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章节复习课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与实施和教学效果测评。每个阶段主要承载功能介绍如下。 ? 课前准备与分析
课前的准备与分析主要包括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认知水平、当前认知需求、学生学习态度等;教材分析包括整章知识在教材中呈现顺序、前后联系以及内容的深广度问题。课标分析是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课堂教学过程与实施
复习课上课堂的高效性是这样体现的:教师精心设计好一系列具体有效地问题,通过问题的形式将琐碎的内容系统化。设计问题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可以实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同时通过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层层递进,可以让学生慢慢体会到本章内容的根本是什么,外在表现形式是什么,以及本质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该思考问题的紧凑性、问题所承载的内容、问题的层次、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解决课堂问题的紧凑性和有效性。当然,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教师的作用在于及时提供必要的提醒和帮助,不能让学生在一个问题上或一个点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以提高课堂效率。当然,在上述过程中,需要教师动脑筋选取好适合于本章内容又适合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例子作为载体,通过对例子的讨论、剖析和加以推广,从而实现整章内容的整合和升华。 ? 教学效果测评
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测评的形式是多样灵活的。我们可以通过当堂检测、提问、问卷调查、反馈、补偿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达到预期的复习目标。作为一线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才能真正将高效课堂落实到位,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高效课堂的实惠。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以科技出版社《必修2》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例进行设计。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亮点是为突出“整合升华”和“学生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节内容重点是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从而自然形成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中,主要是以前18号元素、IA与VIIA元素为例进行讲解的,这样既便于学生接受又便于本章知识的整合升华。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环节 引入 “整合升华”和“学生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课堂再现 简析 用ppt展示本章总体复习目标。 让学生明白本章的学习要求。 教学过程 1、以3735Cl、—[PPT]原子的构成 以学生熟悉的氯元素35Cl 、Cl、Cl为载体引—3537ClCl37原出原子的组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定义和相互关系。 2、以前18号元素为例讲解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自然引出元素性质(原子半径、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以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PPT]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每层电子不能超过 2n个,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 8个,次外层电子不能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能超过 32 个。 核外电子的周期性变化 2子为例,整合出原子结构、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从原子结够出发,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最后以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呈现出元素周期律,这样让学生明白原子结构的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这样自然引出了元素周期表。 性和递变性。 3、在元素周期表中以IA和VIIA为例,从原子结构的异同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异同,总结出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自上而下呈现出相似性和递变性,从而总结出了位构性之间关系,实现了知识的升华。 本节小结 原子结构、位置和元素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周期数= 电子层数 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找到C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画出9号、35号元素 元素周期表 周期变化是根本。 通过比较重要的卤族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找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说出F、Cl、素和碱金属Br、I的原子结构的异同和性质的异同。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们明白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按照同样的思路,让学生分析碱金属一族的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的异同和元素性质的异同,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原子结构的决定性作用。 元素原子结构的分析和元素性质的分析,让学生很自然的形成这样的化学思维:原子结构决定了位置,决定了性质。 原子结构 主族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 核外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决定了半径大小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得失电子的难易 通过小结让 学生明白表中的位置和元素的性质也能反映出原子结构, 表中位同位同化性,左右递变性,元素性上下相似性和递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