22.4 L/mol计算所含的分子数,A不正确;

B. 没有提供0.1 mol?L-1的Na2CO3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CO32-的数目,B不正确;

C. 8.0g Cu2S和8.0g CuO所含铜原子都为0.1mol,则8.0g混合物所含铜原子的数目为0.1NA,C正确; D. 2.24L Cl2通入水中,与水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0.1NA,D不正确。 故选C。

5.把图2中的物质补充到图1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未配平)。

对该氧化还原反应型离子方程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O4-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B.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C.若有2molMn2+参加反应时则转移10mol电子 D.氧化性:MnO4->IO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已知锰离子是反应物,反应后生成高锰酸根离子,则锰离子失电子作还原剂,含有碘元素的离子在反应中作氧化剂,碘元素应该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所以IO4-是反应物,IO3-是生成物,根据元素守恒知,水是反应物,该反应方程式为:2Mn2++5IO4-+3H2O=2MnO4-+5IO3-+6H+,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反应方程式为:2 Mn+5 IO4+3H2O =2MnO4+ 5IO3+6H。 A.IO4在反应中得电子作氧化剂,故A正确;

B.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故B正确;

C.若有2mol Mn2+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为2mol×(7-2)=10mol,故C正确;

D.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该反应中氧化剂为IO4-,氧化产物为MnO4-,所以氧化性:MnO4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个氮分子与NA个氦分子的质量比为7∶2

B.1.0 mol·L-1FeCl3溶液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11.2 L CH4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5NA D.20 g H18O 分子中,含有10NA个电子 2---2+

--

-+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He分子是单原子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4,NA个氮分子与NA个氦分子的质量比为28∶4=7∶1,故A不选;

B. 不知道FeCl3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数,故B不选; C. 11.2 L CH4没有指明标准状况下,故C不选;

D. 20 g H18O 分子为1mol,含有10NA个电子,故D选。 2故选D。

7.已知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E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过渡金属元素,A与且C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C单质能与无色无味液体m反应置换出B单D同主族,B与C同周期,

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均能与D形成离子化合物,D单质也能与m反应置换出A单质,A、B、...A.B、E两元素的形成的化合物都为黑色固体 B.B、D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其价键 C.D的单质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

D.工业上可以用铝热法制取金属E用于野外焊接铁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已知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E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过渡金属元素,则E为Fe与水;C单质能与无色无味液体m反应置换出B单质,D单质也能与m反应置换出A单质,A、B单质应该为氢气、氧气,结合原子序数可知A为H,B为O元素;A与D同主族,则D为Na元素;B与C同周期,且C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则C的原子序数=20-11=9,为F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A为H,B为O,C为F,D为Na,E为Fe元素; A.O、F形成的氧化铁为红棕色,故A错误;

B.O、Na形成的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故B正确; C.Na为活泼金属,金属钠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故C正确; D.Al的还原性大于Fe,可以用铝热反应用于野外焊接铁轨,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8.常温下,向20mL0.2mol·L-1H2A溶液中滴加0.2mol.L-1NaOH溶液,溶液中微粒H2A、HA-、A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V[NaOH(aq)]=20 mL时.c(OH- )=c(H+ )+c(HA- )+2c(H2A) B.在P点时,c(Na+ )+c(H+ )=c(OH- )+c(HA- ) +c(A2- )+c(H2A) C.当V[NaOH(aq)]=30 mL时,2c(Na+ )=3[c(HA- )+c(A2- )+c(H2A)] D.当V[NaOH(aq)]=40 mL.时.c(Na+ )>c(A2- )>c(OH- )>c(HA- )>c(H2A)>c(H+)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当V(NaOH)=20mL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HA,根据电荷守恒得:c(OH-)+2c(A2-)+c(HA-)=c(H+)+c(Na+),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HA-)+c(H2A)+c(A2-),二者结合可得:c(OH-)+c(A2-)=c(H+)+c(H2A),则c(OH-)

C.当V(NaOH)=30 mL时,混合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A、Na2A,根据物料守恒可得:2c(Na+)=3[c(HA-)+c(A2-)+c(H2A)],故C正确;

D.当V(NaOH)=40mL时,反应后溶质为Na2A,A2-部分水解生成等浓度的OH-、HA-,溶液中还存在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则c(OH-)>c(HA-),正确的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A2-)>c(OH-)>c(HA-)>c(H2A)>c(H+),故D正确; 故选B。

