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4年适用)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植物需要水分 科学知识 1、知道水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物质之一,; 2、了解植物体内含有水分。 学习 科学探究 目标 1、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的数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探究植物体内含有水分。 科学态度 对探究植物的奥秘保持好奇心,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探究。 重点 知道植物需要水分,植物体内还有水分。 难点 学会用多种方式探究植物体内含有水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一、课前问答。 1、思考:同学们,早上来到学校时,我们会第一时间给花架上的植物做什么? (给花架上的植物浇水。) 2、我们为什么要给植物浇水呢? (因为植物需要水分才能生长。) 二、问题引入。 1、出示情景图,两个小朋友在公园里观察盆栽,引出疑问 问题1: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教师活动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不同位置的盆栽的长势不同产生兴趣。 设计意图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 (图中我看到了一些盆栽和一个自动喷洒装置。) 问题2:盆栽里的植物长势有什么特点? (离喷口近的盆栽长得比较旺盛,而离喷口比较远的盆栽长得比较矮小。) 问题3: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产生呢? 校园里的花园中我们也经常看见自动喷洒装置给花园里的花花草草浇水,但我们很少观察这些植物观察情景图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的生长情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植物需要水分”(板书:植物需要水分) 讲授新课 一、活动一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 1、通过前面的课程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水分是动物的基本需求之一? ( 出示动物喝水的图片) 2、思考: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水吗?水分是否也是植物的基本需求之一? 3、讨论:想一想,怎样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来证明水是植物的基本需求之一? 4、探究实验:水分是否是植物的基本需求之一。 思考交流 通过思考交流,探究水分是否是植物的基本需求之一。 通过实验验证水分是植物的基本需求之一。 通过观察交流,知道水分对植物 思考问题 长势的影响。 实验器材:两盆生长情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幼苗、 洒水壶等。 实验步骤: (1)、将两盆生长情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幼苗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2)、其中一组幼苗在实验中不浇水,另一组幼苗每天都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3)、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和测量两组植物的生长状态。 (出示图片) 注意事项:尽量不要挪动植物,减少其他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 5、讨论:说一说,我们要从哪些方面观察和测量植物的生长状态? 制定探究实验方案 观察交流 (叶的数量、叶的大小、叶的颜色、主茎的长短、 主茎的粗细和主茎的颜色等) 6、完成实验记录表。 7、思考: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生长状态,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每天都浇适量的水,叶子展开,植株生长,茎是填写记录
饱满的;不浇水,叶子不能展开,植株矮小,茎是软的。) 8、总结:充足的水分保障植物正常生长。当水分缺乏,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二、活动二 植物体内含有水分吗 1、 思考: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植物体内是否含有水分? 2、探究实验:分别选取植物的不同部分,观察植物体内是否含有水分。 3、思考:想一想,怎样设计探究实验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分? 4、方法一:取植物的一部分,剪开;用吸水纸靠近;观察吸水纸的变化。 思考交流 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植物体内含有水分。 方法二:取植物的一部分,剪碎;放在吸水纸上, 用手进行挤压观察观察吸水纸的变化。 方法三:将干燥种子放入试管 将试管置于酒精灯或蜡烛上烤; 观察试管的变化。 5、记录实验现象。 (出示记录表) 6、思考: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生长状态,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实验,观察到植物体内是含有水分。水分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分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并使植物的枝条挺立,叶片展开,花朵饱满,果实丰硕。) 课堂练习 简答题。 1、在做“植物需要水分”的探究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什么量来探究? 答:在做“植物需要水分”的探究实验中,变量是“水”,一个每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一个不浇水。
