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们结合前三个版块的内容,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二、珍惜学习的机会

上一框我们学习了每个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有入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这些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都能得到实现吗?请看课本第62页“小梅的遭遇”。它说明了什么呢? 它说明了我们还有很多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因为种种原因,还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它告诉我们要懂得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1、维护受教育权利

类似小梅的情况在我国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再想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侵犯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的情形……上述情形表明了我们有很多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正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侵犯。有的是个人的受教育权被侵犯、有的是学生群体的受教育权被侵犯。以上介绍的是: ⑴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情形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小梅的遭遇”思考—— 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⑵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方式一:寻求学校及老师的协助; 方式

二: 方式

三: 方式

四: 方式…………………………(请同学上讲台到黑板上填写)

(课本第63页寺庙建到学校旁)……针对这个事例,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①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

②假如你是该校的校长,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

通过上述学习,我们要懂得:受教育——作为我们的权利,一我们不得随意放弃;二在它受到侵犯时我们必须尽力维护。同时也告诉我们作为中国小公民,适龄的少年,我们还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履行受教育义务

从国家来说,我国当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政还比较紧张,但是国家每年都得拿出几千亿的资金来发展教育;对于有的家庭来讲,家长每个学期也要拿出成百上千的费用供我们学习,对有的家庭来说,也是相当吃力的。可见,

⑴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报答国家和父母。

我们受教育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父母。 ⑵初中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参考课本第64页。共有三项。具体地说, 为了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

①上课时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与老师同学探究问题; ②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以下由学生思考后回答) ③………… ④…………

⑤…………

假如遇到下面的问题,你打算怎么办?(引导学生回答) ①上课走神,遇到老师的批评; ②做作业时,遇到疑难问题; ③上自己不大喜欢的课; ④考试成绩不理想……

(3)初中学生应如何珍惜学习机会?

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展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水平。

②我们不但要现在学、还要将来学。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③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的繁荣富

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了解社会财产的分类和个人财产的内容及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⑵明确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法律规定和保护。

⑶明确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继承权的含义及实现方式。 ⑷明确智力成果的含义,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2、水平目标

⑴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⑵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⑶学会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⑵保护智力成果权,要树立维权意识。

课时:3课时。第一框为1 课时,第二框为1 课时,第三框为1 课时。 教学内容提要 一、财产属于谁 1、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1)财产的含义(归属):属于国家、集体或个人所有权的物质财富。公民的财产权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权利。财产权包括财产所有权、准物权、债权及知识产权等。 (2)公民的的合法财产的含义:公民正当的、合法的途径获得的财产。

教育学生能辨别哪些是合法财产?哪些是非法财产?结合教材P68——70页来学习。 (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教材P70

分别解释: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2、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 (1)为什么要保护?P71 (2)怎样保护?

①宪法保护 ②民法保护 ③刑法保护 3、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 (1)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

(2)即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第一框 财产属于谁

一、导入新课 “拾金不昧”。

教师:哪位同学解释一下这个成语?

(学生回答)“拾金不昧”指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教师:现实生活中,对于拾金不昧的人社会是怎样评价的呢?(学生回答)

教师:的确正如同学们说的,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对于拾金不昧的人我们不但要大力表扬而且政府和相关部门还会给予他们特殊的奖励。我们看看这张图片。 就在我们感叹好人有好报的时候,我在某一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内容:

出租车司机李某应旅客王某的要求将其送往火车站。王某下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在了出租车上。李某发现后,打开一看,内有5000元现金。此时,他正好从收音机里得知某大学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会求助。李某就产生了将这笔意外之财捐给患病的学生的想法,于是就将这拾到的5000元现金寄给了这位大学生用以治病。

教师:看到这儿,你会怎样评价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学生说这个司机善良、有爱心,但是不应该未征得失主的同意自行处理其财物。)

教师:看来大家是很能辩证地看待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的。丢钱的王某肯定是心急如焚,相信他会找到司机李某。那么如果你是失主,当你找到李某听到他将5000元捐给了白血病患者的消息后,你会做出什么反映?(学生回答)

让我们看看王某的做法:

王某上了火车后发现钱包不见了,经回忆,钱包可能丢在了出租车上,于是他根据票上的车号找到了李某,要求返还钱包中的5000元现金。李某说钱已经捐给了患白血病的大学生,自己并没有得到利益,并拿出汇款存根为凭证,因而拒绝返还钱款.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李某返还5000元现金。 教师:你支持王某的行为吗?为什么?(支持) 好,让我们来看看法院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

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经调解后,李某自愿返还王某3000元,王某愿意放弃剩余的2000元。 对于这个结果,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拾金不昧为什么还要赔偿,这是否有悖情理,法院做出如此处理的依据是什么?要解决大家头脑中的这个疑问,就需要我们从财产的归属问题说起,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财产属于谁”这个课的内容。 板书:财产属于谁 一、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要想理解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判决,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一)财产所有权

教师:同学们每天都在教室里上课,相信大家最盼望的就是放假了。那么,一年365天,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法定节日)?(学生回答)

教师:春节期间大家一般能够收到多少压岁钱?(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好。假设春节期间你收到了1000元压岁钱,你会如何安排这些钱呢?(学生回答) 教师:你会把这1000元放在哪里?(学生回答存银行)

老师说,看来同学们年纪虽小但却十分具有理财思想。近期央行根据国内经济形势调高了存贷款利率,相信你这时存钱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教师:如果你去商店看到了自己十分喜爱的物品,你会怎么办?(学生回答)

