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成果概述
巨鹿县张王疃校区厦头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本课题批准立项时间为2010年5月,课题类别为立项课题,课题编号1026109。课题组共8人,课题负责人为董晓慧,女,小学高级教师;课题组成员为樊慧俭、兰闵、王晓稳、王娜娜、崔温习、王敬彩、刘耀辉。课题组所在单位为巨鹿县张王疃乡厦头小学。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1、问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背景:教师专业化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上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出生率下降而对教师需求量的降低,国外教育界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提高教师“质”的要求取代了对“量”的急需,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教师专业化的课题也被提了出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已形成世界性潮流。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率的下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研究势在必行。
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更是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的必然需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事关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既是知识的学习者、探索者和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又应该是学生成长的对话者、促进者、引导者,还应该是教育的实践者、研究者、反思者。但我国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坚持与新课程共成长,以专业化发展来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提出以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这两个报告对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潮流。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国外教育界关于教师专业化理论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主要涉及了教师专业化的标准、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教育的体制等内容,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我国还存在着不少囿于我国国情而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之下,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农村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困难是相当多的,无论是硬件和软件都相对薄弱。为此,本课题组设想以教学科研来推动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但一些课题的教学与研究“两张皮”现象使得它对教育教学实践无法产生应有的作用与效应,还有不少一线教师对课题研究敬而远之,认为课题研究高不可攀,是教育专家才能做的事。
基于上述现状,本课题组设计了这个“小切口、大深入”的课题研究方向,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将教育与科研有机结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本课题组力求以一个个起步比较容易的小课题来消除教师将课题研究神秘化的心理,提高农村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让教师短时间内致力于研究解决一个方面的实际问题,满足教师为解决自己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的内在需要,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摸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农村老师的专业化发展途径来。
2、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为:探究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通过教育教学科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探索完善小课题研究的科研模式和成果推广手段,提高农村基层学校和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实效及参与率;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取得若干科研成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为:农村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如何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通过教育教学科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小课题研究的选题方法及科研流程,小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广方式;小课题研究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效果反馈。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本课题的特点是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教学,淡化形式、注重实效,通过切口小、方向明、形式活、周期短、投入小、收效快的小课题研究,实事求是地研究本校、本人教育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教师也能积极、广泛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科研中来,并且使科研成果能够迅速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农村教师的自我成长。
3、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或方法论体系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教师专业化发展
理论,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并结合观察法、文献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
行动研究法,即大致按照“发现问题—初步研究—拟定计划—行动实践—反思评价—再实践”的模式进行,在研究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观察法,根据研究目标和计划,进行课堂观察的直接观察活动。
文献分析法,通过搜集文献和对文献的研究分析,了解课题研究方向相关理论、工具和最新进展。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性材料进行归纳与分析,从而获得比较深刻、比较系统的思想成果。
4、课题研究的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掌握了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多措并举解决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的对策。目前农村教师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教育观念陈旧,知识结构老化;科研能力缺乏,发展意识薄弱;工资待遇偏低,实践条件较差;工作环境闭塞,信息渠道不畅。为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革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广泛开展教科研活动。
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总结了以小课题研究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小课题研究本身具有以下优势:精准性,即选题精准、范围广泛;灵活性,即形式灵活、适应性强;实效性,即研究务实、成果实用;易行性,即上手容易、便于操作;大众性,即草根特征、广泛参与;自我性,即自我需要,自主研究。小课题研究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小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小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小课题研究有助于克服职业倦怠。
在国内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对小课题研究的流程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完善,确立了“发现问题,初步确定选题——周密论证,正式确立课题——灵活变通,实施课题研究——总结反思,有效推广成果”的“四步法”科研模式。
5、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目录
本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为论文《浅谈小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主要分析当前课题研究成果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论证小课题研究成果推广的必要性,探讨小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方式,并就如何有效推广研究成果提出建议。最终研究成果为论文《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分析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并提出以小课题研究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阐述小课题研究的特征及实施策略,论证小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另外还有小课题研究成果集《小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收录了课题组成员在研究期间取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
6、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
(1)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受到上级充分肯定
课题组本着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通过小课题研究,使科研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消除了教师对于课题研究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改变了过去教师不愿搞科研的情况。
课题组成员纷纷表示,通过小课题研究,自己增强了问题意识,注意到了很多原来忽略的问题;增强了学习意识,主动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书籍,大大拓宽了视野,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增强了反思意识,通过反思改进了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科研带来实效,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了个人发展。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王敬彩、刘耀辉、董晓慧、樊慧俭相继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带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题组教师任教班级的成绩均明显提高,其中课题主持人董晓慧任教班级语文成绩优异,在校区组织的考试中位列第一名;兰闵任教班级数学成绩突出,在校区组织的考试中位列第一名。
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成绩突出,多人次受到上级表彰。董晓慧在2010年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受到县政府嘉奖;兰闵、王晓稳、刘耀辉2011年被县政府授予模范教师称号。
(2)教师科研能力增强,取得一批科研成果
课题组成员通过小课题研究,钻研了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学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增强了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多是第一次参与课题研究,通过小课题研究,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课题研究方法,学会了用研究的眼光思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老师说: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才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缺乏,不得不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小课题研究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从事教科研的兴趣,由“要我研究”变成了“我要研究”,形成了边工作、边学习、边研究的良好科研风气。
小课题研究给教师带来了新理念、新思路,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课题组成员共研究小课题20余项,并积极总结小课题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实践与思考,撰写论文。其中课题主持人董晓慧撰写了论文《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浅谈小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课题研究期间撰写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调控情绪》在《语文天地》2010年第23期上发表。
7、研究成果的推广范围
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首先在课题组内部通过讲评会等形式得到了有效推广,使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管理水平都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同时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研究成果在全校推广,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的提高。目前,我校正在向校区和县教研室积极汇报,争取将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推广到全县。
8、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缺少外部支持和专业引领,特别是在开始阶段,在老师还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的时候,没有外部力量的支持很难实现课题设计。
小课题研究的个性化不够。课题组成员的小课题研究都较为常规化,在研究中还不能很好地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开展研究。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要注重课题研究操作的个性化,尝试运用更多的适合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
应注重小课题研究成果评价的多元性。鉴于农村学校和科研条件和农村教师的差异性,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定位不宜过高。教师对于自己研究结果的表述,也不宜脱离自身实际去追求晦涩的理论阐述,应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而应该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来展示成果。应尽量使用生动的案例和个性化的语言,提炼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
教师的研究规范性还有所欠缺。主要表现一是不重视写。写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再次总结反思归纳的过程,对问题有进一步的思考和提升,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易于养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思维习惯。不写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当时的思考心得,不利于自己提高。二是不注意保存资料。小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这就更需要及时记录、保存原始资料,这些资料将成为教师以后的科研中最生动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怎么做的,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
三、专家鉴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