9.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及现象 其他条件相同,测定等浓度的HCOOK和K2SA 溶液的pH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B 溶液呈红色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5C 滴等浓度的CuSO4和KMnO4溶液,观察气体产生的速度 比较CuSO4和KMnO4的催化效果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结论 比较Ka(HCOOH)和Ka2(H2S)的大小 D C2H5OH与浓硫酸混合后加热到170℃,制得的气体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一定是制得的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A.A 【答案】A 【解析】

B.B C.C D.D

由于甲酸的酸性大于氢硫酸,等浓度的HCOOK和K2S溶液的PH:K2S溶液>HCOOK溶液,所以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较大,A正确;含有铁离子的溶液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不一定为Fe2+的溶液,B错误;硫酸铜在H2O2溶液分解时作催化剂,而KMnO4溶液与H2O2溶液反应,KMnO4溶液做氧化剂,没有可比性,C错误;浓硫酸能够使乙醇脱水碳化,浓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可能是二氧化硫能够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可能是乙醇蒸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正确选项A。

点睛:C2H5OH与浓硫酸混合后加热到170℃,制得的气体通入到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洗气,除去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然后所得的气体通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证明一定制得了乙烯气体。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B.B C.C D.D

A.锂电池使用过程中,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不选A;

B.。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不选B;

C.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发射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放热,故不选C; D.用“天眼”接收宇宙中的射电信号,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D选; 故选D。

11.当冰醋酸固体变成液体或气体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内化学键 C.分子的构型

B.共价键键能 D.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冰醋酸固体变成液体或气体为物理变化,化学键未断裂,A错误; B.化学键未断裂,则共价键类型未变,键能不变,B错误; C.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未变化,分子构型不可能变化,C错误;

D.冰醋酸固体变成液体或气体,分子间间隔增大,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分子间作用力被破坏,D正确。 答案选D。

12.12C与13C互为( ) A.同系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间互为同位素,据此分析。 【详解】

12

B.同位素 C.同素异形体 D.同分异构体

C与13C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碳原子,故互为同位素。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四同”概念的辨别,应注意的概念要点的把握。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1个或者若干个某种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因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化学上,同分异构体是一种有相同分子式而有不同的原子排列的化合物。

13.以石墨为电极分别电解水和饱和食盐水,关于两个电解池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阳极反应式相同

B.电解结束后所得液体的pH相同 C.阴极反应式相同

D.通过相同电量时生成的气体总体积相等(同温同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以石墨为电极电解水,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反应

式为2Cl--2e-=Cl2↑,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不同,故A错误;

B.电解水时其pH在理论上是不变的,但若加入少量硫酸则变小,若加入少量氢氧钠则变大,若加入硫酸钠则不变;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和氯气和氢气,pH变大,所以电解结束后所得液体的pH不相同,故B错误;

C.以石墨为电极电解水和饱和食盐水的阴极反应式为:2H++2e-=H2↑,所以电极反应式相同,故C正确; D.若转移电子数为4mol,则依据电解方程式2H2O电解方程式2NaCl+2H2O总体积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明确电解池工作原理、准确判断电极及发生反应是解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根据转移电子的相关计算。

14.在两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NH4Cl溶液,将温度和pH传感器与溶液相连,往瓶中同时加入过量的质量、形状均相同的镁条,实验结果如图。

2H2↑+O2↑~4e-,电解水生成3mol气体;依据

2NaOH+Cl2↑+H2↑~2e-,电解食盐水生成4mol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

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剧烈程度:NH4Cl>HCl B.P点溶液:c(NH4+)+2c(Mg2+)>c(Cl-) C.Q点溶液显碱性是因为MgCl2发生水解 D.1000s后,镁与NH4Cl溶液反应停止 【答案】B 【解析】 【详解】

A.NH4Cl是强酸弱碱盐,发生水解反应溶液显酸性,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NH4Cl溶液中,盐酸中的氢离子浓度酸远大于NH4Cl溶液,与金属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图中盐酸与镁反应温度迅速升高,而氯化铵溶液与镁反应放出热量较少,则反应剧烈程度:HCl > NH4Cl,故A错误;

B.P点时氯化铵溶液的电荷守恒式为:c(NH4+)+2c(Mg2+)+c(H+)=c(Cl-)+ c(OH-),由于P点溶液显碱性,c(OH-)>c(H+),则c(NH4+)+2c(Mg2+)>c(Cl-),故B正确;

C.Q点溶液显碱性是因为NH4Cl发生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由于氢离子与金属镁反应被消耗,促