2、每天浇适量水的植物与不浇水的植物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答:每天都浇适量的水,叶子展开,植株生长,茎是饱满的;不浇水,叶子不能展开,植株矮小,茎是软的。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生活中的植物需要水分的现象。 1、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水分是植物的基本需求之一。 2、植物体内含有水分,水分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板书 植物需要水分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 植物的体内含有水分。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根对水分的吸收 科学知识 通过完成根吸收水分的探究实验,知道根能吸收水分。 学习 目标 科学探究 能搜集和分析数据获取证据,并能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1、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表达探究结果; 2、对探索植物世界具有好奇心。 重点 知道根能吸收水。 难点 通过搜集和分析数据获取证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三、课前问答。 2、思考:每天浇适量水的植物在形态上有什么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
点? (每天都浇适量的水,叶子展开,植株生长,茎是饱满的。) 2、植物体内也含有水分吗? (植物体内含有水分,水分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问题引入。 2、出示情景图,两个小朋友坐在沙发上观察茶几上盆栽,引出疑问 问题1:茶几上摆的是什么植物? (茶几上摆放着一瓶用水栽培的绿萝。) 问题2:观察瓶中绿萝的根,有没有接触到瓶中的水? (瓶中的水很少,绿萝的根没有接触到水。) 问题3:水分是由根吸收的吗? 前面的课程我们已经了解到植物需要水分,那么植物怎样吸收水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根对水分的吸收”(板书:根对水分的吸收) 讲授新课 三、活动一 根能吸水吗 2、思考: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 出示植物根的图片) 3、根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大多数植物的根系都比较发达,分布较广。它们深入土壤,并向四周延伸,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讨论:植物的根除了有固定植株的作用,还有什么其他作用呢? 4、探究实验:根是否能吸水。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观察情景图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植物世界产生兴趣。 思考交流 通过思考交流,知道根的作用。 实验器材:带根的植物、透明塑料瓶、橡皮泥、 记号笔、水等。 实验步骤: 探究实验 (1)、将植物插在装有少许水的透明的塑料瓶里。
(2)、用橡皮泥把瓶口密封,并在塑料瓶的水平面上做好记录。 (3)、把植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通过探究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知根可以吸收水分。 通过思考交流,知道靠近水源一侧的树根往往会特别发达。 通过实验探究,(4)、一天后,观察植物的生长和瓶子里的水位。 (出示图片) 5、思考:为什么要用橡皮泥封住塑料瓶的瓶口? (用橡皮泥把瓶口封住是避免水分蒸发对实验的影响。) 8、完成实验记录表。 9、思考: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我发现水位下降了。) 继续思考:瓶子里的水位下降与什么有关? 8、总结:我发现瓶子里的水分减少,是因为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四、活动二 根系的分布与水有关吗 5、 思考:在水边生长的植物,其根部有什么特点? (出示图片) 6、在小溪、池塘边的小树常长得比较茂盛,靠近水源一侧的树根往往会特别发达。 7、思考:植物根系的分布情况与水在土壤中的分布有关? (出示图片) 4、探究实验:种子萌发实验研究根系的分布与水的关系。 实验器材:碟子、棉花、黄豆、水等。 实验步骤: (1)、在碟子中间放一团湿棉花。 (2)、取几粒大豆或番茄等植物种子,将其均匀放在湿棉花四周。 (3)、每天定时补水,保持棉花团湿润。 观察交流 填写记录 思考问题 思考交流 实验探究
(4)、几天后,观察种子萌发过程中根的生长和分布情况。 (出示图片) 5、记录实验现象。 (出示记录表) 6、实践:根在土壤里的分布。 知道根的分布与水的分布有关。 通过实践探究根的分布情况。 (1)、做一个四周为三面木板一面玻璃的观察箱,实践探究 填满培养土。 (2)、在观察箱一侧靠近玻璃面板的位置植入一株植物幼苗,用黑色卡纸遮挡玻璃面板。 (3)、每天定时往观察箱的另一侧土壤补充适量水分。 (4)、一段时间后,移开黑色卡纸,透过玻璃面板观察植物根系的分布情况。 课堂练习 简答题。 1、在做“根能否吸收水”的探究实验时,为什么要用橡皮泥封住瓶口? 答:用橡皮泥把瓶口封住是避免水分蒸发对实验的影响。 2、在水边生长的植物,其根部有什么特点? 答:水边生长的植物,靠近水源一侧的树根往往会特别发达。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不同环境中植物的根 1、根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大多数植物的根系都比较发达,分布较广。它们深入土壤,并向四周延伸,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根能吸水。 3、植物根系的分布情况与水在土壤中的分布有关。 板书 根对水分的吸收 根能吸收水分。 靠近水源一侧的根比较发达。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根还吸收了什么 科学知识 知道植物的根能吸收溶解在水里的无机盐。 学习 科学探究 目标 能围绕探究任务制定探究计划,初步具备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按计划完成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 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问题,乐于参加观察、实验等科学活动。 重点 知道根还能吸收无机盐等物质。 难点 围绕探究任务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五、课前问答。 3、思考: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根还能吸收其他物质产生兴趣。 设计意图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 (植物的根有固定作用,同时它还能吸收水分。) 思考问题 2、根的分布情况有什么特点? (靠近水源一侧的根会特别发达。) 六、问题引入。 3、出示情景图,两个小朋友在阳台上讨论给绿豆苗浇水,引出疑问 问题1:阳台上有什么? (阳台上有一些栽培在花盆里的植物和几碟被浸泡着的绿豆苗。) 问题2:波波正在做什么? (波波正在用洒水器给绿豆苗补充水分。) 问题3:只给绿豆苗补充水分,绿豆苗能正常生长吗? 