教师:(找存银行的同学继续提问)刚才你说会把这500元存入银行。如果你过一段时间去银行取钱,钱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的部分叫什么?是归银行还是归你自己。(学生回答)

教师:如果你在报纸上也看到了类似出租车司机李某听到的消息,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 教师:从我们拿到这500元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这500元都做了哪些事呢? 其实将大家做的这些行为后面加上一个“权”字就是我们财产所有权的全部内容。

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之后,回过头我们再看看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处理结果,谁能将法院作出处理的理由给我们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好!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下面请大家想想在生活中你都对周围的哪些财产享有所有权呢?(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感到在我们周围可为我们所有的财产越来越多,刚才有同学说到对家庭财产(家庭中的电脑、电视等)享有所有权。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接到了这样一个咨询电话:

6月初,我花3600元买了一架数码相机。三个月后,我发现相机不见了,经再三追问,儿子说他将相机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同学。我找到那位同学及其家长,表示愿以1000元将相机赎回,但那位同学的家长认为:张明是14岁的中学生,不是小孩,说话是算数的,买卖已成交并写有字据,双方出于自愿,哪有反悔之理,不同意退回。请问我该怎么办?

教师:你如何看待中学生张明的卖出行为?(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和第12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水平,能够独立实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水平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水平人,能够实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合的民事活动……”。

根据这些规定,一般情况下,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为“限制民事行为水平人”。从上述材料看,一个只有14岁的孩子属限制民事行为水平人,他只能实行简单的与其智力、年龄相适合的民事活动。出卖家里的高档照相机的行为已经超出了14岁的孩子的行为水平。所以,其与买方之间的买卖行为应是无效的。 我们在生活中决不能做案例中张明所做的事,虽然我们是家庭中的一员,但是因为年龄、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当前对家里的财产只有使用权,只有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才能够行使对财产的处分权。 教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属于自己的财产。下面请看图片,看看这些财产的所有权都归属于谁? (出示图片:学校的桌椅、路边的电话亭等。) 教师:我们如何划分财产归属的种类呢?(学生回答) 我们能够将财产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财产都属于公民个人,我国法律规定属于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有哪些呢? (二)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

财产范围的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教师:我们看教材第68~69页出示的五种财产占有情况,判断一下哪些应该属于个人,哪些不属于个人?为什么?

(学生判断,教师总结)

所谓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

所以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 过渡:了解了财产所有权和合法财产的范围,那么生活中我们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应该怎么办呢? (过渡:请同学们看家庭盗窃现场的图片)

教师:如果你放学回家,看到了图片中的情形,你的反映是什么?(家中被盗了) 教师:看到如此情景,你接下来会做什么?(打电话告诉家长,或直接打110报警)

教师:由同学们对刚才情景所作出的反映,我感到大家还是很有法律意识的。即在自己财产受到侵害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应该说依靠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有利的武器。 (三)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为了切实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我国的根本da法——宪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现实生活中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具体手段有那些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农民甲于1991年3月2日,在县城农贸市场以600元买了一只毛驴。1991年3月4日,甲一时疏

忽,毛驴从家中走失。这只毛驴恰被邻村农民乙发现并将其赶回了自家。乙对其邻居说这只毛驴是刚从集市上买来的。1991年3月23日,乙赶着这头毛驴到集市上去卖,正好经过甲家门口,当即被甲认出。甲即向其索要。乙拒绝返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 我们请左边三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案件中的甲,你怎样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我们请右边三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处理?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以上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 生活中如果出现了下面的情况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教师提问:画面中的开车人遇到了什么事情?(学生回答抢劫)

教师提问:抢劫行为使你的什么权利遭到了损害?(学生回答财产所有权和人身安全)

教师提问:如果该抢劫犯在对你实行抢劫时,恰好被公安机关抓获,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他?并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相信大家对他的处理意见是一致的,即交由公、检、法机关依法对其实行相对应的惩罚。具体来讲,就是使用刑法这个最为严厉的法律武器对犯罪人实行最有力、最有效的打击,从而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因为这些实行抢劫、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行为的犯罪人,他们的存有不但会给公民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害,而且还对公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不但如此,这类实行侵犯财产所有权犯罪的犯罪人,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如果仅用民事手段来解决,根本无法起到威慑、保护作用。所以,国家在规定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同时,还规定了公民能够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

第二框 财产留给谁

对应的课标内容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使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让他们能够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并发扬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社会主义优良的传统美德。

过程和方法目标:以晓军一家的遗产继承故事为线索,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知识水平目标:了解相关遗产继承的几个概念、继承权的实现方式以及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培养学生优良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是非判断。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法律的水平。 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节目编排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的同龄人晓军因为家庭财产问题非常困惑,现在他一家人来到了我们这儿,请看 活动一:角色扮演

学生分角色扮演晓军一家人(材料:中学生晓军,全家共六口人,属于其父所有的个人财产有稿酬存款、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等,其家产还有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因晓军父亲病情恶化,晓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都在在谈论财产继承问题,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晓军父亲的财产和所有的家产。晓军也觉得似乎有理。)

师:看了晓军家的情况,请你谈谈一家人谁说的有道理? 生1:晓军的父亲尚未辞世,其财产不能继承。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们结合前三个版块的内容,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归纳,教师板书]二、珍惜学习的机会上一框我们学习了每个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有入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这些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都能得到实现吗?请看课本第62页“小梅的遭遇”。它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了我们还有很多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因为种种原因,还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遇到这种情况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a4sx5uaeu0fvam2gyzr6h1tx45dea007k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