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一水合氨浓度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 1000s后,镁与NH4Cl溶液反应的温度和pH仍在升高,只是变化较小,反应没有停止,故D错误; 答案选B。

15.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0.3molX和0.2molY进行反应:2X(g)+Y(s) 经10s达到平衡,生成0.1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增加Y的物质的量,则V正大于V逆平衡正向移动 B.以Y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mol·L-1·s-1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0

D.若降低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Y是固体,若增加Y的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 B. Y是固体,物浓度变化量,不能表示反应速率。

Z(g),

0.1mol1L2=10,故C正C. 平衡时,生成0.1molZ,消耗0.2molX,剩余0.1molX,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0.1mol????1L?确;

D. 若降低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即反应向逆向进行,则正反应为吸热,△H>0,故D错误; 答案选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某实验小组对KSCN的性质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 试管中试剂 实验 滴加试剂 i.先加1 mL 0.1 mol/L FeSO4溶液 2 Ⅰ ii.再加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 iii.先滴加1 mL 0.05 mol/L Fe2(SO4)3溶液 iv.再滴加0.5 mL 0.5 mol/L FeSO4溶液 ii.先变红,后退色 iii.溶液变红 iv.红色明显变浅 现象 i.无明显现象 mL 0.1 mol/L KSCN溶液 Ⅱ (1)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I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

②针对实验I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小组同学认为是SCN?被酸性KMnO4氧化为SO42?,并设计如图实验装置证实了猜想是成立的。

其中X溶液是_____________,检验产物SO42?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 (2)针对实验Ⅱ“红色明显变浅”,实验小组提出预测。

原因①:当加入强电解质后,增大了离子间相互作用,离子之间牵制作用增强,即“盐效应”。“盐效应”使Fe3++SCN??[Fe(SCN)]2+平衡体系中的Fe3+跟SCN?结合成[Fe(SCN)]2+的机会减少,溶液红色变浅。 原因②:SCN?可以与Fe2+反应生成无色络合离子,进一步使Fe3++SCN??[Fe(SCN)]2+平衡左移,红色明显变浅。

已知:Mg2+与SCN?难络合,于是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由此推测,实验Ⅱ“红色明显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MnO4?+5Fe2++8H+==Mn2++5Fe3++4H2O、Fe3++3SCN??Fe(SCN)3 0.1 mol/L KSCN溶液 一段时间后取少量反应后的 KSCN 溶液,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两个原因都有可能 【解析】 【分析】

(1)①实验Ⅰ溶液变红,与亚铁离子被高锰酸钾氧化有关,亚铁离子被氧化成铁离子;

②SCN-被酸性KMnO4氧化为SO42-,设计成原电池反应,由电子转移方向可知左边石墨为负极,SCN-被氧化,X溶液为KSCN溶液,右边石墨为正极,Y溶液为KMnO4溶液;检验硫酸根离子,可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检验;

(2)实验分别加入水、等浓度的硫酸镁、硫酸亚铁,溶液颜色依次变浅,可说明浓度、盐效应以及亚铁离子都对颜色有影响。 【详解】

(1)①实验Ⅰ溶液变红,与亚铁离子被高锰酸钾氧化有关,亚铁离子被氧化成铁离子,涉及反应为MnO4

+5Fe2++8H+=Mn2++5Fe3++4H2O,Fe3++3SCN??Fe(SCN)3 ,

-++++

故答案为:MnO4+5Fe2+8H=Mn2+5Fe3+4H2O,Fe3++3SCN??Fe(SCN)3 ;

②SCN-被酸性KMnO4氧化为SO42-,设计成原电池反应,由电子转移方向可知左边石墨为负极,SCN-被氧化,X溶液为KSCN溶液,右边石墨为正极,Y溶液为KMnO4溶液;检验硫酸根离子,可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检验,方法是一段时间后取少量反应后的KSCN溶液,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L-1 KSCN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少量反应后的KSCN溶液,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故答案为:0.1 mol·液,出现白色沉淀;

(2)实验分别加入水、等浓度的硫酸镁、硫酸亚铁,溶液颜色依次变浅,结合题意Mg2+与SCN-难络合,可说明浓度、盐效应以及亚铁离子都对颜色有影响,可解释为水溶液的稀释使溶液变浅;“盐效应”使Fe3

--+

跟SCN结合成[Fe(SCN)] 2+的机会减少;SCN与Fe2反应生成无色络合离子,三者可能均有,

故答案为:两个原因都有可能。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化合物F是一种食品保鲜剂,可按如下途径合成:

已知:RCHO+CH3CHO试回答:

RCH(OH)CH2CHO。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E→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2)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C→D所用试剂和反应条件分别是_________。E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4)检验F中碳碳双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在双键碳上的羟基不稳定,会转化为羰基,则D的同分异构体中,只有一个环的芳香族化合物有______种(除D外)。其中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峰,峰面积比为3∶2∶2∶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

消去反应

+NaOH+NaCl O2/Cu或Ag,加热 羟基、醛

基 用Br2的CCl4溶液或先加足量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充分反应后,酸化后再用溴水检验碳碳双

键 8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图,E脱水生成,利用逆推法,E是;根

稀NaOH据RCHO+CH3CHO????? RCH(OH)CH2CHO,

,可逆

推出D是

B是;根据B的分子式C8H9Cl,结合D的结构,;

C是【详解】

,则A是。

(1)根据上述分析,A的结构简式是(应; (2)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为

;E()分子内脱水生成F

;消去反

),则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故答案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NaOH+NaCl,故答案为:

+NaOH+NaCl;

(3)在铜或银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能被氧气氧化为

,所以试剂和反应条件是O2/Cu或Ag,加热;

官能团有羟基和醛基;故答案为:O2/Cu或Ag,加热;羟基、醛基;

中含有的

(4)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所以可以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检验,因为F中还含有醛基,容易被氧化,所以不能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也可以先加足量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充分反应后,酸化后再用溴水检验碳碳双键;故答案为:用Br2的CCl4溶液或先加足量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充分反应后,酸化后再用溴水检验碳碳双键;

(5)连在双键碳原子上的羟基不稳定,会转化为羰基,则D的同分异构体中,只有一个环的芳香族化合

物有、、、

、、、、

,共8种;其中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峰,峰面积比为

3∶2∶2∶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8;。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是一种漂白剂、脱氧剂和防腐剂。某研究小组对Na2S2O4的性质与制备进行了如下探究。

L-1 Na2S2O4溶液在空气中pH的变化如图所示。 (1)测定0.05mol·

①写出0~t1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t2~t3段溶液的pH变小的原因是______。

(2)已知:S2O32-+2H+===SO2↑+S↓+H2O。Na2S2O4固体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至75℃以上完全分解得到Na2SO3、Na2S2O3和SO2,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Na2SO4,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 (3)由工业废气制备Na2S2O4的实验原理如下:

①向装置Ⅱ中加入Ce4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写出装置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由锌粉法制备Na2S2O4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将SO2通入锌粉的水悬浮液中,于35~45℃下反应生成连二亚硫酸锌。 步骤2:加入过量烧碱溶液,于28~35 ℃下反应生成Na2S2O4和氢氧化锌悬浮溶液。

由上述实验进一步提纯得到Na2S2O4(s)的实验方案是取一定量的Na2S2O4和氢氧化锌悬浮溶液,______(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氯化钠、乙醇;除常规仪器外须使用的仪器有:真空干燥箱)。

【答案】2Na2S2O4+O2+2H2O===4NaHSO3 NaHSO3被氧化为NaHSO4使溶液酸性增强 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稀盐酸,向上层清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产物中含Na2SO4 将NO氧化为NO2-+

和NO3- 2SO32-+2Ce2+2H2O

S2O42-+2Ce4++4OH-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进行

盐析,过滤,用乙醇洗涤固体,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解析】 【详解】

(1)①Na2S2O4溶液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亚硫酸氢钠,则0~t1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O2+2H2O=4NaHSO3;

②t2~t3段溶液的pH变小的原因是NaHSO3被氧化为NaHSO4使溶液酸性增强;

(2)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Na2SO4,实验方法是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稀盐酸,向上层清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产物中含Na2SO4; (3)由工业废气制备Na2S2O4的流程图可知: ①向装置Ⅱ中加入Ce4,将NO氧化为NO2-和NO3-;

②装置Ⅲ中电解条件下亚硫酸根离子与Ce2+发生反应生成Ce4+和过硫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O32-+2Ce2++2H2O

S2O42-+2Ce4++4OH-;

(4)由上述实验进一步提纯得到Na2S2O4(s)的实验方案是取一定量的Na2S2O4和氢氧化锌悬浮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进行盐析,过滤,用乙醇洗涤固体,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19.钛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可呈现多种化合价。其中以+4价的Ti最为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

mol-1,I2(K)=3051kJ·mol-1。I2(Ti)

