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926.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技术要求
1 范围
YD/T 926.3—2001 neq ISO/IEC 11801:1999 代替 YD/T926.3—1998
本部分规定了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的主要机械物理性能、电气特性、可靠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安装要求等。
本部分规定的连接硬件包括连接器(包括插头、插座)及其组件和接插软线。 本部分适用于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的设计、生产与选用。 本部分不包括某些应用系统对连接硬件的特殊要求。
本部分不包括有源或无源电子线路的中间适配器或其它器件(如:变量器、匹配电阻、滤波器和保护器件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中各类对称电缆布线用连接硬件的最高传输频率分别为:
3类 16 MHZ 4类 20 MHZ 5类 100 MHZ 5e类 100 MHZ,们允许支持双工的应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42l-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1部分:总则 GB/T 2423.2-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B:高温试验方法 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GB/T 2423.34-198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方法 GB/T 2423.5l-200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e:流动混合气体腐蚀试验 GB/T 2424.11-198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接触件和连接件的二氧化硫试验导则 GB/T 2424.12-198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接触件和连接件的硫化氢试验导则 GB/T 2951.4-1994 电线电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外径测量 GB/T 4909.2-1985 裸电线试验方法 尺寸测量 GB/T 5095-1985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与测量方法 GB/T 5169.7-1985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本生灯型火焰试验方法
GB/T 11327.1-1:1999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电线电缆 第1部分:通用试验测量方法 GB/T 12507.1-2000 光纤光缆连接器 第1部分:总规范 GB/T 15629.5-1996 信息技术 局域网和城域网 第5部分:令牌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GB/T 15972.2-1998 光纤总规范 第2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 GB/T 17737.1-2000 射频电缆 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 YD/T 926.1-2001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1部分:总规范 YD/T 926.2-2001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2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 IEC 60603-7:1996 印刷板用频率低于3MHZ的连接器 第7部分:具有通用插合性能的8接触件固
定连接器和自由瑞连接器详细规范
IEC 60807-8:1992 频率低于3MHz的长方形连接器 第8部分:具有4接触件和一个接地触点的屏
蔽电缆用连接器详细规范
