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实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文件精神与温家宝总理视察我校的指示精神,为培养出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引导学生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特制定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思路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中学教师,为其成为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地说,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技能、宽阔的学术视野、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立的研究能力”。

为实现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确定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思路。

二、课程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坚持“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高度融合”的师范大学模式。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三大模块构成。三大模块课程相互交叉,三类教育课程相互融合,将教师教育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

(一)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是专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公民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形成学科知识的整体观念,促进不同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互动与迁移;使学生具备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必要的基础。

根据我校师范生培养目标和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学校规划通识教育课程由必修课(以下称“通修课”)和选修课(以下称“通选课”)组成。通修课学分约占4/5(40学分左右),通选课学分约占1/5(10学分左右)。

通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交流与表达课、数学与信息技术课四大类课程组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参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交流与表达课包括写作课与大学外语。写作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表

~

达能力。要通过阅读、分析、写作、交流等过程来提高写作课的教学质量;大学外语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实践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深化大学外语教学的内容与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数学课要使学生了解量化方法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中的应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精神与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课应在夯实计算机基础课的基础上,增强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选课要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多元性、广博性,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艺术诸领域中精选课程内容,优化组合供学生选修的相关课程。

学校要求学生在本学科以外的四大学科领域(社会、人文、自然、艺术)课程中选修至少10个学分的课程,其中,在每一学科至少要选修2个学分的课程。

社会科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熟悉社会科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方法,认识社会行动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熟悉科学探究人类个体行为的方法。人文科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历史、文学等学科知识,使学生能够体会历史的博大精深,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在,体会哲学的深邃,探究人生的理想与意义,使学生具有继承人类优秀文化与交流思想的能力。自然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艺术课程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专业教育课程(70-80学分)

专业教育课程是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其目的是为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系列课、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四个模块组成。其中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为必修课(55-65学分),专业系列课为限定性选修课(15-25学分)。在专业系列课的设置中,要有与基础教育学科内容紧密结合的课程。

(三)教师职业教育课程(25-30学分)

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是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重要课程。其目的是一方面保证学生具有将学科教学问题放在更宽广的背景中加以思考和审视的能力,同时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具有从事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能力。

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是由“教育理论类课程”、“教育技能类课程”、“教育实践类课程”的三个类型和“一般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两个层次所构成的“三类两层”的课程体系。其中,必修课程为20-22学分,选修课程为5-8学分。

~

教师职业教育课程要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依托相近学科建设技术类(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科学课程、社会课程等,设置与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课程。

三、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对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实施“本硕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实施“3 + 0.5 + 0.5 + 2”的“教育家培养工程”。

“3”指的是大学本科培养的前三年,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同时也要完成部分教师职业教育课程。这一阶段要实现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的高度融合。在专业教育中,既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使学生初步具有从事教师职业的能力。

前一个“0.5”指的是大学本科培养第四年的前半年,这一阶段主要进行教育实习。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初步具有将知识形态转化成教育形态的能力,具有组织教学的能力。可以利用这一时间,进行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原则上,学生毕业论文的题目可以是教学研究论文,或教育调查报告。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选择与所修专业相关的研究性论文。

后一个“0.5”指的是大学本科培养第四年的后半年,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反思性、发展性学习。学生在经过理论学习和初步实践后,对前两个阶段的理性反思,以期明晰作为中学教师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这一阶段的课程既要有专业选修课程,更要增加教师职业教育课程,鼓励开设多种专题式课程、实践类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研讨活动,使学生具有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能力。同时,做好本硕一体的课程衔接工作。

“2”指的是两年的教育硕士学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高度融合,这一阶段的课程设置主要应含有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专业课程(学科发展课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具有解决教学中疑难问题的能力,具有研究基础教育的能力,具有引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

四、优秀教师培养的保证条件

建立对师范专业学生培养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学校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师范专业学生的免费培养。按照专业课程计划,学生可以一次性免费学习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在课程计划之外选修课程(如辅修专业、第二学位的课程)与重修课程,可参照非师范专业的标准,按学分收取学费。

配备优秀的师资进行师范生培养。师范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由教授、副教授来承担,为师范专业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同时,学校要利用“985”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加强师范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教育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引进计划;教师教育创新、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实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文件精神与温家宝总理视察我校的指示精神,为培养出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引导学生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特制定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思路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引导和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a2wf9pyvn1emx02sb8q8qp2012imx011i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