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中的人性的善与恶
一、 电影《雾都孤儿》 (一)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狄更斯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其出生于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繁荣发展的时期,在歌剧、随笔和小说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狄更斯身处的时代是英国发展的繁荣时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冲突尖锐的时代,作为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作家,他发表了多篇评判社会的作品,《雾都孤儿》的故事放在了19世纪的英国,把当时资本社会完完全全暴露给人们,电影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孤儿,失去母亲后就被寄养在当地的教会中,并取名为奥利弗,在奥利弗九岁的时候,他就被送到了当地的工厂去做学徒工,但是年轻的奥利弗屡屡受到折磨,最终奥利弗选择了逃离当地的工厂,并独自一人漂泊到伦敦。
伦敦的生活影响了奥利弗的一生,他遇到了偷盗为生的费金,费金企图把奥利弗引导到偷窃这条犯罪路上,在一次意外之后,奥利弗被误会抓进了监狱,但是这也是奥利弗命运改变的一刻,冤枉奥利弗进入监狱的富豪罗伯特对此事感到很内疚,并把小奥利弗带回家抚养,给予小奥利弗优渥的生活,奥利弗的生活看似终于要朝着美满幸福进发,但这看似幸福的生活背后却隐藏着危机,奥利弗被费金重新抓走,费金的同伙南茜展现了她高贵的品质,对奥利弗充满了同情与爱,并准备营救他,但是消息泄露之后南茜遇害,凶手最终也被绳之以法。
(二)电影创作背景
《雾都孤儿》这部电影描述的是女王维多利亚当政时代,在这一时期,英国是整个世界的领导者,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超级大国,英国经济正在经历着繁荣发展的阶段,但是在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则是更多贫困和不幸的故事,这一阶段的社会矛盾对立性更加尖锐,工人在危险和肮脏的工厂和煤矿中忍受着非人的待遇,社会上层士人攫取着社会财富。[2]在《雾都孤儿》创作完成的前期,英国通过了《济贫法》,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但是要付出必要的劳动,在那个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年代,穷人要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才能获取公共援助。因此,很多穷人宁死也不愿意接受援助。电影中描述了在这样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为了追求生存和虚荣沦丧了人性,但是我们在污浊的社会中依然能够发现善良的光辉,人性的善与恶上演了一出社会大戏。 二、 人性善与恶的伦理学标准
电影中,人性善与恶的定义往往是依照道德为标准,人们的行为应当束缚在道德的框架中,很多行为都可以在道德的范围内评判,但是对某一项社会行为,很难从广义的概念角度进行界定。[3]对于善与恶的伦理学标准评判要和生命的和谐性相匹配,对社会产生正能量推动作用,提高社会和谐度和幸福指数的行为都可以定义为善的行为,而行为的恶可以简单定位为善的对立面。在伦理学标准中,人性之善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爱岗敬业、助人为乐都是善行的范畴,其中爱情的善行是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
评价标准,行为之善是真理的产物。对善的定义要从利人、贡献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善的定位往往被统治阶级所支配,
电影中还描述了,任何以损害他们为基础的获利都是善行的对立面,善良是对他人和社会的无私奉献,是人性光芒中最为精彩的闪光点。恶是善的对立面,对人性而言,善与恶是相依存在的,从伦理学角度来看,违背社会道德,放纵自己的不良行为且危害到社会和他人,则称之为恶,在社会道德领域内,不威胁他人的健康和安全的行为则不属于恶的行为范畴。对于电影中善与恶的评判,我们要尊重道德的框架约束,精当把握英国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道德准则,同时也应当勇于突破特定历史框架下的道德标准,从现代道德的角度来看待人性,分析人性的善与恶。 三、《雾都孤儿》中的人性善与恶分析 (一)狄更斯对善的呼吁
电影《雾都孤儿》的立意点直切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描述了特定历史阶段下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行为和思想,作者在电影中透露出乐观、浪漫的人文气息,坚定认为善与恶的轮回报应,善良的行为一定会带来善行的回报,而恶的行为则会受到恶的回报。[4]作者狄更斯是“人性本善”的坚定支持者吗,他认为孩子本是未经熏染的白纸,不带有任何的社会腐蚀”,作者创造了一个简单的孩子行为,年幼单纯而没有不良风气侵蚀的奥利弗,作者将这个孩子推向社会,以孩子的感官来评判社会中人性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