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书
题 目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金融行业 的影响
系 (部) 金融专业 班级名称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1、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互联网与金融的相互渗透和转化,给金融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金融业的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产品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强的动力。分析研究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业在发展理念、管理方式、客户体验、交易流程等各方面的异同,对于金融业如何降低对传统业务的依赖性,并找到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纵观国外互联网金融经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的激烈,金融业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借鉴和运用来完善自身的发展。传统的利差收入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单纯依靠传统的赢利方式来和正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来争夺优质客户资源的经营方式己经远远满足不了金融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然而,当前的现状是,金融业虽然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了其自身的经营模式,中间业务收入也得到更多的重视,但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经营理念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完全改善,金融业利润也必然出现下滑趋势。
在经营理念上,我国金融业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经营发展体系,经营发展更显得体制化,呆板化,创新力不足,而在这方面,互联网金融开放、创新的理念更符合当前大众的需求。
在这种市场背景下,金融服务在要做的更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做的不同,金融业如果按照原有经营思路来继续经营,不进行模式的转变,以开放创新来提高自身的差异化竞争力,那么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必将缺乏应有的竞争力,难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金融业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正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劣势,同时结合自身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自身发展优势,积极调整业务结构,拓展业务领域,加快经营模式创新,从而发展多元化经营理念,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鉴于互联网金融的有关概念几乎完全脱胎于商业实践,目前研究关注的焦点在于具体模式,极少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率先由谢
平(2012)提出,其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一文中首提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并阐述了内涵和外延,称其为有别于商业银行媒介融资模式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属于“第三种”融资模式。
在电子支付方面,李尤(2006)系统分析了电子商务中的几种支付方式及其发展前景;王利锋(2010)重点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宏观经济发展受第三方支付因素的影响程度;杨彪、李冀申(2012)重点分析了第三方支付运行风险机理,探讨将
其纳入现有监管框架的可能性和理论依据,并借鉴欧美国家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第三方支付发展状况,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
关于网络小额信贷方面的研究,潘意志(2012)分析了阿里小额贷这一融资模式的内涵、优点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指出决定阿里小额贷未来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是监管与监督。
邱峰从商业银行的角色出发,提出传统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活动的中介,在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的角色,将商业银行的一些中间业务收入分流,使得商业银行的收入进一步收窄。这种冲击对于其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加速了商业银行进行盈利模式转型,将客户体验提升到一定高度,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努力创建普惠金融。
李麟等从商业银行增长模式角度出发,强调互联网金融冲击了商业银行外延粗放式增长模式,弱化支付功能,倒逼商业银行重塑融资格局,加速金融脱。
沈凡等人在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中表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出现“一个需求”、“两个风险点”的现象,并激发商业银行的转型以及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以及比例的需求,同时也出现被边缘化以及优势减弱的危险。
吴晓光等人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和发展对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得出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冲击对于客户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利好,这使得客户在产生金融服务需求之时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商业银行改变已有的经营策略,更加注重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一方面,冯娟娟认为互联网金融之所以以如此迅猛的速度被
大众所熟知自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所在。例如,互联网企业将强大的信息平台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相结合,让其拥有强大的网络客户群体、通过大数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