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课题申报模板:3762-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 课题的提出 关键词的界定:学科素养

本课题中运用“学科素养”一词,指的是涵盖中学生在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美术等诸学科方面的科学素养。而“素养”较之“素质”则更强调后天的教养。本课题为了突出教育的影响,所以把因变量定为“素养”。

据此,我们对“学科素养”的理解包含下列基本看法:

“学科素养”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基本品质、基本态度等几个方面。它是学生在具体学科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些素质是通过长时间的教育培养所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思维促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增加基本专业技能,形成专业基本经验。 (一) 关于论证 本课题经过两轮论证。

1、在选择确定课题前,由荆州市教科所组织部分领导、专家、教研 员(含理论研究和学科研究)进行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可行性进 行论证。

2、在申报批准后,又组织相关领导、专家、教研员和部分学校同志进行研究内容、方向等方面的论证。通过论证,对本课题的科学性、学术性、方向性、应用和推广性作出了必要的肯定和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及选题的意义: (一)我们搜集整理了“学科素养”这方面的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已有的中学生学科素养研究主要集中在:1、在学科教育的目标研究上,普遍提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提升。2、在学科教育的教育策略上,普遍重视提高课堂质量,提出要开创有效的课堂。 到目前为止,教育理论界对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这对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借鉴和帮助。

(二)从今年起,荆州市教育局提出教学领域要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科素养。这就亟需对学科教育的理念、方法、途径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本课题的研究正是积极响应教育行政部门的号召而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而且我们知道,正如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的:“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毋庸讳言,虽然我们一再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事实上仍然停留在升学应试考试的教学层面上;教师的努力,学生的学习任务仍然是围绕着高考、中考升学率及考入更好的学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小部分学生奋力挤入了重点高中,一部分学生进入普通高中,还有一部分直接进入社会。进入高中的这一部分学生仍然是肩负着考试机器的重任,为考分奋斗;进入社会的那部分学生在接触社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往往不能实际应用,遇有问题难以用科学方法分析解决,即缺乏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维,缺乏科学素养。我们农村小学有很大比例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包括农民工子女,处于城市的边缘,社会的边缘。这些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较为有限,学科素养较低,而且他们占小学生中的比例却相当之大。假以时日,他们必将购成社会主体成员,他们的科学素养势必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未来。如何使这些低分进入校门的学生高质量走出校门,极需要我们教师在中考、高考的重压下更多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奋斗打下良好基础。让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这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社会担当。因此本课题研究不仅是必

要的,而且十分具有紧迫性。

三、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理论依据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和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二)基本思路

1.在研究的准备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与系统学习的方法,在对学科素养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解学科素养内容;辨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详细的课题研究操作分工协作,分部实施方案。

2.在研究的实施阶段,采用比较法、调查法及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研究:根据中学教学特点及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拟采用小组互助学习、探讨;专题课程改革教学观摩;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师、生小论文;思维方法讲座交流;课堂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展开研究,积累资料,形成阶段成果。

3.在研究的总结阶段,采用逻辑的方法与经验筛选的方法进行。循着实践、总结、分析、再实践的途径,最后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三)、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教育质量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4、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课堂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5、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本课题立足于各校已经开展多年的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研究,取得 大量经验、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将学科素养研究上 升为本校的特色研究。

1.学科素养的内容分解,可能产生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本课题侧重于以学生为中心,吸引学生参与讨论,撰写小论文, 师生互动,教师之间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甚至可能引起学生与家长 的互动。共同探讨学科素养教育的途径,争取一个研究新视角。 3.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实施途径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可能发现新的方法。

五、研究内容、重点和对象

1.研究内容

培养小学生学科素养的方式方法;其中分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基本经验的积累、基本品质的培养、生活态度的体现方法。

低年级段:研究训练学生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具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中年级段:研究优化教与学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信息反馈,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高年级段:研究优化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通过有效的思维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具体有:

1、课堂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的研究 2、课堂教学目标体现策略的研究 3、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 4、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策略的研究 5、课堂教学反馈策略的研究 6、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7、课堂教学媒体选用策略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能否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主动权往往在教师的手上。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基本内容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怎样才能使所有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怎样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数学知识,在实现数学教学的学科目标的同时,使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帮助的知识和能力。 3、研究对象

荆州区八岭山小学12个班学生 六、课题的研究基础

本课题组成员均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具备大学本科学历,他们撰写的论文、曾多在国家、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历年获奖,多位老师获国家、省级“一师一优”奖。 借鉴的主要理论:

新课程标准、科学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系统论、认知心理学、主体教育理论 七、研究目的、要求和方法

1、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验我们将力争实现以下目的: (1)进一步明确本校科学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原因,及时了解本校学生学科素养水平,为课程改革持续积累资料、提供科学依据。