前面的课程我们已经了解到根可以吸收水分,那么回答问题 观察情景图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植物时只需要水分就能正常生长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根还能吸收什么”(板书:根还能吸收什么) 讲授新课 五、活动一 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 5、思考: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 ( 出示两幅图片) 6、我们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一个在蒸馏水中生长,一个在有水和土壤的环境生长) 7、首先我们来制取土壤浸出液。 (展示制取步骤) 4、探究实验: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栽培植物。 思考交流 制取土壤浸出液 通过思考交流,设计对比探究实验。 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植物不仅仅需要水分,还需要其他物质。 通过思考交流,知道探究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秘密。 实验器材:两株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蒸馏水、 土壤浸出液、塑料瓶等。 实验步骤: (1)、将两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移栽到盛有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瓶子里。 (2)将瓶子放到通风且有充足阳光照射的地方。 (3)、一段时间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出示图片) 5、完成实验记录表。 10、思考: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实验 (我发现只给植物水分,是不能满足植物需要的。) 继续思考:土壤浸出液里有什么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六、活动二 土壤浸出液里有什么 1、 思考:蒸馏水和过滤后的土壤的浸出液看上去都是澄清透明的,它们是完全相同的吗? (出示图片) 2、用已学的科学方法探究土壤浸出液与纯净水是否有不同。 观察交流 思考问题
3、探究实验:用“蒸发法”探究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是否不同。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 通过思考交流,知道土壤的作用。 实验器材:土壤浸出液、蒸馏水、滴管、载玻片、 试管夹、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 (1)、分别用滴管取出几滴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到干净的载玻片上。 (2)、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住载玻片,用酒精灯加热。 (3)、加热数分钟后,观察两种液体在载玻片上留下来的痕迹。 (出示图片) 8、注意事项: (1). 正确使用酒精灯; (2). 用滴管滴加1-2滴土壤浸出液; (3). 做好观察记录,比较实验现象,并推测其原因; 实验探究 (4). 实验完毕后,待玻片变冷了才能用清水清洗, 以免破裂。 (5).戴好护目镜再加热,加热时要不断移动载玻片。 5、比较纯净水和土壤浸出液。 A:蒸馏水蒸发后,载玻片上几乎没有留下痕迹。 B:土壤浸出液蒸发后会在载玻片上留下一些土黄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无机盐。 6、思考:土壤有什么作用呢? (1)、土壤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能固着植物。 (3)、能为植物生长储存水分、空气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课堂练习 简答题。 思考交流
1、植物生长只需要水分就够了吗? 答:不是,植物生长除了需要水分,还需要其他物质。 2、土壤浸出液里含有什么物质? 答:土壤浸出液里含有无机盐等物质。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根吸收其他物质 1、只给植物水分,是不能满足植物需要的。 2、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等物质。 3、根能吸收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板书 根还吸收了什么 根不仅能吸收水分,还能吸收其他物质。 土壤里储存着植物生长所需物质。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4《水分在茎里的运输》教学设计
课题 水分在茎里的运输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5 科学知识 1.认识茎的形态 2.了解茎的结构 3.知道茎中有导管 学习 4.了解茎输导作用 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切割茎的横截面,观察茎的结构 2.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导管运输作用 科学态度 感受自然生命的神奇,尊重自然 重点 茎的输导作用 难点 导管的运输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农场的丝瓜棚架子下,彬彬和波波正在用细绳固定瓜苗。波波发现其中一根丝瓜苗的茎断了,茎的断口处有水滴出。于是波波问“茎的断口为什么会有水滴出来?”,波波陷于沉思之中。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活动1: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 1、植物的根在土壤里分布越广,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能力就越强。茎是怎么把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呢?引导学生做实验。 (1)工具与材料:开白花植物、两个透明容器、剪刀、红色色素 (2)实验操作 ①取两个透明容器,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 ②在其中一个容器中加入2~3滴红墨水,搅拌均匀,使水染色 ③将一种开白花的植物,选取两条带花的枝条,分别插人两个容器中 ④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 (3)实验观察1:过一段时间,花和叶发生哪些变化? 活动2:茎里的管道 (1)导入:植物的茎能支持植物体,还能输送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茎是如何将水分和无机盐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1、茎的输导作用 (1)实验要求 取几种植物的茎,横切后进行观察,找出横彻面的共同特点。 (2)工具与材料:各种茎、剪刀 (3)实验与观察 实验1:把植物的茎横切 观察横切面共同点是什么? 实验2:把植物的茎纵向切开,观察茎的纵切面导管形状特点。(展示示意图) 教师指点(出示知识卡片) ①植物的茎都有导管。 ②导管是植物体内一种输导组织。 ③特点:由导管分子(管状)连接成;分子间壁有穿孔。 ④作用:运输水分和矿物质 (4)实验观察2:分别取出浸泡在液体中的植物,截取一段茎,将茎纵向剖开,你发现什么现象? 学生准备器材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 学生观察回答:开始变红 学生认真听 学生准备器材 学生实验 学生观察回答:都有导管 学生实验观察交流 通过实验现象了解导管的运输过程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茎的导管形状、特点、功能