IEC 60874-10:1997 光纤和光缆连接器 第10部分:BFOC/2.5型光纤连接器规范 IEC 60874-19:1995 光纤和光缆连接器 第19部分:SC-D型光纤连接器分规范
- 646 -
YD/T 926.3—2001
IEC 61073-1:1999 ITU-T K.20:1996 光纤和光缆的机械接头和熔接接头保护器 第1部分:总规范 通信交换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
3 术语
除 YD/T 926.l的规定的术语外,本部分还采用下列术语。 3.1 连接器 connector
连接两条电缆、光缆或几个电缆、光缆元件所用的器件及其组合。 3.2 定位销 keying
使插合使用的连接器能进行正确定位连接的一种机械结构,用以防止连接到其它型式的插头、插座或光纤适配器上。
3.3光纤双芯连接器 optical fibre duplex connector
一对光纤与另一对光纤间传送光功率的终端器件。 3.4 光纤双芯适配器 optical fibre duplex adapter 对准和连接两个光纤双芯连接器的器件。 3.5 接头 splice
光纤或导线的连接点。
4 要求
4.1 一般要求
下列要求适用于综合布线中使用的所有连接硬件。 4.1.1 用途
连接硬件用于:
— 建筑群配线架(CD)上,连接建筑物主干布线、建筑群主干布线和有源设备; — 建筑物配线架(BD)上,连接建筑物主干布线和有源设备;
— 楼层配线架(FD)上,交接主干布线和水平布线并连接有源设备; — 水平布线的转接点上(当选用时); — 通信引出端(TO)上。
若配线架上所装的连接器与通信引出端用的连接器型式相同时,均应符合相应的通信引 出瑞连接器的要求。本部分对于这类连接器,不分其安装场合统称为通信引出端连接器。 对于其他与通信引出端不同型式的连接硬件,统称为非通信引出端连接器硬件。 4.1.2 设计
连接硬件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能为电缆、光缆、配线架、配线盘或应用设备提供互连; b) 具有满足安装和管理要求的适当的识别标志;c) 便于电缆、光缆的管理和维护;d) 能接入测量仪表进行布线试验和有源设备试验;e) 提供适当的防护,防止物理损伤和杂质的侵入;f) 端子密度和操作空间适当;g) 当应用系统要求时,能符合屏蔽和接地要求。 4.1.3 工作环境
连接硬件应能在温度-10℃~60℃范围内可靠工作。连接硬件应能提供适当保护,以防止物理损伤,并避免直接暴露在潮湿环境和其它腐蚀性环境中。 4.1.4 安装方式
连接硬件应便于安装在墙上、墙壁内、机架上、配线架上或其它固定装置上。 4.1.5 接插软线
接插软线的要求由有关产品标准规定。
接插软线用的插头和相应的插座应符合本章的要求。接插软线用对称软电缆、软光缆的最大长度规定在YD/T 926.l中,对称软电缆、软光缆的性能要求规定在YD/T 926.2中。 4.1.6 安装操作
安装连接硬件时应保证:
a) 按生产厂的要求进行端接操作,以使信号损失最小并得到有效的屏蔽(使用屏蔽电缆时);
- 647 -
YD/T 926.3—2001
注:对称电缆线对和屏蔽的不正确端接操作,除造成信号损失外,还会产生环形无线效应,使信号电平的发射可能超过规定的要求。
b) 安装时应留有适当的通道和整理电缆、光缆的操作空间,并应考虑到与各种应用设备的连接方便。 c) 在布线通道和连接硬件附近,电缆、光缆应符合YD/T 926.2规定的弯曲半径。
d) 进行电缆、光缆安装操作时,应消除由张力、急弯和过紧地捆扎电缆、光缆所引起的应力。
e) 电缆线对端接到连接硬件时,电缆护套只宜剥除端接所需的最小长度。端接时,线对松开扭绞的长度不应超过13mm。这是为了使端接对传输特性的影响最小,并不是对电缆或跳线节距长度的限制。 f) 屏蔽对称电缆布线用连接硬件的接地要求和屏蔽连续性要求规定在YD/T 926.1中。 4.1.7 标志与代码
为保证连接硬件与相关电缆、光缆元件端接的正确对应关系,应使用必要的标志或代码。如颜色、阿拉伯字母或其它方法。
同一个子系统中使用不同的性能类别接插软线或连接器时,应有清楚的标志加以区分,详见YD/T 926.1。 4.2 100Ω通信引出端连接器 4.2.1 一般要求
下列要求适用于100Ω通信引出端连接器。这些连接器与电缆线对的连接应采用绝缘压穿方式。 4.2.2 特性标志
100Ω通信引出端连接器应标出传输特性类别,这种标志应能清晰可见。
注:这种特性标志不能取代4.1.7和YD/T 926.l或相关标准规定的其它标志。 4.2.3 机械物理性能
100Ω通信引出端连接器应符合表1规定的各项机械物理性能要求。
