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1.概述﹡ (1)病因与分类(2)病理生理 (3)临床表现(4)治疗要点 (1)低血容量性休克 2.外科常见的休克 (2)创伤性休克 (3)感染性休克 3.护理﹡ (1)护理评估(2)护理措施 二、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 述
【病因与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 2.感染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 4.神经性休克 5.过敏性休克
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最为常见。
【病理生理】各类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及由此导致的微循环、代谢改变和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
1.微循环的变化
(1)微循环收缩期:代偿期。 (2)微循环扩张期:抑制期。 (3)微循环衰竭期:失代偿期。
2.代谢变化
体内葡萄糖无氧酵解使丙酮酸和乳酸产生过多,加之肝脏因灌流量减少,处理乳酸的能力减弱——代谢性酸中毒。
3.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因素。
(1)肺:低灌注和缺氧可损伤肺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损伤可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造成肺间质水肿;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可影响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使肺泡表面张力升高,继发肺泡萎陷并出现局限性肺不张。进而出现氧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缺氧,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2)肾:休克时儿茶酚胺、血管升压素、醛固酮分泌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尿量减少。此时,肾内血流重新分布,主要转向髓质,近髓动-静脉短路大量开放,结果导致肾皮质血流锐减,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坏死,引起急性肾衰竭(ARF)。
(3)心:冠状动脉灌流量的80%来源于舒张期,休克时心率过快、舒张期过短或舒张压降低,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受损。一旦心肌微循环内血栓形成,可引起局灶性心肌坏死和心功能衰竭。此外,休克时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酸中毒,以及高血钾等均可加重心肌功能的损害。
(4)脑:脑内小动脉平滑肌的舒缩主要受二氧化碳分压和酸碱度的影响。但休克晚期,持续性的血压下降,使脑灌注压和血流量下降而出现脑缺氧,并丧失对脑血流的调节作用,毛细血管周围胶质细胞肿胀,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浆外渗,出现继发性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5)肝:肝细胞缺血、缺氧,肝血窦及中央静脉内微血栓形成,肝小叶中心区坏死。肝脏灌流障碍使网状内皮细胞受损,肝脏的解毒及代谢能力减弱,易发生内毒素血症,加重代谢紊乱及中毒。临床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严重时昏迷。
(6)胃肠道:胃肠道黏膜缺血、缺氧,使正常黏膜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受损。并发急性胃黏膜糜烂或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肠黏膜缺血、缺氧,可致肠的屏障结构及功能受损、肠道内细菌及毒素易位,并发肠源性感染或毒血症。 【临床表现】
程分期 神志 度 休克代偿口皮肤黏膜 脉搏 渴 色泽 温度 正常血压 体表尿估计失血量 血管 量 正<20%(<或发高,舒张压增高,脉压缩正常 度 苦表情,精神紧张 显 苍白 常 下,尚有力 800ml) 期 凉 小 轻神志清楚,伴有痛明开始100次/分以收缩压正常或稍升
休克抑制楚,表情淡很明显 苍白 度 期 漠 重意识模糊,非常明显著苍中神志尚清发冷 100~120收缩压为90~表浅静脉塌20%~4000ml) >40%(>次/分 70mmHg,脉压小 收缩压<不到 陷,毛细血管尿少 ( 800~充盈迟缓 毛细血管充尿少浅静脉塌陷 尿 厥冷(肢速而细 神志不清,显,可能白,肢端端更明度 昏迷 无主诉 青紫 显) 表或无弱,或摸70mmHg或测盈更迟缓,不清 1600ml)
【治疗原则】
关键是尽早去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强心肌功能,恢复人体正常代谢。 1.一般紧急措施
采取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减轻呼吸困难。 对创伤所致大出血的病人,控制出血。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其他:如保暖、尽量减少搬动、骨折处临时固定,必要时应用止痛剂。
液。
2.补充血容量——“先晶后胶”——先快速输入扩容作用迅速的晶体液,再输入扩容作用持久的胶体 3.积极处理原发病 由外科疾病引起的休克,在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后,需手术治疗原发病。有时则需在抗休克的同时施行手术。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休克早期轻度酸中毒者无需应用碱性药物。但休克严重、酸中毒明显、扩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