(5)讨论:茎内部结构被染成红色说明什么问题? 2、画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线图 教师总结:水→根毛→茎导管→植物各处 3、导管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4、引导学生总结:水和矿物质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5、茎的结构与功能 (1)引导学生了解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和功能(展示示意图) 教师小结: 草本植物的茎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作用是负责将根吸收的水、矿物质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筛管的作用是负责将叶制造的有机物(有机物)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2)引导学生了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展示示意图) 教师小结: 结构 树皮 外侧部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功能 保护作用 内有起输导作用的筛管 具有分裂能力,使茎逐年加粗 支持作用,内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 学生在本上操作 学生回答:自下而上 学生回答:植物的茎里有导管。导管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输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提供植物体各个部分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矿物质。 学生查阅资料回答 引导学生了解茎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髓 贮藏营养 (3)讨论:草本植物的茎为什么不能像木本植物那样逐年加粗? 6、茎的作用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探讨为植物茎的作用。 7、茎的形态 你见过的植物的茎都是什么样子,展示一下吧。 三、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根吸收的水分和叶制造的养分,都是靠导管运输的。( ) 2.植物的茎切断有水珠出现。( ) 3.导管是植物体内的一种输导组织。( ) 4.植物的茎只具有输导作用。( ) 5.导管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 四、拓展提高:有机物的运输 1、导入:植物在绿叶的光合作用下制造的有机物——淀粉,在植物体内是怎么运输的呢?我们做环割树皮实验,过段时间,注意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什么问题。 2、观察与思考 现象 说明问题 原因 运输方向 3、总结:茎的输导功能(展示示意图)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实验观察 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并进行交流 学生与老师一起总结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知道茎中有导管。在探究中,了解导管的运输过程与作用,培养了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感受自然生命的神奇,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 水分在茎里的运输 导管 水(矿物质) 植物各处 茎 检测课堂掌握情况 通过拓展,让学生了解筛管的作用 总结课堂教学 板书 板书设计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5《叶会蒸腾水分吗》教学设计
课题 叶会蒸腾水分吗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5 科学知识 1.叶会蒸腾水分 2.蒸腾作用的科学概念 3.蒸腾作用的意义 4.蒸腾快慢的因素:叶子面积(数量)、生长环境(温度、阳光、水分) 学习 科学探究 目标 1.对用对比实验,探究植物蒸腾的主要部位 2.运用示意图,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3.运用猜想假设,探究植物蒸腾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重点 1.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2.蒸腾快慢的因素 难点 探究蒸腾作用意义与蒸腾快慢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妍妍和琪琪从外面买了花苗回家。她们发现包装花苗的塑料袋内壁上挂着许多小水珠。妍妍问道:“这些水珠从哪里来的?” 一、活动1:小水珠从哪里来 1、导入,引导学生做实验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会输送到哪里?包裹植物的塑料袋内壁常会布满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是由叶散发水分形成的吗? 2、小实验 指导学生按照下列步骤实验: ①给一株植物浇足水分 ②选一枝带叶的枝条和一枝去除叶的枝条 ③分别用透明塑料袋套住 ④用细绳把袋口扎紧 3、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现象观察:放置一段时间,观察两个塑料袋内壁出现怎样的现象? 教师小结:包扎带叶枝条的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不带叶的没有。 3、引导学生实验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准备做实验的积极性 通过比较实验让学生明白叶有蒸腾作用 讲授新课 学生思考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小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学生回答:塑
