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模式转变。高校逐年扩招,高校学生人数迅猛的增长,高校贫困生也成为了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个比较引人关注的问题。而实际上,随着舆论和网络的发展,贫困生的问题如果处理的不当,将会很引发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我国高校对贫困生工作尤为重,并且采用资助育人的工作机制。但是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从高校育人资助问题入手,探讨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困境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育人;困境
一、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困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无论是党还是政府对高校贫困生问题都是非常重视的,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努力地为贫困生构建了一个奖,贷、助、补、减、免为主的助学体系,并且灵活的通过各种方法来解决贫困生的问题,保证贫困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人数越来越多,贫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大,这让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一)高校贫困生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小康社会已经初步建成。但是我国经济形势并不明朗,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大。随着教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制度的实施,让很多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能够有机会去高校深造。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高校总人数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20%左右。而特困生比例占10%左右。高校如果不妥善的解决好贫困生的资助育人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到大学办学的质量以及社会稳定。 比如: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网贷平台,贫困生出于生活需要,可能会借助网贷平台去申请一部分的贷款。由于还贷还不上,所以出现了很多学生跳楼,甚至是辍学的惨案。这些问题的出现,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的办学质量与社会的稳定。 (二)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没有凸显出来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贫困生问题,所以当地政府应该在高校贫困生问题上发挥出主导作用。在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政府并没有发挥出主导作用。实际上,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构建一个比较科学有效的资助体系,尽可能的为高校的贫困生提供政策方面的引导与支持,从而帮助高校去解决贫困生的问题。但实际上由于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并不完善,资金方面投入也严重不足。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去解决贫困生的问题。 (三)社会资助力量不够
由于高校资助育人资金是有限的,所以资助高校贫困生需要企业与社会人士的支持。现阶段社会资助力量也成为当前学生资助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社会力量通过奖学金赞助等方式,向高校贫困生提供帮助,或者是一些企业通过让贫困生勤工俭学来获得一定的报酬。但是由于高校与高校之间是有差距的,所以现阶段社会资助大部分都集中在一些重点或者是名牌大学。其他一些师资力量比较弱的高校,往往很难获得比较稳定的社会资助资金。而且勤工俭学主要是以学生的体力劳动为主,工资报酬也比较低。尽管在贫困生面前,能够生存是第一要务,但是大强度劳动往往会透支贫困生体力,影响贫困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高校贫困生社会资助体系有待尽快的完善。
(四)相关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很多贫困生对贫困生这个称呼有着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学生以及家长将贫困生看作是一项涉及隐私的问题,学生或者家长认为得到高校的资助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不愿意接受资助育人工作提供的帮助。而有一些人则是坦然的承认自己是贫困生,过度的依赖国家与学校方面的优惠政策,认为有学校帮助自己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所以在校期间经常无所事事,不求上进。高校对于贫困生的鉴定,以及思想工作做得不够好,制度建设方面也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也有待提升,所以导致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无法获得切实的政策保障和制约。 二、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困境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政府在资助育人工作的主导地位
由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比较多,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增加,社会资助力量不够,高校资助育人资金不足。其中的一个比较关键和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主导性并没有发挥出来。国务院在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对于高校的贫困生,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政府应该通过高校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通过政策来构建一个比较科学有效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还应该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加大对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投入力度,加强对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监督力度,从而切实提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效率。此外,政府应该积极宣传高校贫困生的政策,让真正的高校贫困生出具贫困证明,并且对贫困生的具体进行核实,然后针对性的对贫困生进行帮助。发挥政府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能够让高校贫困生有所依靠,另一方面能够缓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压力。 (二)建立多种途径的社会资助系统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从社会资助方面入手。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好,很多企业与社会爱心人士愿意为贫困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前期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与财力去培养人才。所以学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民政部门,社区服务中心,红十字会等平台来吸引并且鼓励社会人士与企业对贫困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资助,并且大力推动各种社会互助或扶贫济困活动的开展,真正将社会的各种资金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中来。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校园内部成立各种形式的助学基金,让走出学校的学子都积极参与到贫困生的帮助中来。二是学校要深化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深化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并且以暑期工或者是临时工的身份,为贫困生争取一定的薪酬资助。很多贫困生虽然家里很穷,但自尊心很强,不愿意接受他人的资助,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一定的报酬。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利用新闻媒体来宣传捐助主体的先进典型。让这些社会人士与用人单位成为社会上扶弱济贫的楷模。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招徕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个人也需要精神上的肯定与赞美。 (三)切实发挥高校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高校是资助育人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实际的受益人之一。所以学校应该尽自己的责任,发挥出资助育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一方面高校应该着力推动国家助学贷款的自助模式,引导贫困生更好的了解相关的贷款政策,发挥出学校与银行联系的桥梁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一些非体力劳动的岗位,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完成岗位任务的能力。比如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学校可以聘任贫困生作为图书管理人员,或者是学校后勤部门,学生可以去做一些文员的工作,或者是学生可以去给辅导员当助理。这些工作既
能够让贫困生学到一些新的知识,又能够让给学生提供一些薪资上的帮助。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并且系统的工程。做好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首先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构建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资助体系。其次,需要建立多种途径的社会资助系统,发挥社会人士与用人企业的资助作用。最后需要发挥高校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校应该积极地落实政府资助育人的政策,并且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勤工俭学平台。此外,高校还要注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只有学校,社会,与政府三方共同发力,高校才能真正地做好自主育人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帅,孙颖,宋开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现状研究调查报告[J].智库时代,2024(13):126-128.
[2]王清,王云.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高校精准化资助育人工作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4(06):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