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滴定实验和溶液PH值的计算(解析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二特训】滴定实验和溶液PH值的计算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任何条件下,纯水的pH=7 B.pH=6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C.c(H+)<c(OH-)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D.c(OH-)=1×10-6mol/L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若为常温下,pH=7的溶液显中性,但温度未知,不能确定酸碱性,故A错误; B. 100℃时pH=6的溶液显中性,故B错误;

C. 由c(H +)

2.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本题考查碱滴定酸,运用酸碱中和滴定步骤分析。 【详解】

A.滴定管使用必须用NaOH标准液润洗,否则消耗的标准液偏大,测定酸的浓度偏大,故A错误; B.碱滴定酸,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则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故B正确;

C.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锥形瓶中为无色溶液,则当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停止滴定,故C错误; D.滴定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消耗的标准液偏大,则测定酸的浓度偏大,故D错误; 答案选B。

3.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 ) A.生成一种强酸弱碱盐 B.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 C.弱酸与弱碱溶液反应

D.一元强酸溶液与一元强碱溶液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c(H+)酸=c(OH-)碱=10-3mol/L,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中,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说明反应后酸过量,

应为弱酸和强碱的反应,本题可通过讨论进行分析。 【详解】

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中,c(H+)酸=c(OH-)碱=10-3mol/L; ①若为强酸、强碱溶液,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则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②若为弱酸、强碱溶液,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混合后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③若为强酸、弱碱溶液,弱碱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OH-,碱过量,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根据分析可知,只有B符合,故答案为B。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和滴定时盛待测液的锥形瓶中有少量水对滴定结果无影响 B.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都需润洗,否则引起误差

C.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答案】C 【解析】

试卷第1页,总13页

【分析】 【详解】

A.中和滴定时盛待测液的锥形瓶中有少量水,不影响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所以不影响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响,A项正确;

B.滴定管不用待盛装的溶液润洗,相当于给溶液稀释,会造成误差,B项正确; C.滴定时,眼睛应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以判断滴定终点,C项错误;

D.称量实验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则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D项正确; 答案选C。

5.下列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B.pH>7的溶液 C.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 D.c(H+)<c(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酚酞显无色的溶液,可能为酸性或中性; B. 温度未知,不能由pH直接判断酸碱性;

C.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pH大于4.4时均使甲基橙变为黄色,溶液可能为酸性; D.c(H+)

6.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实验①排出碱式滴定管胶管中的气泡

B.实验②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C.实验③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实验④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答案】A 【解析】

A. 实验①,排出碱式滴定管胶管中的气泡,A正确;B. 实验②,用于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所加溶液的体积不同而使实验没有可比性,B不正确;C. 实验③中,用硫氰化钾溶液无法检验出Fe2+,故无法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是否有效,C不正确;D. 实验④,进行中和热的测定的实验,因没有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会导致实验误差过大,D不正确。

7.H+ + OH-,KW(35℃)=2.1×10-14。水的电离过程为H2O 在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为KW(25℃)=1.0×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在35℃时,c(H+)>c(OH-)

C.25℃时水的电离程度大于35℃时水的电离程度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 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则c(H+)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项错误; B. 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但水中仍然存在c(H+)=c(OH-),呈中性,B项错误;

C. 升高温度会促进水的电离,则25℃时水的电离程度小于35℃时水的电离程度,C项错误; D.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则水的电离是吸热的,D项正确; 答案选D。

8.常温下,pH=13的一元强碱溶液与pH=2的二元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

试卷第2页,总13页

是 ( ) A.10∶1 B.2∶9 C.1∶10 D.1∶9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常温下混合溶液pH=11,则溶液显碱性,说明碱过量,设碱的体积为V1,pH=13,则溶液中c(OH-)=0.1mol/L;设酸的体积为V2,pH=2,则溶液中c(H+)=0.01mol/L,二者混合是碱过量,pH=11,则混合溶液中c(OH-)=10-3mol/L=

0.1mol/L?V1L-0.01mol/L?V2L,解得V1:V2=1∶9,故答案为D。

V1+V29.常温下,取浓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A.0.01mol·L-1 B.0.017mol·L-1 C.0.05mol·L-1 D.0.50mol·L-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取浓度相等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和后pH=12,说明碱过量,剩余的c(OH-)=0.01mol/L,据此列式计算原溶液的浓度。 【详解】

设NaOH和HCl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c,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体积分别为3V、2V,

L-1, 酸碱混合后pH=12,则碱过量,剩余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c(OH?)=0.01 mol·则:c(OH?)=

c?3V?c?2V=0.01 mol·L-1,

5VL-1,C项正确, 解得:c=0.05mol·

答案选C。 10.100 ℃时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时水的离子积Kw=1.0×10-12 B.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0-10mol·L-1 C.c(H+)

D.水的电离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00 ℃时蒸馏水的pH=6,c(OH-) = c(H+)=1.0×10-6mol·L-1,Kw=1.0×10-12。 【详解】

A选项,根据上面分析得出水的离子积Kw=1.0×10-12,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选项,测得溶液的pH=2,c(H+)=1.0×10-2mol·L-1,则c(OH-) =1.0×10-10mol·L-1,溶液中的氢氧根就是水电离

10-10mol·L-1,故出的氢氧根,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等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因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选项,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2,此时氢离子来自于水和硫酸氢钠,因此c(H) > c(SO42-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选项,水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因此水的电离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二、多选题

