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探究
高丽
【摘 要】摘要:在减负增效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学是设计精巧新奇的学问。教师只有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教参,精心设计教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学是过程精雕细琢的学问。教师既要精心导入、诱发兴趣,又要增加信任、突出学生、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呈现真实的课堂。最后,教学是三维目标完美达成的学问。政治教师要尝试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社会参与,提高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力求在三维目标上实现统一和有效达成。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6(000)012 【总页数】3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减负增效;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减负增效”的理念逐渐深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改革的途径在于减负,改革的终极目标在于增效,即在减掉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改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在眉睫的。基于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优化教学设计是减负增效的前提要求
教学是设计精巧新奇的学问,课堂教学效率如何,首先取决于教学设计的好坏。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只有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教参、精心设计教案,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精心准备教学资源
教师要在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情,广泛地搜集、筛选、整合教学资源。要对多方收集来的教学资源进行处理,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实现用最便捷、最恰当、最有效的方式,将知识巧妙地呈现给学生,并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二)用心筛选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及具体学情,认真分析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是学生暂时或不需要掌握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能够顺利接受的、哪些是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的。认准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部分,从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厘清易错易混点,使教学内容传授得更精准、教学目标达成得更到位。
(三)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互为补充。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兼德育课程,教学生成显得更为可贵。而教学设计的精心准备,有利于课堂教学更好地生成。两者真正统一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堂成功的政治课,最关键的就是教学构思。如果一堂课能够实现构思上的新颖和设计的精巧,那么它就成功了一大半。前不久笔者在开设公开课时,选择的课题是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二框题——“新时代的劳动者”。笔者采用了一套
新颖的设计思路:将本课内容划分为戏剧样式的五幕,而且为每一幕都冠以引人注目的名称,如“劳动者之光”“劳动者之惑”“劳动者之喜”等。学生在生动鲜活的一幕幕情景引导下,浓厚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在具体的每一个环节里,笔者又进行了别具匠心的构思。如上课伊始播放的视频就取材于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人物,其中有清晨门卫师傅站岗值班、送水工人爬楼送矿泉水、食堂阿姨盛菜打饭,还有每天备课到深夜的老师们。当孩子们看到这些熟悉而温暖的场景,都不由得流下感动的泪水,并感悟到“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劳动是光荣的,更是应该被尊重的。”只有通过巧妙的角色呈现和活动参与等教学形式,教材中这样类似的知识点才能得到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认同,进而为减负增效的课堂教学提供前提条件。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所在
(一)精心导入,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了好的导入环节,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因此,在导入课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与兴趣。例如,笔者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题——“收入分配公平”时,就以“猎人和猎狗”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明白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也为随后积极的教学互动埋下伏笔。 (二)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培育素养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为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创造条件、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