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二 自耕农是秦汉以后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极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饿莩耳。

——《救荒话民书》

(1)根据材料及所学指出,材料一的井田制中“公田”的含义。结合所学,对材料一中的私田与材料二中自耕农的私田做简要的比较分析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分析秦汉以来国家“积极培植自耕农”的原因,并简要说明为何古代政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自耕农“经常分化”的现象?

23.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又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洲的方便性。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1567年明穆宗即位,正式改“海禁”为海上贸易开放,并凭借当时中国在海上贸易中所占的绝对优势,始终保持着出超的地位,导致大量外国白银源源流入。在这黄金时期,

逐渐形成了以中国大陆为腹地,以澳门为中转港的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以澳门为中心,开拓了三大航线: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澳门——长崎;澳门——马尼拉——墨西哥。透过这三大航线及其相互延伸,以澳门为中心向海外辐射,形成了国际贸易大循环。

——《明朝末年的对外贸易量》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与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丝银之路”的兴盛对明朝中后期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C2.C3.C4.C5.D6.A7.A8.C9.D10.C11.B12.D13.A14.B15.B16.A17.D18.C19.B 20.(1)铁农具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铁犁牛耕)。 发明曲辕犁。

(2)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战国李冰都江堰。 井渠(坎儿井)。

(4)土地兼并现象(土地高度集中)。

造成农民贫苦落后,影响国家赋税收入;不利于中央集权,激化阶级矛盾,引起社会动荡。 21.(1)原因:商品经济高度繁荣;远距离运输发达;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

(2)新现象:士大夫从事工商业致富。评述: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说明明代工商业确实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这并未改变“重农抑商”政策,很多士大夫、商人用经营工商业取得的财富购买田产来保值,中国自然经济并没有正式解体。 (3)变化:农业人口减少,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口增加。

原因:农业生产发达(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手工业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人口数量增长(农业劳动力过剩);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大量汇聚城镇)。 22.(1)公田:贵族占有,劳动者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

分析:在奴隶社会的井田制之下,土地所有权在周天子,所谓私田只是私家使用之田,是奴隶主分授劳动者的,故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产品归劳动者私有,不能买卖与转让;封建社会下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私田属自耕农所有,自耕农既有土地的使用权也有所有权,可以转让与买卖。从井田制中的私田发展到封建土地私有制,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 (2)“积极培植自耕农”的原因:国家可以征收赋税,摊派徭役,而且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稳定。

不能根本消除的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小农经济下以户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便于国家的管理与征税;地主的土地兼并;加上水旱灾害、战乱等也会导致小农经济经常分化。(如答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也可)

23.(1)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条件:海外贸易的传统;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陆路丝绸之路被阻断;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

(2)不同:白银等贵金属大量流入,中转贸易兴盛(澳门成为贸易的中转中心);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大循环形成。

影响:促进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农作物传入中国并得到推广;西方文化传入,一部分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吸收西方科技成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下》材料二自耕农是秦汉以后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极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aepx2lhxq9ersa9pruq6ksx797jw500wq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