(3)钛某配合物可用于催化环烯烃聚合,其结构如图所示:

①钛的配位数为__,碳原子的杂化类型__。 ②该配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填字母)。

a.离子健 b.配位键 c.金属健 d.共价键 e.氢键 (4)钛与卤素形成的化合物熔、沸点如下表所示: 熔点/℃ 沸点/℃ TiCl4 -24.1 136.5 TiBr4 38.3 233.5 TiI4 155 377 分析TiCl4、TiBr4、TiI4的熔点和沸点呈现一定变化规律的原因是__。

(5)已知TiO2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氧钛,硫酸氧钛晶体中阳离子为链状聚合形式的离子,结构如图所

示,该阳离子化学式为_。阴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

(6)已知TiN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该晶胞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A,则晶胞中Ti原子与N原子的最近距离为___pm。(用含ρ、N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K+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p6电子,Ti+失去的是4s1电子,相对

较易失去,故I2(Ti)

(1)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可根据构造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填写;

(2)全充满、半充满、全空,是相对稳定的结构,破坏这样的结构需要更多的能量,形成这样的结构趋势较大,需要较少能量;

(3)配位数是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的个数;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与其形成的化学键有关:形成4个单键为sp3杂化,形成1个双键、2个单键为sp2杂化,形成1个三键、1个单键为sp杂化;

(4)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5)SO42-的立体构型可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

(6)晶胞中Ti原子与N原子的最近距离为晶胞棱长的二分之一,可先根据V=开三次方计算晶胞棱长,最后将晶胞棱长乘二分之一。 【详解】

(1)基态Ti原子有4个价电子,根据构造原理,4s能级能量较低,电子先填满4s能级,再填入3d能级;根据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2个电子先填入4s能级的1个轨道,自旋状态相反,3d能级有5个轨道,剩余2个电子应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故答案为:

331×1010 ρNAm计算出晶胞的体积,再?Ti+的基态电子排布为[Ar]3d24s1,4s轨道将变为全空状态,(2)再失去1个电子,趋势较大,所需能量I2(Ti)较低;K+的基态电子排布为[Ne]3s23p6,再失去1个电子,将破坏3p6的全充满状态,所需能量I2(K)较高,故答案为:K+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p6电子,Ti+失去的是4s1电子,相对较易失去,故I2(Ti)

②该配合物中存在配位键和共价键,故答案为:bd;

(4)TiCl4、TiBr4、TiI4的熔、沸点逐渐升高,因为它们均为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沸点越高,故答案为:三者均为分子晶体,组成与结构相似,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升高;

(5)可用均摊法确定硫酸氧钛晶体中阳离子的化学式,每个Ti原子连接2个O原子,每个O原子只有一半属于它,所以Ti原子与O原子的个数比=1∶(为SO42-,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4+

1×2)=1∶1,阳离子的化学式为TiO2+;硫酸氧钛的阴离子21×(8-4×2)=4,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没有孤电子对,所以2SO42-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故答案为:TiO2+;正四面体; (6)一个TiN晶胞中,Ti原子数=12×

111+1=4,N原子数=6×+8×=4,m(晶428胞)=m(Ti)+m(N)=

44248?48g/mol+?14g/mol=g,V(晶

NANAmol-1NAmol-1248gNA胞)=

24832483248248m(晶胞)cm ,晶胞的棱长=3cm=3==cm=3×1010pm,晶胞中TiNAρNAρNAρNAρρ(晶胞)ρg?cm-3原子与N原子的最近距离=晶胞的棱长× 【点睛】

3124831113=3×1010pm×=3×1010pm ,×1010。故答案为:NAρNAρρNA22确定SO42-的立体构型,可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

SO42-的中心原子是S原子,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4;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

1(a-xb);其中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S2原子有6个价电子,SO42-带2个单位负电荷,因此a=6+2=8;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此处为4;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与S原子结合的为O原子,O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8-6=2;所以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

1×(8-4×2)=0;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4+0=4,VSEPR模型为正2四面体,没有孤电子对,SO42-的立体构型即为正四面体。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东湖高中、宜都二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东湖高中、宜都二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l2和NO2在NaOH溶液中的反应,若通入适当比例的Cl2和NO2,即发生反应Cl2+2NO2+4NaOH=2NaNO3+2NaCl+2H2O。下列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as2i2pst20sr9z0p01l1xu1x81ds800o6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