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乡土研学的几点思考
乡土研学,顾名思义:就是带城里的孩子通过集体旅行,到乡村去参观、体验、采风,从而感受当地独有的乡土文化,拓宽视野,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是近年各级教育部门积极推动的新型素质教育形式之一。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在带着孩子们进行乡土研学的过程中,既真实地感受到了学生的快乐,也看到了他们在研学活动中的成长。同时,对于乡土研学,我也有自己一点粗浅的思考和收获。
一、研什么?乡土研学的内容应紧扣当地的乡土乡情。
我们知道,孩子要进行乡土研学,首要目标当然是了解自己家乡的乡土乡情、人文历史、风景名胜、美食特产等方面的内容。那么,我们在研学内容的选择上就应该紧扣“乡土”二字,让城市的孩子走进乡村,追寻历史,参与实践,欣赏美景,品味美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郴州,是美丽的林邑之城,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不但风景优美,而且历史悠久,许多历史名人,革命先烈都曾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走进她,了解她,感受她独特的魅力。我觉得,在组织乡土研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内容的选择:
(一)乡土风俗
郴州的各个县城都有自己独特的乡土风俗,这些习俗都是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绝对是神秘而充满兴趣的。比如:宜章瑶族的起春节、盘王节,嘉禾的伴嫁哭嫁,各个乡镇的赶圩场等,都可以带学生去参观体验,了解各个乡村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二)古村落
据悉,郴州市共有55个乡村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如:北湖小埠村、苏仙岗脚村、资兴回龙村等。那儿的灰墙黛瓦,苍天古树,雕梁画栋,石凿木刻无不向世人诉说着一段动人的历史;那儿的老屋、古井、古道、旧祠都深深地吸引着现代人的脚步。孩子们来到这些充满故事的古村落,抚摸着、聆听着、仰望着,
一颗颗心便浸润在历史的长河中。
(三)文物古迹
除了上了年纪的古村落,郴州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如:桂阳上龙泉洞洞穴遗址,安仁何古山遗址,汝城八角楼、濂溪书院,以及义帝陵、苏仙观、三绝碑等,都是闻名遐迩的历史古迹。他们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郴州的历史,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红色教育基地
郴州还是革命圣地,无数革命志士为她谱写了动人的赞歌。许多革命遗址都是很真实的革命教育基地,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如:汝城的“半条被子”鱼水情深,桂东的“第一军规广场”是我党颁布群众路线的发祥地,宜章的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见证了奋斗和牺牲。
(五)名人故居
邓华、黄克诚、邓中夏、萧克、欧阳海……都曾从郴州这方土地走出去,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青春,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走进这些名人故居,踏着前辈们成长的足迹,聆听他们的英雄事迹,使今天的孩子们学习更有动力。
(六)博物馆
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莽山自然博物馆、矿石博物馆……这都是郴州的瑰宝,也是孩子们了解历史,研究地理的好课堂。 (七)土特产
郴州也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城市。一说到“土特产”,郴州人一定会如数家珍,如:桂阳坛子肉、资兴东江鱼、永兴冰糖橙、临武鸭、栖凤渡鱼粉……这些都是让我们垂涎三尺的美食。那我们带孩子们去仅仅是品美食吗?当然不是。重点是让他们参观生产基地、养殖基地、种植基地,了解这些美食从种植(养殖)到加工、包装的整个过程。其中所包含的动物、植物、科学、美术等多学科知识,想必会比美食更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怎么研?研学活动过程应注重实效性。
首先,在每次进行研学前围绕设定的目标,进行精心规划路线。为了确保所选的路线科学合理,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老师和家委会应先“踩点”,即进行实地考察,不但要考察研学的内容、场地,还要把握一路上的时间、路况,确保每次活动做到:安全、有序、充实、快乐。
其次,研学过程中,尽量让孩子们分组活动。既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又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这对于学生的沟通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互帮互助能力也是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
再次,多让学生动手。参与,不光是眼睛看,耳朵听,更重要的动手做。比如:做皮影、摘橙子、诵古文、演古戏,这样在实实在在的“研”中“学”,怎能不其乐无穷呢?
三、课堂和活动有什么关系?
“书本小课堂,乡村大课堂”。研学和课堂,两者间是相互融合的,课堂既是出发点,也是总结点,更是延伸点。每次研学活动开始前,我们应结合教材,结合课堂,结合孩子们的需求来确定研学目标,制定研学计划,规划研学路线;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展露出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解答、示范、实践;活动结束后,不但要用各种形式来记录活动所得,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比如,我们班在2018年的乡土研学中,参观了永兴安陵书院,在书院里,孩子们身着汉服,手握竹简,口诵古文,习敬师礼,玩投壶游戏。玩中学,学中悟,真的印象深刻。回到课堂,我们每天师生问好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就行起了“拜师礼”;在学《纸的发明》一课时,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说起了“竹简”;在六一游戏中,他们不约而同地决定玩“投壶”。这就是研学的延伸!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其实,读书和实践,课堂和研学是密不可分的,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总之,我们在乡土研学中,只有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地方特色,注重活动的实效性,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