4、引导学生探讨:水分是从叶片的什么结构中散发出来的? (展示叶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讲解) 上表皮 表皮 (保护) 下表皮 叶的结构 叶脉(支持叶片和运输营养物质) 与功能 叶肉(光合作用) 气孔(交换气体 蒸腾水分) 5、联系生活回答:平时为什么看不到植物水分蒸腾? 二、活动2:水分的蒸腾 1、展示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根吸收的水分都到哪去了? 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什么是蒸腾作用? 3、植物蒸腾作用的部位都有哪些?(展示图片) 教师总结: 叶片、叶柄、嫩茎都具有蒸腾作用,叶片起主要作用,叶柄和嫩茎起次要作用。 4、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的蒸腾的意义(展示示意图)教师小结: ①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②形成吸收水分的动力 ③帮助矿物质的吸收 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答:为什么往往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料内壁上的小水珠的确来自于植物的叶 学生听后回答,水分是从叶片的气孔中散发出来 学生回答:植物的蒸腾是以气体形式散发的 学生回答:一部分水分会被植物利用,大部分水分会通过叶片以水蒸气的形式蒸腾到大气中 学生回答: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状态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交流 学生回答:可以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 通过叶片结构与功能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叶片蒸腾水分的主要部位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明白蒸腾作用的科学概念以及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6、继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答:植物为什么落叶? 7、继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答:为什么森林附近地区降雨较多? 三、植物体内水分蒸腾的快慢 1、导入:植物叶片蒸腾水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提出实验要求: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植物叶片蒸腾速度的因素。 3、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展示小组内的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 (1)彬彬的设计 实验猜想 材料 方法 叶片数量对水分蒸腾快慢的影响 两株同种植物,其中一株植物的叶数量较少 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住两株植物的枝条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光线充足的天台 植物叶多的塑料袋内壁水珠多 植物蒸腾快慢与叶片面积(数量)有关 放置地点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2)实验探究交流 植物的生长环境对水分蒸腾是否也有影响? 实验猜想 材料 方法 生长环境对水分蒸腾快慢的影响 两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 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住两株植物,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向阳的天台和阴暗的室内 向阳的塑料袋内壁水珠多 放置地点 观察现象 少水分的损失,有利于植物的存活 学生回答:减少蒸腾,保持体内水分 学生回答:森林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使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学生猜想设计实验 继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运用猜想实验探究叶片蒸腾水分的快慢因素
4、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为什么向阳的地方塑料袋学生回答:温暖、有阳光,内壁水珠多? 水容易变为水 蒸气从植物体 内散失出去 四、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是一种学生独立完成 浪费。 ( ) 2、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 拉动的。 ( ) 3、晴天阳光充足比阴天更适合栽培植物。( ) 4、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空气湿度。( ) 5、植物靠叶片蒸腾水分。( ) 五、拓展提高: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吸收的水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大气中? 学生回答:蒸腾 学生回答:降2、又通过什么形式返回地面? 雨 学生回答交流 3、水是怎么循环的? 教师总结: 六、作业布置 小小的树叶,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点缀着我们的学生课后完成 世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小小的树叶。请搜集家乡的树叶,夹到书页里,办一次树叶展。 得出结论 植物蒸腾快慢与生长环境(温度、阳光、水分)有关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叶子会产生蒸腾作用,了解了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同时知道植物蒸腾快慢的因素。在科学探究中,运用对比实验探究总结植物蒸腾的主要部位,通过猜想假设实验,总结植物蒸腾快慢有哪些因素有关,培养了我们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叶会蒸腾水分 叶会蒸腾水分吗 蒸腾作用意义 继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检查课堂学习情况 让学生认识到植物在水循环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情感 总结课堂所学 板书 板书设计
蒸腾快慢因素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6《植物需要阳光》教学设计
