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地理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教案湘教版必修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思考过程

一、城市化

1.几个概念的区别 (1)城市:是指以从事非农业活动和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其主要标志有: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化进程:是指城市化的发展过程。

(4)逆城市化:又叫郊区城市化,是由于城市人口猛增,规模扩大引起的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城市存在着离心倾向,促使人口、企业的逆向流动,从市中心向郊区或四周扩散。

(5)“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滞后的城市化,因此又被称之为“虚假城市化”,以拉美国家为典型。

(6)“滞后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落后于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

2.城市化的意义

①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②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③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⑤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工业化是导致近代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工业革命前漫长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缓慢,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很低。工业革命之后,城市成为工业生产中心,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加快了地域分工,促使工业和人口在地域上的集中。工业化的发展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工矿城市。工业化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为城市的产业提供了后备劳动者,从而使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所以,城市化通常是指工业革命以后的城市化。

注意: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区别 国家 类型 发达 国家 发展

起步 目前 发展 城市人 时间 速度 水平 口比重 早 缓 高 大(70%)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相适应 原因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后果 出现人口逆城市化现象 晚 快 低 小(33%) 不相适应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造成很多- 1 -

中国家 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社会问题 说明: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的时间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2.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现象的表现及原因

(1)表现:①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市迅速发展,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②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2)原因:①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而乡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

②小城镇各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达到现代人们生活的要求。 ③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出现,人们能方便快捷地往返。 ④电脑及网络等现代通讯的出现,家庭办公等新工作方式的产生。

⑤电子等高科技工业的布局条件是自然环境和人才技术,不需要依托大城市,工业布局趋向于分散。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1)发达国家

①起步早:在1851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②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以来,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大量乡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到20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达到70%左右。

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环境方面的原因,出现了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的现象。

(2)发展中国家

①起步晚,发展快:大部分国家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大都发展速度快,而且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

②城市化水平较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3%。

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是因为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少数大城市。

4.目前在一些西方大城市,还出现了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等。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郊区城市化,即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工业、资金和技术向郊区分散,使城市区域不断扩大;二是在大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三是实现人口“钟摆式”的移动方式,如伦敦老城区白天人数达100多万,夜间只有十几万。这几种人口向郊区的移动方式,尤其是“钟摆式”的人口移动方式,是以高速公路和地铁等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为前提的。

5.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体化基础上。

【例题】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发达国家 年份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比重(%) 16.4 42.9 44.0 64.2 71.6 城市人口(亿人) 1.5 1.6 3.6 6.2 20 农村人口(亿人) 10.7 13.6 15.6 25.9 24.4 城市人口比重(%) 12.3 10.5 18.8 19.3 45.0 - 2 -

城市人口(亿人) 1.1 3.6 4.8 7.9 11.1 农村人口(亿人) 5.6 4.8 6.1 4.4 4.4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1920年至2000年发达国家(用——线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用-----线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

城100市人口80比重(%)60

(2)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_____,水平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称为__________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在绘图时要找准坐标点,同时要注意绘制的是折线图,不能绘成圆滑的曲线图,绘成后要根据图中折线,分析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的进程。

点评:本题出错原因是不能根据资料绘制折线图。 答案:(1)如下图所示。

4020019202440196019802000年城100市人口80比重(%)604020

19202440196019802000年(2)晚 低

(3)逆城市化 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0

- 3 -

高中地理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教案湘教版必修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思考过程一、城市化1.几个概念的区别(1)城市:是指以从事非农业活动和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其主要标志有: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ac7p2r449371qz5d0ci05ej21u0yu00k0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