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做人的要求和责任感,只有责任感强的人才能赢得信任,才能少走弯路,才能生存得更充实、更“富有”。
(3)要有自己的追求。仔细想想,生活中的人其实都有自己的追求,只是由于主客观情况有所不同,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一样,因而,必然影响和作用于每个人的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大学生要珍惜自己的有利条件,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发展和提升自己,以在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下,追求一个全面发展的我,塑造一个高层次的我,使自己在新的人生起点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与人共处。努力使自己具有世界眼光,确立远大理想。知道感激,才能回报他人和社会。
(4)要让别人感到因为有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一个有高起点人格的人,应当常常思考我的行为会为他人、为社会带来什么,自己还需要强化什么,克服什么。青年大学生具有自我解析的能力,但是没有太多的机会去进一步做好这件事。一路考试,一路辛苦,很大的空间和机会都被作业、排名的感觉占据了。而 现在就不一样了,进入准社会化的大学生应当常常提醒自己:当一个人生活无序,精神无着落时,再怎样考试,再如何做作业,其价值又何在,又怎样能更好地面对考试,做出更好的成绩呢?当一个人方向问题把握好了,目标确认正确了,将会拥有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愉悦感,人生的许多成功将是在解决了“人活着为什么”课题的附成品。
(5)人活着就要为社会多作贡献。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国家倡导的。既然人对社会有如此紧密的依存关系、互动关系,任何一个文明的国度在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都有相通之处。当你享用社会和他人为个人提供的需要时,你也不能忘记你也要为他人、为社会做点什么。社会的前进是以无数人类个体的奉献来推动其发展的,这是伟大的人类精神,只有为社会多作贡献的人生目的,才是幸福的人生。当你有这样的责任和心态生活时,你会感到快乐,别人更因为有你的存在而感到快乐。
人的目的是客观世界所产生的,它是以客观世界为前提的。现存的、实有的世界可分为两大现象:一类是自然现象,一类是社会现象。从这两类现象的考察中,得知人生目的的形成,即不是上帝或神的意志决定的,也不是什么人性的“自然要求”,它是人们在人生实践中,同外部客观现实的关系中产生的。因此,人生目的的形成既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人们主观选择的过程。
2.确立人生目的的意义
(1)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在为着某种具体的目的从事着各种具体的实践活动。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人的行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人生目的支配或驱使,它对人生所从事的各种具体活动起着指向作用。
古今中外众多创造了辉煌壮丽人生的志士仁人,多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从而在解决人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前进。
案例1:
周恩来上初中时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毛泽东16岁“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他们始终朝着这样的人生航向前进。 案例2:
马克思,他在17岁选择职业时就这样思考:“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当以人类的福利和个人的理想为主要指针。”一个人“只有为了社会进步和同时代人的福利而努力,才能够使自己完善起来。”“假如他只为自己而劳动,当然,他也可能变成著名的学者、大哲学家或是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尽善尽美的、
真正伟大的人物。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宗教也教导我们说,大家努力实现的理想是为人类而牺牲自己——有谁能否认这一类的箴言呢?” “如果我们选择一种能够对人类作最大贡献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感到负担太重,因为这是为一切人而牺牲;到那时候,我们所得到的将不是微少的、可怜的自私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属于亿万人民。我们的事业是默默无闻的,然而,它却是经常不断起作用的,而在我们的遗骸上,将会洒下崇高人们的热情眼泪。”[《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一个犹太人律师家庭,曾先后就学于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重点学习历史和哲学,获哲学博士位。他本可以为自己谋福利从而使自己过上幸福生活,但是他选择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并战斗到终生。他物质生活贫困,恩格斯给予了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1883年3月14日,由于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极端贫困的生活,以及十分繁重的理论和实际工作,马克思在自己的工作椅上与世长辞。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在20至21世纪之交,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说明我们当代人仍然敬仰马克思,需要马克思,需要马克思主义!