表1 100Ω通信引出端连接器的机械物理性能 序号 1.1 1.2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3 1.4 1.4.1 1.4.2 1.4.3 1.5 1.5.1 1.5.2 标称导体直径 导体类型 标称绝缘外径 导体数 电缆外径,不大于 屏蔽性能5 )机械物理性能 接口尺寸 单位 适用范围 mm 要求 IEC 60603-71) 0.5~0.65 绞合导体或实心导体 实心导体 0.7~1.43) 8 204 )2)接插软线/跳线 其他 mm mm 次 次 次 N 见表2的2.2 由有关产品标准规定 750 由有关产品标准规定 1500 插入力不大于20;拔出力不小于20 50N60±5s 燃烧性能 耐久性试验 插头与插座的插合次数 导线端接次数 锁定装置寿命试验 机械试验 插入力和拔出力 连接器连接装置的效果 1)IEC 60603-7规定的连接器最高传输频率为3 MHZ。本部分规定的100Ω通信引出端连接器 有8个接触件(以下简称簧片),采用与IEC 60603-7相同的接口尺寸。 2)导体直径小于0.5mm的电缆可能需要特殊的连接硬件。 3)100Ω通信引出端连接器的插头,一般仅适用于端接绝缘外径0.8mm到1.0mm的电缆。 4)100Ω通信引出端连接器的插头,一般仅适用于端接外径4.0mm到6.0mm的电缆。 5)采用屏蔽对称电缆布线时,应使用专门端接屏蔽的连接硬件。应注意,端接总屏蔽电缆的连接硬件与端既有总屏蔽又有单位屏蔽的电缆的连接硬件不同。 4.2.4 电气特性
100Ω通信引出端连接器应符合表2和表3规定的各项电气特性要求。
- 648 -
YD/T 926.3—2001
表2 100Ω通信引出端连接器的传输特性(20℃)
序号 传输特性 单位 MHz 1 4.0 10.0 某些频率点的衰减,不大于2.1 1)要求 连接硬件类别 3类 0.2 0.2 0.2 0.2 - - - - 4类 0.1 0.1 0.1 0.2 0.2 - - - 5类 0.1 0.1 0.1 0.2 0.2 0.2 0.3 0.4 5e类 0.1 0.1 0.1 0.2 0.2 0.2 0.3 0.4 dB 16.0 20.0 31.25 62.5 100 全频带的衰减 dB 1~100 频率f采用对数刻度,所有点的测量值不应高于以上各点连成的折线(以向上作为正方向) 1 4.0 10.0 某些频率点的近端串音衰减,不小2.2 于 dB 16.0 20.0 31.25 62.5 100 全频带的近端串音衰减 dB 1~100 1 4.0 10.0 某些频率点的远端串 2.2a 音衰减,不小于 dB 16.0 20.0 31.25 62.5 100 全频带的近端串音衰减 dB 1~100 1~20 20~100 1 2.4 转移阻抗2),不大于 mΩ 10 100 58 46 38 34 - - - - 65 58 50 46 44 - - - 65 65 60 56 54 50 44 40 65.0 65.0 63.0 58.9 57.0 53.1 62.5 43.0 频率f采用对数刻度,所有点的测量值不应低于以上各点连成的折线(以向上作为正方向) 65.0 63.1 55.1 51.0 49.1 45.2 39.2 35.1 频率f采用对数刻度,所??有点的测量值不应低于以上各点连成的折线(以向上作为正方向) - - 23 - 26 26-20log(f/20) 100(暂定) 200(暂定) 在考虑中 34.0 34-20log(f/20) 2.3 回波损耗,不小于 dB 1) 进行随机连接时,3类连接硬件允许个别回路的衰减超过0.2dB,但不得超过0.4d B,各回路的平均衰减应≤0.2dB。 2) 这项要求只适用于带屏蔽的连接硬件。 注:表2规定的传输特性要求也适用于100Ω非通信引出端连接硬件。
- 649 -
YD/T 926.3—2001
表3 100Ω通信引出端连接器的其它电气特性(20℃)
序号 3.1 项目 直流电阻,不大于 初始接触电阻,不大于 3.2 插头与插座的接点间 连接器与电缆屏蔽间1 )单位 mΩ 要求 300 mΩ 20 20 环境试验中间及试验后的接触电阻,不大于 3.3 插头与插座的接点间 连接器与电缆屏蔽间1 )mΩ 40 20 3.4 绝缘电阻 任一簧片对其余簧片及安装板或屏??蔽间 耐压试验 MΩ 最小100(暂定),试验??电压直流500V 3.5 簧片/簧片 所有簧片与安装板或地间 V 直流1000或交流有效值700 直流1500或交流有效值1000 3.6 3.6.1 3.6.2 电冲击试验 簧片与簧片 插头与插座 这些要求只适用于带屏蔽的连接硬件。 ITU-T K20第7章,判定准则A ITU-T K20第7章,判定准则B 4.2.5 环境试验序列 4.2.5.1 总则
100Ω通信引出端连接器,按照生产厂要求进行正常安装与连接时,它们应能通过图1所示的环境试验序列。 除非另有规定,插头与插座应呈插合状态。
环境试验的全部试样称为P组。P组试样再分为5组,分别称为AP、BP、CP、DP和FP组。
图1 100Ω通信引出端连接器的环境试验序列
4.2.5.2 初始试验
P组的全部试样都应先通过表4所规定的初始试验。初始试验按表4中的试验阶段依次进行。
- 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