11.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答案】BD 【解析】

试卷第3页,总13页

【分析】 【详解】

A. 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该操作正确,可知c(待测)准确,故A不选; B. 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

c?标准??V?标准?V?待测?,

可知c(标准)偏大,故B选;

C. 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内液面所在刻度,造成V(标准)偏小,因为需等半分钟不褪色根据c(待测)=

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标准)偏小,故C正确;

D. 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造成V(标准)增大,根据根据c(待测)=

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标准)偏大,故D选;

故选BD。

三、计算题

12.在某温度时,测得0.01mol·L-1的NaOH溶液的pH=11。 (1)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_________。

(2)在此温度下,将pH=a的NaOH溶液VaL与pH=b的硫酸VbL混合。 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12,b=2,则Va∶Vb=___________。 ②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b=12,则Va∶Vb=___________。

10-13 1:10 10:1 【答案】1×

【解析】 【分析】

【详解】

(1)0.01mol/L的NaOH溶液的pH为11,则c(H+)=1×10-11mol/L,c(OH-)=0.01mol/L,Kw=c(H+)×c(OH-)=1×10-13; (2)①混合溶液呈中性,且硫酸和氢氧化钠都是强电解质,所以酸中氢离子物质的量和碱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pH=a的Na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10a-13mol/L,pH=b的H2SO4溶液氢离子浓度=10-bmol/L,10a-13mol/L×VaL=10-bmol/L×VbL且a=12,b=2,则Va:Vb=1:10;

a-13-b

VaL=10mol/L×VbL,且a+b=12,则Va:Vb=10:1。 ②10mol/L×

四、实验题

13.某学生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B)取标准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E)移取10.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F)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完成以下填空: (1)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_____的操作,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2)E操作中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

(3)实验中,用左手控制_____(填仪器及名称),眼睛应注视_____,直至滴定终点。

(4)用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 B.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C.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试卷第4页,总13页

D.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E.碱式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尖嘴部分有气泡 (5)常温下,通过pH传感器,用0.1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某未知浓度的H2C2O4溶液,滴定曲线如图,

2--c点所示溶液中:2c(C2O4) +2c(HC2O4)+2c(H2C2O4) =c(Na+)

①该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②a点所示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答案】丙 便于准确判断终点时颜色的变化情况 活塞 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的变化情况 CD

-2-0.054mol/L c(Na+)>c(HC2O4)>c(H+)>c(C2O4)>c(OH-)

【解析】 【分析】

(1)中和滴定的实验顺序为:检查、洗涤、润洗、装液、读数、取待测液、加指示剂、滴定、读数、处理废液、洗涤; (4)酸碱中和滴定中的误差分析,主要看错误操作对标准液V(NaOH)的影响,错误操作导致标准液体积偏大,则测定结果偏高,错误操作导致标准液体积偏小,则测定结果偏低,据此分析。

(5)①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某未知浓度的H2C2O4溶液,根据c点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得到c点的溶液是草酸钠的水溶液,根据滴定原理来计算;

②a点所示溶液显示酸性,此时得到的是草酸氢钠溶液,据此回答; 【详解】

(1)碱式滴定管的气泡通常橡皮管内,只要将滴定玻璃头朝上,并挤橡皮管中的玻璃珠就可以将气泡冲排出,故丙图正确;

(2)因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使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更明显,便于分辨;

(3)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V?标准?c?标准?(4)根据c?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结果的影响;

V?待测?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导致V(标准)偏小,则结果偏低,故A错误;

B.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标准液的体积不变,结果不变,故B错误;

C.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造成消耗的V(标准)偏大,所以c(待测)偏大,即造成测定结果偏高,故C正确;

D.碱式滴定管未润洗就装标准液滴定,造成消耗的V(标准)偏大,可知c(待测)偏大,即造成测定结果偏高,故D正确; E.碱式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尖嘴部分有气泡,造成消耗的V(标准)偏小,可知c(待测)偏小,即造成测定结果偏低,故E错误; 故答案选CD。

(5)①用0.100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某未知浓度的H2C2O4溶液,根据c点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得到c点的溶液是草酸钠的水溶液,草酸和氢氧化钠之间按照1:2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反应,所以该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H2C2O4?=0.100mol/L?21.6mL1??0.054mol/L;故答案为0.054mol/L;

20.00mL2②c点为Na2C2O4溶液,此时NaOH溶液的体积是21.60mL,而a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是10.80mL,恰好是c点消

-耗的一半,则a点溶液为NaHC2O4溶液;所示溶液显示酸性,说明HC2O4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且溶液中同时存在水电离产生H+,且HC2O4电离程度远大于水的电离程度,则c(H+)>c(C2O4)>c(OH-);HC2O4由于电离、水解消耗,而溶液中Na+不发生任何变化,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远大于其电离产生的微粒浓度,所以c(Na+)>c(HC2O

-4-2--)>c(H+),故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C2O4)>c(H+)>c(C2O4)>c(OH-)。

-2-14.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测定盐酸的浓度的实验。请完成下列填空: I、配制100mL0.10mol·L-1NaOH标准溶液。

II、取20.00mL待测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试卷第5页,总13页

滴定实验和溶液PH值的计算(解析版)

【高二特训】滴定实验和溶液PH值的计算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任何条件下,纯水的pH=7B.pH=6的溶液一定显酸性C.c(H+)<c(OH-)的溶液一定显碱性D.c(OH-)=1×10-6mol/L的溶液一定显酸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若为常温下,pH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9jyy8hp1c6i8ss1c8w102tjb2iy3i014l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