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误诊为脑肿瘤的脑型血吸虫病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误诊为脑肿瘤的脑型血吸虫病

【摘要】 目的: 分析脑型血吸虫病误诊为脑肿瘤的原因,提高对脑型血吸虫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通过对17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CT、MRI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的回顾性分析,查找误诊原因。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血吸虫肉芽肿。 结论: 脑型血吸虫病易误诊为脑肿瘤,通过头颅MRI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诊断。

【关键词】 脑型血吸虫病 脑肿瘤 误诊

脑型血吸虫病(cerebral schistosomiasis)在临床上较少见,特异性不强,神经内、外科和放射科医生往往对该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易误诊为脑肿瘤,特别是脑瘤型脑血吸虫病更易误诊为脑肿瘤。我们总结1994年1月~2004年9月共17例误诊为脑肿瘤的脑型血吸虫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29~54岁,平均43.4岁。病程2月~1年。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不详。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昏。14例出现呕吐伴不同程度肢体偏瘫,2例伴癫痫,2例有共济失调,均无明显意识障碍。

1.3 辅助检查

本组患者均行头颅CT扫描,CT检查显示为1.5~4cm卵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病变,其中15例为1个病变,2例为2个病变。病变位于顶枕叶10例,额颞叶5例,小脑2例。14例有明显占位效应。增强后均有不同程度结节状、斑片状强化。头颅MRI检查8例,T1加权像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后均有不同程度强化。诊断为胶质瘤12例,转移瘤2例(2个病变者),诊断为脑膜瘤3例。15例没有行血吸虫抗体检查,另2例血吸虫抗体检查为阴性。

1.4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后诊断明确后,开始口服吡喹酮。 2 结果

术后15例病情有明显改善,2例偏瘫加重,其中1例出现意识障碍,经治疗后清醒。无术后死亡。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脑血吸虫肉芽肿。

3 讨论

血吸虫(schist soma)通常寄生于门静脉系统,若成虫寄居或虫卵肉芽肿病变发生在门静脉系统以外,称为异位血吸虫病。血吸虫虫卵在脑组织中沉积造成脑部损害,称为脑型血吸虫病(cerebral schistosomiasis)。脑血吸虫病不易与脑肿瘤鉴别,往往依靠术后病理检查或尸检。国外文献报道,90%以上脑型血吸虫病无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尸检[1]。

脑型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虫卵栓子通过血液循环进入颅内,沉积在脑组织中,形成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病变。特异性病变是指在病灶区的软脑膜、软脑膜下皮质和白质的浅层形成虫卵肉芽肿、假结核结节及瘢痕结节;非特异性病变是指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脑软化和脑水肿。脑水肿的范围较广,常累及病灶侧整个脑半球[2]。由于肉芽肿的形成和周围广泛脑水肿所形成的占位效应,其临床经过和脑肿瘤极为相似,易误诊为脑肿瘤[3,4]。

根据临床表现,脑型血吸虫病主要分为4型:①脑膜脑炎型;②癫痫型;③脑瘤型;④脑卒中型[2]。脑瘤型系肉芽肿占位和弥漫性脑水肿所致,常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伴明显定位体征。此型临床表现与脑瘤几无差别[2]。

脑型血吸虫病的CT表现无特异性[5]。

MRI对脑型血吸虫病有较高诊断价值[6~9]。脑型血吸虫病的MRI检查的特点:病灶大多位于脑皮层或皮层下,在T1WI上,虫卵肉芽肿多呈稍长T1略低信号,水肿呈长T1低信号,与水肿分界欠清;在T2WI上,病灶常被水肿明显的长T2高信号掩盖;增强扫描虫卵肉芽肿大多呈明显的均一强化,呈斑点状或结节状,可分散或聚成堆,有一定特异性。但单从影像学表现本病易与脑瘤等其它颅内占位病变相混淆[8]。

目前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患者的血清或脑脊液进行血吸虫抗体检测,ELISA对检测脑脊液中的血吸虫抗体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的特点[7,11]。对高度怀疑脑型血吸虫病的患者,如果血清或脑脊液血吸虫抗体检测为阴性,应反复检测2~3次,以免漏诊[10]。本组2例血清血吸虫抗体(IHA)为阴性,没有复查,造成了误诊。

脑型血吸虫病的治疗首选药物治疗,吡喹酮是比较理想的抗血吸虫病药物。其手术适应症为:①病变较大,伴明显脑水肿并造成明显占位效应者;②颅内压增高经药物治疗无效者;③伴局限性癫痫经药物治疗无效者[2]。对于高度怀疑脑型血吸虫病又无明显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吡喹酮口服行诊断性治疗[2]。

脑型血吸虫病的预后较好,少数病例会遗留偏瘫、失语、顽固性癫痫等。

脑型血吸虫病近年在血吸虫疫区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在非疫区较少见,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在非疫区也时有所见。临床神经内、外科和放射科医生宜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警惕,结合患者的病史(疫水接触史),行CT、MRI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明确诊断,减少漏诊和误诊,减少不必要的手术,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Gjerde I, Mork S, Huldt G. Cerebral schistosomiasis presenting as a brain tumor. Euro Neural, 1984, 23(7): 229~230.

2 史玉泉. 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440~444.

3 林元浩,徐善水,李振球,等.脑血吸虫性肉芽肿8例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11:301~302.

4 Mackenzie IRA, Guha AA. Manson’s schistosomiasis presenting as a brain tumor. Case report. Neurosurgery, 1998, 89: 1052~1054.

5 吴恩惠.头部CT诊断学.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51~153.

6 董江宁,施增儒,等.脑血吸虫性肉芽肿CT和MRI表现与分型探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 2:144~148.

7 吴明灿,刘建雄,等.CT、MRI及CSF免疫学检查在脑型血吸虫病诊断中的价值.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9:270~273.

8 扬晓玲,李茂进,等.脑血吸虫病的MRI诊断.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9,20:261~264.

9 王长生,扬月,等.脑血吸虫病的MRI诊断和分期.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13:437~443.

10 黄月娥,张世清.脑型血吸虫诊断研究进展.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5,17:77~78.

11 陈青.免疫学方法诊断血吸虫脊髓病的价值.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2,19:173~174.

误诊为脑肿瘤的脑型血吸虫病

误诊为脑肿瘤的脑型血吸虫病【摘要】目的:分析脑型血吸虫病误诊为脑肿瘤的原因,提高对脑型血吸虫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通过对17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CT、MRI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的回顾性分析,查找误诊原因。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血吸虫肉芽肿。结论:脑型血吸虫病易误诊为脑肿瘤,通过头颅MRI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关键词】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aqdv8snlx97tl37kuug5o77k30e1i00qs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