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的反璞归真——此处也应“创新”
在科教兴国的大势下,我们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应作科学的分析,不能仅凭惯性走向极端,避免由理论的偏颇导致实践的失误。
当前,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的大潮中,个别极端理论也不时在报刊出现。由于人们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这些偏颇理论的误导下,学校教育难以超越应试教育的轨道而进入素质教育和“减负”的轨道上。
我们不时在报刊上见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警句,这样的话,我实在不敢苟同。众所周知,别开大环境宇宙,再别开小环境地球,单单从生物的物种人来讲:人类社会是由孩子和大人共同组成的。孩子是人类的未来,他们有他们应有的权利,他们既是人类的现在,也是人类的未来。作为人类未来的孩子需要大人在各方面抚育、培养;成人既肩负着对未来孩子培养的重任,更肩负着对现在的把握与建设。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尚未到来,我们惟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继往开来的大任主要落在现在大人的身上。无论从情理上讲,还是从现实上讲,或是从法律上讲,大人也是人,也有各自的正当需要,并且确实有应有的权利,而我们为什么偏偏喊出“一切为了孩子”这样偏激的口号呢?于是,更有人利用“乾坤大挪移”心法,对学校喊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偏激的没有思维的口号。对此我同样不敢苟同。我一时拿下准哪个大半,哪个小半,但认为:“一半为了孩子,另一半为了大人!”要比上述说法合情、合理、合实际、合法得多,起码不是一个极端的口号。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在上述理论和还有亟需修正的一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家庭、社会、尤其是学校,对孩子在许多方面都显得过于大包大揽,唯恐不能“一切为了孩子”。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对孩子不敢放开。不少学校对着开放的信息社会而仍旧采用传统封闭、落后、保守的教育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孩子的个性、扼杀了创新思维。同时,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偏激号召下,在家庭,家长,在很大程度上泯灭了自己的个性,又在无形中扼杀了自身的创新思维;同样,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偏激号召下,在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泯灭了自己的个性,又于无形中扼杀了自身的创新思维。试想,孩子生活中的家长、教师如此这般,又怎能使孩子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创新又从何而来?这样做,真的是“一切为了孩子吗”?
因此,我们得用科学的眼光,从实际出发,向偏激的传统教育理论叫阵——以使我们的教育实践尽快走向完善的素质教育轨道中!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着为妙。”如三碗豆腐,豆腐三碗,豆腐一碗一碗再一碗,一碗一碗再一碗的豆腐,这样的词序变化和字词的改动,不但话的意思没有过于大的变化,而且道理上也是通的。即便说成:没有牙也能吃入的,虽无妙味,也还是实话实说。但如像:“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这样的词序变化和些微的字词更动,不但意思完全变得各不相同,而后一句从道理上讲也通不过去。因此,我们在提出一个说法时,不要因为过于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