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思想性还规定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育要关注初中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经历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的循环发展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改变原有错误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实践中践行,反思、调整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发展过程。
(二)人文性
人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
人文性指的是在优秀的人类文化的熏陶下,使学生在感性上能达到理解人、容忍人、接纳人、尊重人、爱护人、关怀人;理性上能主动思考追寻人的终极价值,对人类命运有忧患意识。
人文素养——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
人文素养简单的说就是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气质、内涵、修养等的综合体现。咱看有些人从内而外流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高雅的气质、看起来非常有内涵。这就是有人文素养表现。如白岩松、
水均益、路一鸣等。他们身上就有人文素养的体现。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看思想品德课程的人文性的内容,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 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思想品德课程的人文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思想品德课程要以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但要真正实现以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就要关怀初中学生精神精神成长的真实需要,善于利用青少年喜欢的内容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例如:初中学生喜欢网络、明星影星、漫画等内容,喜欢教师以小品、漫画的形式组织教学。
(三)实践性
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实践性是很多课程的追求,本课程又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因此,更加关注这一点,因为思想品德课程本质上不是一套知识体系,必须做到知行统一。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学生将思想认识付诸行动,并且自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当代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既包含着中国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又有以学校教育系统
改革为背景的校园生活,还包括他们具有个人特点的家庭生活。这些都构成他们个体生活经验的基础。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需要借助于已有的个体生活经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完全脱离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进行抽象、空洞的说理。思想品德教育也不是一时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在现实生活的诸多矛盾中不断推进和深入。另外,学校和教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逐渐了解社会、扩大人际交往,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和反思社会生活,深化思想认识,提升品德修养。
思想性、实践性实际上是从知到行。 (四)综合性
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 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思想方法是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观察、研究事物和现象所遵循的规则和程序。是关于主观反映客观即认识世界的方法。 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
综合的课程形态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构建方式,这种构建方式是以对生活本身的综合性、知识本身的综合性以及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的理解为基础的。
我们既不能离开学生的家庭生活、班级和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来谈道德生活,也不能离开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或者是局限于生活的某个方面来谈道德生活。思想品德教育应该面向并且存
在于初中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本课程采取综合课程形态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与实际生活的关联,让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真正面对他们的真实生活,使学生真正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复杂关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三、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构成这门课程的哲学基础和理论追求。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实施必须符合这个理念或追求。“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主要针对以往思想品德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甚至背离生活的倾向。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我们来一起简单理解这句话,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也就是课程要服务学生,服务学生的生活。提高素质学生,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能够过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这也是课程的目的、落脚点、归宿。
接下来,我们来看具体内容,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为思想品德而教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促进人去过有意义的、积极健康的生活。生活是生命体的存在活动,它绝不可能是单个人的活动,必定是与他人社会发生联系的活动。因此,生活是将“个体”与“社会”融为一体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就是引导学生以一种主动的、负责任的(对自己负责任,也对别人负责任)姿态,与他人、社会进行互动,积极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中实现个体自主建构与社会建构的融合与统一。
现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剧,人的学习与发展贯穿了人的一生,相对于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来说,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是一件更为根本的事情,应当把态度放置在人的发展的重要位置,它是个体人格发展的动力。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我们还是先来简单理解一下,我们前面提过,建立在知识逻辑上的德育课程没有合法性。课程要回归生活,把课程建立在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的基础上,在课程建构上就做到了回归生活。
接下来,我们来看具体内容,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脱离了学生自己的生活世界,即使学习内容也来自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