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教师用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副标题

题号 得分 一 二 总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 磷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参与生物体内许多生化反应。

下列关于细胞内含磷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解旋后,因空间结构改变而丧失功能

B. 核酸具有携带遗传信息、转运某些物质、催化等功能 C. 线粒体、染色质、核糖体等结构都有含磷化合物

D. 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含磷化合物的参与 【答案】A

【解析】解:A、DNA分子解旋后,其空间结构改变,但功能没有丧失,A错误; B、核酸具有携带遗传信息(如DNA)、转运某些物质(如tRNA转运氨基酸)、催化(如少数具有催化作用的RNA)等功能,B正确;

C、线粒体、染色质、核糖体等结构都有含磷化合物,如线粒体和染色体含有的DNA、核糖体含有的RNA都含有P,C正确;

D、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酶、[H]和ATP的参与,其中ATP是含磷化合物,D正确。 故选:A。

1、核酸的功能:

(1)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的物质。

(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 3、含有P的化合物有:核酸、ATP、磷脂等。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其功能;识记细胞中的细胞器种类、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 已知施加药物A能使蔗糖酶的活性丧失;施加药物B

后蔗糖酶活性不变,但蔗糖和蔗糖酶结合的机会减少。

PH均适宜)如图为蔗糖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温度、

产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其中乙组使用少量药物B处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甲组先使用药物B处理,在t1时可能适当提高了温度

B. 丙组先使用药物B处理,在t1时可能使用药物A处理 C. 在t1时间之后甲组蔗糖酶的活性高于乙组和丙组 D. 在t1时间之后丙组中蔗糖酶和蔗糖作用机会不变 【答案】B

【解析】解:A、图中曲线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的反应曲线,提高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A错误; B、丙组t1后产物浓度增加减少,说明反应受到抑制,所以在t1时可能使用药物A处理,B正确;

C、在t1时间之后甲组蔗糖酶的活性等于乙组,高于丙组,C错误;

第1页,共9页

D、在t1时间之后丙组中蔗糖酶和蔗糖作用机会降低,D错误。 故选:B。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3. 某大学的实验小组为验证药物P的抗癌作用,以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为实验材料

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药物P浓度的升高,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药物P可能诱导了癌细胞中凋亡基因的表达

B. 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都受相应基因的控制

C. 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初步了解药物P对癌细胞的影响 D. mRNA和tRNA种类的变化,都可作为判断癌细胞是否调亡的依据

【答案】D

A、【解析】解:据题目中“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药物P浓度的升高,癌细胞凋亡率升高”,

可得出,药物P可能诱导了癌细胞中凋亡基因的表达,A正确; B、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都受相应基因的控制,B正确;

C、癌细胞的形态变化能用显微镜观察到,可以初步了解药物P对癌细胞的影响,C正确;

D、mRNA种类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癌细胞是否调亡的依据,而tRNA有61种,其种类不变,不可作为判断依据,D错误。 故选:D。

1、癌细胞的特征为: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膜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失去接触抑制。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本题考查细胞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 研究者人工合成的一种微小RNA,不能编码蛋白质,当其进入番茄细胞后,能作

用于乙烯受体基因转录的mRNA,从而使该基因“沉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微小RNA可能与乙烯的受体基因转录的mRNA互补 B. 微小RNA可能通过干扰翻译过程从而使该基因沉默 C. 微小RNA与乙烯受体基因的模板链碱基序列相同

D. 该技术可尝试应用于番茄储藏与运输过程中的保鲜

【答案】C

【解析】解:A、微小RNA作用于乙烯受体基因转录的mRNA,可能与乙烯的受体基因转录的mRNA互补影响翻译过程,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微小RNA可能通过干扰翻译过程从而使该基因沉默,B正确; C、微小RNA与乙烯受体基因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互补,C错误;

D、微小RNA能与乙烯受体基因产生的mRNA结合,从而阻止翻译过程,进而抑制乙烯受体蛋白形成,使乙烯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可应用于番茄储藏与运输过程中的保鲜,D正确。 故选:C。

第2页,共9页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工合成的微小RNA,这种RNA不能编码蛋白质,很可能是这种微小RNA缺乏起始密码子。mRNA是翻译的模板,微小RNA能与番茄细胞中乙烯受体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结合,从而阻止该基因的翻译过程,进而抑制该基因的功能。 本题以微型RNA为素材,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 某种家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白色(A)对黑色(a)为显性。

若某人工饲养家兔种群中,自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让该免群随机交配并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黑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淘汰前,该兔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 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兔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 C. 黑色兔淘汰一代后,a基因频率下降到0.25 D. 黑色免淘汰两代后,兔群中AA:Aa=2:1 【答案】B

【解析】解:A、淘汰前,该羊群中显性个体应该多于隐性个体,即白色个体数量多于黑色个体数量,A错误;

B、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A和AA的频率均逐渐增加,B正确; C、黑色兔淘汰一代后,AA:Aa=1:2,则a= ,C错误;

D、黑色免淘汰两代后,兔群中AA:Aa=1:1,D错误。 故选:B。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计相关计算

(1)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①定义公式法:

2+杂合子个体数)÷2) 某基因频率=(纯合子个体数×(个体总数 ×②基因型比率法:某基因频率=纯合子基因型比率+ 杂合子基因型比率

(2)基因型频率:指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型的所占的百分比。

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目÷该种群个体总数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频率的改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6. 某同学患流感,医生建议多休息多喝水,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当流感病毒侵入

人体后,多种免疫细胞被激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 B. 效应T细胞来源于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分化 C. 病毒侵入人体后先进行体液免疫再进行细胞免疫

D. 大量饮水,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

【答案】C

【解析】解: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和病毒(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A正确;

B、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来源于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分化,B正确;

C、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因此病毒侵入人体后先进行细胞免疫让病毒失去藏生之所,再进行体液免疫将其清除,C错误;

D、大量饮水,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水分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D正确。 故选:C。

第3页,共9页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教师用卷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副标题题号得分一二总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磷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参与生物体内许多生化反应。下列关于细胞内含磷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解旋后,因空间结构改变而丧失功能B.核酸具有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addc6qk3p6zh7s4eqk6667gj1yjjc01ce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