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技术整合 物联网应用案例分享
作者:李芳整理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2009-12-16 22:47:55 点击(622) 2009年12月16日,由宏霸数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RCG])主办、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支持的“全面感知 可靠传送 智能处理 ——2009物联网应用发展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出席者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商务部信息化司、科技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等领导,以及物联网产业相关的企业高管、关注物联网发展的科研院所代表以及媒体朋友等百余名听众。RCG宏霸数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刘昊发表《多技术整合 物联网应用案例分享》演讲
会议现场
RCG宏霸数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刘昊
刘昊:谢谢主持人,我也代表RCG公司再次欢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媒体同仁的光临。刚才上半场各位专家讲解都非常精彩,高屋建瓴,引经据典,我在他们之后发言感觉压力非常大。RCG作为一个FID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所了解的物联网更多的是从客户的角度,从需求的角度,从应用的角度来认知和了解物联网的。如刚才张主任所说物联网从提出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十年的时间,这十年时间除了今年这次产业热潮之外,在2004年也发生了一次产业热潮,这两次产业热潮本身的概念或者被赋于的互联网的含义是略有不同的。在物联网的概念最初的提出是面向物流供应链体系的,是基于自动识别技术面向供应链管理商品的物联网,相对来说是狭义的物联网。
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物联网的概念呢?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的复杂程度,从中国制造到美国消费,中间经历千山万水,从中国制造商发货到美国产品上架要几个月的时间,要经历很多的企业和物流厂家,很多的环节,所以,有一种说法现在不再是单一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全球的供应链体系,物联网或者基于EPC架构的物联网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其实也有很多人说我可以做到零库存,但很多人都不敢把自己的产品零库存,都是原材料的零库存,让供应商把工厂或者仓库建在我的家门口,我需要的时候你给我发货过来,这样的零库存其实是假的,并不是整个体系的优化。供应链的竞争讲究整个体系的优化,无论在谁的手里,只要客户没有买单就是体系中的库存。基于EPC架构的物联网就是应对这样的一个困境而产生的。
所以,基于EPC体系的物联网概念也被赋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能够解决低效高成本的这样一个供应链的困境。在供应链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概念也被抛到风口浪尖,被当作是救世主,希望它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期许,所以,2004年达到这样一个产业关注度的高峰,是关注度的高峰,不是产业真正发展的高峰,是关注度、曝光率的高峰。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大家逐渐开始认识到这虽然是一个很好的体系架构,但它在实行
的过程中面临了很多的问题。发展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了,原先的强势的推动者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强势了,以前的流行词汇全球化等等现在都被贸易保护,贸易壁垒所替代了,这种环境下我们怎么应对现在的物联网呢?虽然说遇到了这些发展的瓶颈,但毕竟第一次物联网的浪潮带动了很多风险投资,带动了很多并购的行为发生,使更多的企业进入到这个行业,更多的巨头像移动运营商进入到这个产业,关注到这个产业,大家看物联网的角度和以往的RFID略有不同,所以,外延被逐渐的扩大了,内涵也逐渐的产生了变化。所以,发展到今年,所谓的感知中国也好,智慧地球也好,无论是谁讲的,其实物联网跟以前所说的物联网已经有所不同了。现在的物联网RFID不再是唯一的识别技术了,RFID成了传感器技术中的一种,商品也不再是被管理目标中的唯一了,也是众多的被管理目标中的一个。
我们详细的看一看这两个概念的物联网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首先,面对更狭义的和更广义的物联网,它被管理的目标和应用的范围更宽阔了,我不再是针对物流供应链,也不仅仅是商品,江河湖海,山河地球都可以管,可以做环境监测、气象监控,这些都可以,无所不及,应用范围被扩大了。数据采集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识别了,以前我是要知道你是谁,现在我不仅仅要知道你是谁,还要知道你在哪儿,你怎么样了。热门词汇也不仅仅是RFID、EPC、ONS,现在变成传感器、WSN、传感等等这些。
后面两个问题比较关键一些,回到我刚才所说的为什么原先狭义的互联网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或者一些阻隔,因为要想在原有的EPC架构产生效益的话,单个企业实施是很难见到明显的收益,必须在供应链上下游共同协同使用才能有收益,甚至是全球化共同使用才有收益。大家的发展程度不一样,在全球化的供应链当中参与者属于不同的主权国家,信息化程度不一样,资金实力不一样,IT程度也不一样,很难要他们一起上一套体系,先富起来的先上,其他人没上也没效益,所以,这就遇到了一个发展的困境,而对于现在的感知,或者智慧的物联网来说,它的应用范围就大了,但是进入门槛却降低了。我不需要全球协同就可以使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企业都可以应用。如果不能大面积应用,可以单点应用也可以产生效益,我可以分期实施,这样可以使进入的企业更多,大家发展的机会更好。原先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标准化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商品要贴一个标签流转多个企业,它的标识语言一定要是非常标准的,从这个图片可以看到对一个商品来说标识语言的标准化是多么重要。
而对于现在的物联网来说,从客户体会的情况来肯,标准不是一个非常关心的问题,大家往往更关心如何使用起来,毕竟我要管理这些物品加载了这么多传感器还是希望长期持有,而不是卖掉,长期持有通常只接入自己的网络,所以,在底层来讲并不太强调标准,我只要在数据处理上让他们能够达到统一的标准,能够开放给我的合作伙伴,开放给公众就可以了。管理目标也变得更多样化,以前是为了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