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降水总量 B.气温柱状图 C.地下水水位变化 D.降水柱状图
(2)关于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不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地下水的开采量 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 C.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 D.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解析】(1)选C,(2)选A。第(1)题,随着降水总量减少和气温的升高,该地的总水量减少,而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增大,故地下水水位应呈下降趋势。第(2)题,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此措施不可取。
(2017·大庆高一检测)下图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右图所示)。回答9、10题。
9.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 ) 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 C.拥堵问题 D.大气污染问题
高中地理
10.右图中若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的路缘石高度最大的可能是
( )
A.高雄市 B.重庆市 C.北京市 D.乌鲁木齐市
【解析】9选B,10选A。第9题,由图可知图中种植池低于路面,有利于路面排水和下渗,可以缓解内涝问题。第10题,四个城市中高雄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重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乌鲁木齐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高雄降水最多且降水频率更高,更易发生大面积积水,所以路缘石高度最大。 【补偿训练】
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高中地理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 C.加强道路建设 D.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解析】(1)选A,(2)选B。第(1)题,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包括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①曲线洪峰出现最早最高,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③曲线洪峰出现最迟最低,是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第(2)题,防治城市内涝,就是加快城市内地表水快速顺利流出城市,结合选项可知疏浚河道和完善排水系统满足要求。
下图为城市住宅用地的两种布局模式。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两种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模式有助于功能混合布局 B.甲模式有助于节约城市用地 C.乙模式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D.乙模式有助于节约建设成本
12.城市住宅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的影响有( )
高中地理
A.增加住宅小区公共空间 B.人口向城市中心迁移 C.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D.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11选C,12选D。第11题,街区模式道路与住宅区混合布局,有助于节约城市用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会导致建设成本提高。第12题,小区没有围墙,道路与小区内部道路联通,方便交通,增加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但不会增加住宅小区公共空间,与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人口迁移无关。
(2017·潍坊高一检测)下图为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规划图,图中环形为现在的环形道路,箭头为新规划事项,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新规划的事项最可能是城市的( ) A.过境干道 B.地铁网络 C.通风廊道 D.工业迁移方向 14.该新规划事项的主要目的是( ) ①绿化美化市区环境 ②缓解市区的雾霾问题 ③缓解市区交通拥堵问题
高中地理
④减轻市区的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13选C,14选B。第13题,图中新规划的事项穿过市区,延伸方向整体上是西北-东南方向,与季风对吹方向接近,最可能是城市的通风廊道。过境干道不会穿过市区。地铁网络主要在市中心区,不会通到郊外。工业迁移方向不会经过市区中心。第14题,该新规划事项的主要目的是使空气流通,缓解市区的雾霾问题,②对。对绿化美化市区环境作用不大,不是主要目的,①错。不能缓解市区交通拥堵问题,③错。空气流通,利于减轻市区的热岛效应,④对。 【方法技巧】数字法总结城市环境问题 (1)一大后果——产生逆城市化现象。
(2)两大原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 (3)三大“病症”——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加。
(4)四大措施——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绿化面积,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
二、非选择题(共44分)
15.读某城市1970年、1992年和2012年相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0分)
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