(2)对学科素养状况以及本校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本校今后小学学科课程的建设与持续发展的重点。 (3)探索小学课程取得好成效的行动策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4)因本课题研究势必涉及小学教育评价体系,因此其研究结果也必然包括对现行小学生科学素养评价体系有所建言。 (5)通过实施研究方案,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超越现状的创新精神。

(6)培养学生“爱学”态度、“乐学”情绪、“会学”技巧、“自学”能力,突出“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

(7)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中探索出一整套有效促进学生学科素养最优发展的策略。

2、对本课题参与教师的要求 (1).注重言传身教,以自身的科学素养影响学生。 (2).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与精神,通过实践、研究,破除“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的局面。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责任不只在教,更在教学,在教学生学”的境界。

(3).树立新型学生观。我们面临的学生都是发展中的,尚未成熟的生命个体,具有巨大的潜能与极强的可塑性。他们是独特的人,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但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件事情上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4).通过参与本课题研究,使自己在新形势下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得到长足的进步。 3、研究方法

本课题力图以“探究——反思——再探究——再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以明确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分工合作、交流总结、调查测试、对照比较、活动展示等方法,深入本课题的研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行动研究法:在不改变现有学制课程计划、大纲和教材的教学常态下,按低、中、高年级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开展实验研究。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形式了解实验动态。 (3)、经验总结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情况进行反思,及时总结、归纳,为形成教科研成果积累丰富的经验材料。 (4)、活动展示法:对实验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小结,通过课堂评估展示、课堂教学展示,总结课题实施的阶段性成果。 八、保证措施

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的研究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多老师曾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和教改实验,对课堂教学策略的改革有较为深刻的思考,并积累了一些相关资料,有较扎实的科研功底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同时我校是荆州市教科所实验基地,各级教研机构领导、专家,作为课题研究顾问,为我校提供了教育科研信息和理论研究指导,确保了我校“十二五”期间课题的顺利结题。相信在“十三五”期间,在专家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也一定能确保该课题顺利进行,并力求获得丰硕的成果,使得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 我校历来重视教改科研工作,教育科研办公室作为专门机构负责科研课题的开发、研究、管理和推广工作,在多年教育科研实践中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研究队伍。

1.学校设有教育科研领导规范小组,对研究工作实施严格系统的管理和科学的指导 2.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广泛,学科特色性强。 3.成立课题组,聘请专家和专业人士对本课题直接指导。 4.查阅校图书资料或购入一批图书资料,供研究过程参考。

5.完成研究的过程中,保证资金落实,人员的培训与制度的实施。

6. 我校已经建立起先进而完善的学校校园网络平台,计算机已经连接到每一间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全体教师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很大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已经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服务于教学。 九、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7、09——2017、12):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开展研究与实践,总结阶段成果。加强理论方面的研究,定期组织交流。具体实施中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2017年9月――2017年12月:安排听课,交流讨论活动,倾听学生的反应,进行教学反思。力求做到: (1)、每人写一篇关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体会和感想。 (2)、每人设计一节教学方案,突出如何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并进行教学设计交流,对设

计方案进行修改,形成优秀的教学设计。 (3)、每位教师公开展示一节课,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观摩,听课、评课,总结经验体会。 (4)、进行反思,集体交流,总结经验,以指导下一步实践。 2、研究阶段(2018、01——2018、12):开题,分析研究,开展实验。具体的工作安排如下: (1)、 研究新课程,对课程改革的实质做到准确把握,认真落实。 (2)、深入体会探究教学模式对学科素养培养的作用,设计体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课件及教学方案,并进行教学设计评选,交流设计体会。 (3)、选出优秀的课件及教学方案,进行公开展示,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观摩,听课、评课,总结经验体会。 (4)、集体交流,适合线下生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研究中推广实施。 在完成以上基本的研究工作后,课题组成员再次进行集体交流,完成本阶段的研究总结。 3、实验总结(2019、09——2020、06):全面实施,撰写中期阶段实验工作报告,进行中期阶段总结,分析反思。拟开展如下研究工作: (1)、课题组成员集体编写研究课教案,教师互听互评,对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新情况及时修改补充,形成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例。 (2)、力争在校本教研活动或其它教学研究活动中展示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课,征求多方意见。 (3)、整理学生反馈意见,收集学生论文集。 4、总结经验体会。

4、总结阶段(2020、07——2020、12):撰写实验研究的工作报告和实验报告。在这一阶段中,具体工作包括: 。

十、预期达到目标

预期目标: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培养数学素养,形成数学技能。 展现形式:课堂教学实录;资料汇编(论文集、教案集、反思集、图片集、学生成果集等);

课题申报模板:3762-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课题的提出关键词的界定:学科素养本课题中运用“学科素养”一词,指的是涵盖中学生在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美术等诸学科方面的科学素养。而“素养”较之“素质”则更强调后天的教养。本课题为了突出教育的影响,所以把因变量定为“素养”。据此,我们对“学科素养”的理解包含下列基本看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akpx1ak2455t2h95x553fre38hi55011a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