课题 植物需要阳光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5 1.科学知识 (1)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2))叶子的排序满足光照需要 2.科学探究 学习 (1)尝试控制光照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了解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目标 (2)学习运用模拟实验来探究叶的排列与阳关接收之间的关系 3.科学态度 (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2)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多种方法、利用多种材料完成任务 重点 (1)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2)叶子的排序满足光照需要 难点 运用模拟实验来探究叶的排列与阳关接收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一块旧木板遮盖着草地上的一些酢浆草。这些被遮盖的酢浆草虽然可以生长,但是它们的生长情况与正常接受阳光照射的酢浆草不一样;被盖住的植物叶的颜色较浅,叶片比较柔弱;没被盖住的植物的叶颜色较深,叶片比较厚实。彬彬在想:这种现象会不会与光照有关? 一、活动1: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如果缺少了光照,植物的生长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2、引导学生做模拟实验 (1)实验活动 ①将一些已经发芽的红豆苗分成两组,分别移栽到两个小花盆中 ②一盆放置在光照充足的阳台 ③另一盆放置在能遮挡光线的纸盒内 ④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和比较在不同环境中的两盆红豆苗的生长情况 (2)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在不同环境中的两盆红豆苗的生长情况,填写观察记录表 叶子 数量 大小 阳台植物 盒里植物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学生猜测回答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模拟实验 学生观察并做好相关记 培养学生猜测、推理、归纳的能力。 运通模拟实验和对比试验,让学生明白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
录,在班级交流 茎 粗细 长短 颜色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试图得出结论。 学生试图得 出结论,并在 班级交流:植 物的生长需 要光照 (4)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的生长为什么需要光照?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绿色植物需要利用光能,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合成有机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二、活动2:叶的排列 1、导入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阳光,叶是植物吸收和利用 阳光的主要器官。 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是否与叶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吸收阳光的功能相适应? (1)实验要求 ①观察叶在植物茎上排列的特点 学生准备实②用纸片、发泡塑料等材料进行模拟实验 验材料 ③探究叶如何排列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 (2)实验工具与材料(展示图片) ①透明胶布②发泡塑料③纸片④雪糕棒⑤剪刀 学生按步骤⑥手电筒 做实验 (3)实验操作 ①制作发泡塑料架 ②用卡纸做叶片,用雪糕棒制作叶柄 ③将纸叶片按叶在茎上的排列顺序固定在发泡塑料 支架上 (4)实验观察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纸叶片,从不同角度观察 纸叶片能否被光照射。要求学生认真实验观察,并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填好实验观察记录。 填好记录表,直射 斜射 班级交流 俯视 正视 学生回答:无侧视 论直射还是(5)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斜射,光能照 射到每一片 叶子 颜色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 在实验中观察探索植物叶子排序秘密
(6)调整纸叶片的排列方式,再次实验 (7)如果将纸叶片移到不同位置,会怎么样呢? (8)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引导学生观察 从一株植物的顶端往下看,观察植物叶片的排列有哪些特点?(展示图片) 3、引导学生探讨叶子的排列规律 (1)叶在茎上都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2)叶序有三种基本类型:互生、对生和轮生。 ①互生:节上只有1枚叶 ②对生:节上有2枚叶相对着生 ③轮生:节上有3枚叶以上轮状着生 4、野外观察 (1)导入 观察校园里、公路旁的树木和小草的枝叶,找出类似的现象。 ①从上往下看(展示图片) ②从侧面观察(展示图片) (2)指导学生画出所观察到的植物叶子排序示意图 教师展示各种叶序示意图: 学生实验回 答:结论相同 学生实验回 答:直射时, 上面的纸叶 片光能照到, 下面的照不 到;斜射时, 外面的纸叶 片光能照到, 里面的照不 到 学生回答:叶 在茎上的排 列方式与叶 吸收阳光的 功能相适应 学生观察并 回答:叶子的 排列有一定 规律,互不遮在探索中了解叶挡阳光 的排列规律 学生探讨归 纳规律 学生到野外 实地观察、印 证 野外观察,探索 发现叶子互不遮 挡的因素以及意学生画图 义
(3)这些叶子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4)影响叶子互不遮挡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归纳: 叶柄长短、叶片排列角度和着生方向 (5)叶子的排列规律有什么意义? (6)让学生填写观察表 共同现象 形成原因 排列意义 三、课堂练习:选出正确的一项 1.每节茎上长有一片叶,这种叶序称为( ) A.对生 B.轮生 C.簇生 D.互生 2.叶子的( )现象,是为了满足植物对阳光的需求。 A.镶嵌排列 B.互不遮挡 C.叶镶嵌 D.都对 3.大白菜的叶子属于( ) A.对生 B.互生 C.簇生 D.轮生 4.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是( ) A.叶 B.茎 C.根 D.花 四、拓展提高:美丽的叶子 (展示图片) 五、作业布置 业余时间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更多植物叶子的资料,制作叶子知识卡片,比比看谁的卡片做得好。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尝试控制光照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了解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观察和模拟各种植物叶的排列形式,体会叶片接收阳光的秘密。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学习运用模拟实验来探究叶的排列与阳关接收之间的关系。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多种方法、利用多种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回答:互不遮挡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满足植物对光照需求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欣赏 学生课后完成 检测课堂学习情况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情感 巩固或拓展课堂所学 总结课堂
