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大,两个哥哥一样大;哪个在前先算谁。哥哥走在前,弟弟走在后,先算乘和除,再算加和减。妈妈的怀抱是括号,括号里是谁先算谁。”

3、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深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因此数学试题计算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其中,对教学中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应作必要的突出,或采用反例,可专项训练,或对比辨析,保证学生在开始时就形成鲜明的印象,尽量减少失误。

4、加强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计算的基本功要坚持天天练,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熟练程度。这些基本功包括: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表内乘除法,能凑成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我们可以在每一节数学课前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由易到难,坚持下去,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在计算中,我们还有必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一些运算技巧,并加以灵活运用,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两位数乘99、101,多位数乘11等等。

5、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自觉检查,随时验算的好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孩子纠正:1>仔细审题的习惯。教育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想明白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再动笔计算。2>细心检查的习惯。要求学生从题目入手,一步一步检查,先检查运算符号,再检查数字是否搬错,抄错,再进行认真的验算,看结果是否一致,达到检查的目的。也可以不看自己的计算过程,重新把题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致,来查找问题。3>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师要教育学生凡作业即使是打草稿,都要写得干净整洁,这样,既能使作业本美观,也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目,避免错误的发生。

6、加强课堂练习的指导

教学计算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争取在课堂上多练习,完成一些课堂作业,特别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及时给予指导。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组织一些有趣的比赛环节,例如开展“找朋友”,“红花配绿叶”,“白鸽送信”,争当“计算小能手”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计算的无穷奥妙。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它是一个漫长,麻烦,细致,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以人为本,从细处入手,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使学生思维活动充分展开,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粗心的原因分析及纠正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的一个学习上的问题,即“粗心”问题。随着新教材在各个小学中的前面使用,小学数学更加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适合的方法进行计算,以及采用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逐步的往这方面转移,对于计算的要求就相应的降低了要求。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孩子的计算错误,他们大多会归结为“粗心”。而就孩子本身来说,他们或许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怎么会犯这种错误,更不用说如何去改正这些错误了。为了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我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了解到的情况用文字的形式表诉出来。

一、小学生计算“粗心”的表现

粗心是小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偶尔的次数不多的粗心,一般小学生都会发生。经常性的粗心,特别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多次提醒下,仍然屡屡出现粗心现象,就是一种心理问题了。粗心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造成的,做事没有条理,学习文具乱放,诸如此类的不良行为,一旦形成定势,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粗心问题。具有“粗心”问题的小学生,不仅表现在学习中会粗心,同时还表现在生活中。

这里,我来列举一些计算错误的情况作为分析小学生“粗心”在学习上的表现。如42-24=( ),学生容易算成0。如0.6+4=( ),学生很容易把答案写成1。又如24×5=( ),学生会算成100。又如80-80÷8,这道题的错误率很高,学生大都受前半部分计算的影响,直接写出答案0,而忘记了混合运算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如67+43,受100这个整数的影响,,错误的答案就这样产生了。如145-55+45同样也是受整数100的影响,学生会跳过减法先计算加法。竖式计算相对于递等式计算,学生计算错误的几率也相对要小。主要是因为竖式计算要求学生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写下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检查。 二、各种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分析

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念不清楚、算理不明了;心理方面的因素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是感知、思维、记忆等心理上的原因引起的;粗心还因不良学习习惯所造成,书写不工整、思想不集中等,都可以引起。非智力因素在计算正确率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于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对于每个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原因也是不同的,但总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知识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错误

(1)算理不理解,算理、运算法则不掌握。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主要是以数的概念、算理和运算法则为基础的。

(2)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口算技能。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一些简单的运算口诀不熟练,常常出现二六十八,六九

四十五等类似的错误,从而导致计算时出现错误。 例如:计算 467×78 467 ×78 3752 3283 36582

分析:这道题要用到14次基本的口算,其中乘法口算6次,加减法口算8次,如果在计算中有一步出现错误,那么整个题就计算错误了。 2、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错误 (1)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定势是指人的思维在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影响现在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实验表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维,在问题和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定势就能使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迅速解决问题,这是思维定势的正面效应;但在问题及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种定势就会妨碍人采用新的解决方法,这是思维定势的负面效应,小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容易受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的影响,导致计算错误。例如:67+43=100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作业错了,教师讲评后订正了,可下次再做同类题时还会错,有的甚至是反复订正反复错。如:在两次的课后练习中,学生分别解决了两道计算题:题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作业本第七页)原题: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解题如下:

题2、原题:选择用合适的方法计算:72×3.7+7.3×72-72。学生解题如下:72×3.7+6.4×72-72=(3.7+7.3)×72=11×72=792。

在批改中我发现以上两道题错误率较高,按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讲评了错误原因,然后要求学生订正后再批改,时隔几天,这两题恰巧又一字不差地出现在单元检测题中,结果错误率还是很高。我统计了学生在练习、检测中的正确率如下(见下表):

练习中 单元检测中 本班人数 做对 正确率 做对 正确率 练习题1 27人 16人 59.2% 20人 74.1% 练习题2 28人 15人 53.6% 18人 64.3%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学生错题订正后的效果不佳。 原因分析如下:

1、学生反思学习习惯差。学生年龄小,学习自觉性差,订正错题的动机不明确,急于完成作业,对错误原因不加主动分析,反思学习习惯差,或从同学处抄、听答案,或等待老师讲解解题思路和答案,被动地订正错题,导致效果不良。 2、教师反馈评价的针对性有失偏颇。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只以解题的正误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没有把学生的错误解法进行分析、分类,反馈时没有让学生暴露出错误的思考过程,没有进而采取针对性纠正措施。

3、受知识的“遗忘律”影响。

计算错误归类

小学生计算错误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大类: 一、非知识性错误

1、学生的视觉记忆能力较弱。小学生注意范围不大,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当他们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以下的题目就是学生因为抄漏数字,因此造成错误。如:

2、书写数字不规范。在计算时,写数不规范把6和0两者之间写得几乎没有区别,再次计算时,自己也看错,因此造成错误。如:

二、知识性错误

1、对数学概念掌握得不好。学生对商的不变性质的认识比较模糊,对相似相近的数据常常感知失真,造成错误。以下这道题就是因为学生对“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感知粗糙,而导致错误。

3200÷20 =(32)÷2 =16

2、对运算定律的模糊。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形式比较模糊,只看到了算式的局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因而造成错误。

25%×64+35×0.25+ =25%×(64+35)+ =25%×99+ =25%×(99+1) =25

三、心理因素产生的错误。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学生往往受题目某些数据特点和某些运算符号等强成份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错觉,而引起计算错误。在这道题中“减号两边的数字相同”,在学生的记忆中占绝对优势,很快上升成强成份优势,而运算顺序则下降为弱成份,导致计算错误。

1、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4.9+0.1-4.9+0.1 =4.9-4.9+0.1-0.1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1

大,两个哥哥一样大;哪个在前先算谁。哥哥走在前,弟弟走在后,先算乘和除,再算加和减。妈妈的怀抱是括号,括号里是谁先算谁。”3、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深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因此数学试题计算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其中,对教学中学生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9ya98o9xp8xswm2yhl07916095eiv009e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