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作者:苏茂清
来源:《神州》2011年第22期
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还首开先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呢?
一、创设丰富形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学生提出问题是要通过思考的,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向学生提供丰富形象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有兴趣去观察、思考与猜测。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感性材料,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如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等,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从多侧面、分层次的进行启发,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联想和理性思考,并反复质疑,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问题。我们除了利用教科书上的材料外,还可以举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总之,利用一切办法创设丰富形象的问题情境,指导观察,启迪思维,让学生有提出的问题兴趣和欲望。
二、营造和谐平等的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为什么”、“什么原因”、“怎么办”,而这种问题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则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能让学生“开口说话”的环境和氛围。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每节课中应十分注重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一个笑脸,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赞许的眼神,即使是对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不合主题或奇思异想的问题,也不应批评,而应耐心地听学生说完,在宽松融洽的氛围中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这样不仅会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信心及习惯,而且会使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个人不同的见解,说明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