板书 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需要阳光 叶的排列 板书设计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7《植物能够利用阳光》教学设计
课题 植物能够利用阳光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5 科学知识 1、金鱼藻释放氧气 2、氧气具有助燃性 3、气体占据一定空间 学习 4、叶子在光照下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目标 5、植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有着重要意义 科学探究 1、通过制取金鱼藻排出的气体,验证是氧气 2、通过示意图,了解叶子如何制造有机物和释放氧气的过程 3、讨论植物对人类或其他生命的意义 重点 叶子在光照下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难点 通过制取金鱼藻排出的气体,验证是氧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妍妍和琪琪在水族商店参观。在鱼缸里种植着许多 金鱼藻,阳光透过橱窗玻璃照射到鱼缸里的金鱼藻 上。她们发现,金鱼藻的叶子上有不少起泡冒出来。金鱼藻放出的气泡是氧气吗? 一、活动1:金鱼藻会产生氧气吗 1、导入 金鱼藻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不断产生气泡。由此可知,产生气泡与光照因素有关;那么,这些气泡里面是氧气吗? 2、教给学生判断气体的方法 气体的特殊性质:①氧气有助燃性,②气体占据一定空间。 3、指导学生实验验证金鱼藻排出的气体到底是什么气体。 (1)工具与材料:烧杯(2000ml)、大漏斗、试管、试管夹、金鱼藻、小木棍、打火机 (2)实验操作 学生思考 学生认真听 学生准备工具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先了解气体特殊性质,为后面的实验做理论上的准备 讲授新课
①在烧杯里添加适量清水,取几株金鱼藻放在烧杯底部,用干净的漏斗将金鱼藻罩住。 ②当有气泡从漏斗口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 ③将试管装满水,倒放入水中并套在漏斗的开口上。 ④当收集到的气体占试管体积一半的时候,将试管轻轻提起,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然后将试管向上取出。 ⑤点燃小木棍。当小木棍即将熄灭时,移开堵住试管的手指,将带火星的小木棍迅速放在试管口。 (3)提醒学生注意:小心被火烫伤 (4)讨论为什么要将试管装满水? (5)观察与思考 引导学生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现象 原因 结论 教师小结 ①现象:带火星的小木棍伸入试管后会复燃。 ②原因:氧气具有助燃性 ③结论: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在阳光照射下,金鱼藻会释放氧气 二、活动2 :绿叶里的“加工厂” 1、植物生长需要什么? 2、植物体如何利用它们,满足生长的需求?引导学生观察叶子对光利用意图了解叶片是如何将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成营养物质,并释放氧气的。 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回答:试管装满水是为了把使试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 学生观察填写交流 学生回答:水分、空气、阳光 学生结合示意图回答:植物的叶片是制造营养物质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茎输送来的水分和叶片吸收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营养物质,并释放 让学生通过制氧实验,知道植物释放的气体是氧气 了解叶子如何制造有机物和释放氧气的过程
教师小结: 阳光 出氧气。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绿叶 3、讨论 (1)绿色植物不断地释放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会学生讨论交流 不会越来越多? 教师提示: 几乎所有生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出二氧化 碳。 (2)植物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提示: ①提供氧气 ②提供食物和原料 ③提供适宜环境 ④起环保作用 (3)如果没有植物,自然界会是怎样的情景? 学生想象交流 教师提示: 自然界缺少了能量来源,生物会逐渐死亡,自然界 会生机断绝。 (4)人们过度砍伐森林,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学生交流 教师提示; ①会加剧温室效应 ②减少物种的多样性 ③减少生态系统多样性 ④水土流失 4、总结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三、实践 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实地测 量,了解在阳光下和在遮光环境下,植物周围的氧 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情况。 四、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学生独立完成 1、氧气有助燃性。( ) 2、鱼缸里水管冒的气泡和金鱼藻冒的气泡一样都 是氧气。( ) 3、叶片是制造营养物质的“加工厂”。( ) 学生回答 4、植物在白天排放氧气,晚上呼吸时吸收氧气。 ( ) 5、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 五、拓展提高 学生交流 1、套在花盆上口袋为什么会出现水珠? 教师提示: 了解植物的重要性 检测课堂学习情况 补充课堂知识,使之更系统