案例3: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第53任州长,也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里出生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他们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上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当有人问他“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这个问题时,他讲了一个少年时代的故事。1961年,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皮尔·保罗被聘为罗尔斯所在的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保罗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无所事事,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几经管教、惩罚都无济于事。最后,他
以给孩子们看手相为名鼓励孩子上进。当罗尔斯从窗台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是一个目标、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士,他说 话时也不再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主席。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
罗杰·罗尔斯不经意之间制定的人生目标成了他日后学习工作的不竭动力,在这种价值理想的召唤和鞭策下,他终于实现了当纽约州州长的人生目标。
纵观历史,横看现实,崇高的目标对于人们的人生价值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确立了崇高的目标,他就会自觉地以自己的全部感情、意志、希望和行为服从于这一目标,他就会达到理想的客观的效果,就会得到肯定的价值评价。
(2)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消极与积极。
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催发出顽强进取的人生态度,消极的人生目的则令人萎靡、沉沦。一个人正因为有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他才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动力,为实现远大人生目标而“不用扬鞭自奋蹄”。
案例:
众所周知,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又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1914年1月5日,公司宣布向工人支付8小时5美元的工资,这是当时9小时工作制工资的两倍,使美国工人的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正因为这些,福特被尊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他和他的汽车公司对美国和世界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这些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应聘成功的“敲门砖”竟来自于“捡废纸”这个简单的动作,这说起来同样令人惊奇。 福特大学毕业后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同时与他一起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这时的福特感到自己可能没有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的地上有一张废纸,就弯腰把它捡了起来,并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篓。进门之后福特刚说了一句:“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就伸出了双手:“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这个让福特感到诧异的决定,实际上源于他那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从此以后,福特开始了他辉煌的汽车人生之路,直到让福特汽车闻名全球。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而福特下意识的动作来自于他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则来源于他积极的生活态度。正是这种积极的人生煽动了他人生成功的翅膀,成就了他梦想的福特汽车帝国。 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随手关上一个正在流水的水龙头,顺便拾起一个烟头, 或者对陌生的路人一个善意的微笑,对他人一次真诚地帮助,对同事一个由衷的赞美等,这些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行为,也不会让你有多少额外的付出,但它们却是你积极生命态度的外在表现与流露,它们可能就是改变你人生的星星之火。
(3)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标准有二:奉献与索取。
案例:
大无大有的周恩来
周恩来的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去不留言。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正是周恩来的大无大有让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世人,就连他的敌人也钦佩他。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下半旗志哀。
周恩来总理的人生之路
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此,我们仅用一些简单的数据就可以说明问题。
1974年在周总理被诊断出患了癌症之后,他仍旧努力工作,据数字记载,1974年1月——1974年6月,这段时间总理在住院和动手术,除了住院和动手术之外的纯时间有139天,这些天总理仍在夜以继日地工作。据载他每日工作12-14小时的有9天;14-18小时的有74天;工作超过18小时的有38天;工作在24小时左右的有5天;有一次曾连续工作了30个小时。为什么?我们都学过《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人民之所以爱戴我们的总理,因为我们的总理心理装着的不是自己,而是全国人民。在总理的心目中无私心杂念。周总理的亲侄女在内蒙古工作,他曾写信给侄女,要她老老实实地干工作,因为内蒙古需要她。周总理还给内蒙古的书记乌兰夫同志写信说,一定要把我的侄女和别人一样看待,千万别搞特殊化。周恩来的爱人邓颖超同志在临终时,仍然保持着这个传统,给中央拉了一个清单,用了国家多少东西都原物送回。
1974—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做了六次大手术,八次小手术,平均每四十天做一次手术,但他却能在住院期间与有关人士谈话168次,在医院参加会议20次,出去开会20次。有一次周总理带病参加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报告,看着总理带着病容,以坚强的毅力在台上作报告,台下的代表都哭了。
周总理逝世时联合国下半旗的原由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可是周总理没有一个自己孩子。
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的心声,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引导下,通过生活实践和自身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每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都会遇到义利、荣辱、苦乐、得失、成败、祸福、生死等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1、人生态度的含义:
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在人的一生中,必然会遇到学习、工作、事业、爱情、命运、生死、义利、苦乐、成败、福祸、荣辱等等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回应和选择,就是人生态度的具体表现。人生态度包括人生认知、人生情感、人生意向三个因素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一部分,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怎样的人生观 就决定了他有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 (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一个人的人生观如何是通过他的人生态度体现出来的,一个对生活抱无所谓的态度的人,他的人生观一定是庸碌无为的人生观;相反,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激情的人,他的人生观一定是科学正确的人生观。 (二)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的类型
(1)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健康的、有益于社会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具体表现为:正视现实、开拓进取、乐观向上、自强不息。
(2)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颓废的,无益于社会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具体表现为:悲观厌世、看破红尘,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怨天尤人、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