这是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 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2、叶子称为“加工厂”,加工的机器是什么? 教师提示: 学生课后完成 培养学生联系实叶子称为“加工厂”,加工的机器是叶绿体。叶绿际解决问题的能体利用其叶绿素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CO2与水力 转变为糖。叶绿体是世界上成本最低、创造物质财富最多的生物工厂。 五、作业布置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氧气,搜集身边事例,说说氧气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金鱼藻和其它植物一 总结课堂所学 样会释放氧气;氧气具有可燃性;绿叶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下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植物释放氧气的同时也吸收氧气进行呼吸;植物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有着重要意义。在科学探索中,学会如何取氧,如何去验证,培养了我们善待自然的品质。 板书 植物能够利用阳光 板书设计 阳光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氧气 绿叶
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8课“小浮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小浮板”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物体的沉与浮”的第1课。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组成它的材料有关。通过两个实验探究,让 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强弱,并进一步比较和认识不同漂浮能力材料的承重能力。 “小浮板”以浮板作为观察导入对象,引起学
生的兴趣,再展开探究。活动1“哪
种材料的漂浮能力强”,通过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及其他材料浮出水面的高度来了解不同材料漂浮能力的强弱;活动2“谁能载得多”,通过在不同漂浮材料的表面上放置重物,比较哪种材料的承重能力强,进一步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漂浮能力与其载重能力间的关系;最后通过选浮板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其大小不同载重能力也不同。
二、学情分析
物体的沉与浮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早在一年级的科学课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接触了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的学习,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木板和泡沫塑料板都能浮在水面上,但是生活中却没有用木材来做浮板的。很多学生可能会有一些疑惑,为什么不用木板来做浮板呢,木板和泡沫塑料板在水中的漂浮能力会有什么不一样,进而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五年级的学生基本都能判断常见材料的沉浮状态,但是对于材料的漂浮能力强弱却较难判断。
三、教学目标
1.观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2.能用实验比较不同的材料的漂浮能力。
3.在开展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记录等能力。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组成它的材料有关。
2 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载重能力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等。
学具准备:泡沫塑料块、木块、石蜡块、珍珠棉、水槽、重物、不同大小的浮板、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琪琪和妍妍一起去游泳。妍妍用了一块泡沫塑料做的小浮板来辅助自身游泳,琪琪好奇为什么浮板不用木头这种材料来制作。
问题:木板也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不用来做浮板呢? 交流:泡沫塑料板和木板的漂浮能力相同吗?
任务:木板和泡沫塑料板都能浮在水面上,但是生活中却没有用木材来做浮板的。很多学生可能都会有像主题人物一样的疑惑,为什么不用木板来做浮板呢,木板和泡沫塑料板在水中的漂浮能力会有什么不一样,进而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哪种材料的漂浮能力强
问题:泡沫塑料和木材都是能漂浮在水面上的材料,怎样判断它们的漂浮能力? 讨论:小组讨论判断物体漂浮能力强弱的方法。
讲解:①分别取一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泡沫塑料块和木块;②轻轻地放入水中;③观察并尝试判断它们的漂浮能力。
活动:学生开展比较泡沫塑料板和木板的漂浮能力的实验探究活动。交流:泡沫塑料块浮出水面的高度比木块的高。
小结:在相同的条件下,泡沫塑料比木材的漂浮能力强。
任务:继续选取几种材料,如石蜡、珍珠棉等,轻轻地放入水中,观察并判断哪些材料的漂浮能力强。
活动:学生开展比较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的实验探究活动,观察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
交流:有的材料漂浮能力强,有的材料漂浮能力弱。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是不一样的。
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2.活动2:谁能载得多
问题: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不同,它们在水中的承重能力有差异吗? 任务:选取一些大小和形状相同而漂浮能力不同的材料组成的物体,比较它们在水中的承重能力。
操作:①在不同物体的同一高度做标记;②将物体放入水中;③在物体表面放上重物,直至标记与水面平齐;④记录承载重物的情况;⑤比较不同物体的承重能力。
交流:注意在同一高度做标记;观察要点是直至标记与水面平齐;小心别掉落重物到水中等。
活动:学生开展比较不同漂浮材料的承重能力的实验探究活动,观察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
分享:泡沫塑料块比木块承载的重物更多;漂浮能力不同的材料,其在水中的载重能力也不同;一般漂浮能力较强的材料,其在水中的载重能力也较强。
讨论:材料具有的漂浮能力是相对稳定的。 同一种材组成不同大小的物体,它们的承重能力会一样吗?
3.实践:选浮板
讲解:有些人游泳时会带一块浮板,以保证自身安全。浮板有大小不同的尺寸。某浮板的参考数值:31cm×23cm×8cm的大号浮板,一般建议重量45kg以上的人群使用; 而 22cm×18cm×8cm的小号浮板,一般建议重量2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