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进行诚信教育?
学校如何进行诚信教育? 从当前的传媒观察,人们将青少年作为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而学校、教师又成为诚信教育的承担主体和教育主体。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之中,进行教育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这是成人社会的良好愿望。鉴于学校组织自身的特殊作用,社会也将这一重任托付给学校和教师。但学校和教师能够胜任去教育和培养青年学生的诚信信念和品质的任务吗?按理来说,自古以来就被称之为“首善之区”的学校和“学高德尊”的人之模范教师完全有资格有能力担当起诚信教育的任务。然而,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下,圣洁的校园内也出现了大量的以“假集体主义”面貌出现的,不诚实、不守信的作假行为。如一些学校为了通过各种评审,要求学生将家中的图书借给学校图书馆充数;让学生将家中的花卉盆景搬到学校装点门面。在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中作假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便是某些教师为了营造公开课、示范课成功气氛的方法之一。个别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甚至向学生传授作弊方法,纵容学生作弊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作假行为可能使一些团体与个人获得了某些既得利益,但与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求真、求善之宗旨却是背道而驰的。在实施过程中,对受教育者的侵害可能比体罚更为深
重。翻开那些仇视社会,与人民为敌,沦为罪犯的人生档案,不难发现假、恶、丑的教育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留下的消极影响。“老师做假”、“学校没有公正”,常常泯灭了他们对人世间真善美的最后一点希望。“假集体主义”不仅伤害了青少年学生,甚至侵害了部分教师的灵魂,淡化了教师对职业品质的要求,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有违师德的教育行为。这种弥漫于纯洁校园中的世俗气息,最终将极大地侵害学校教育中固有的乌托邦精神。试想,在这样的氛围中,对青年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能有实际效果吗?因此,本着教育工作者的良心,揭露、批判、反省那些扯着学校荣誉旗帜的假集体主义之反教育行为,应是学校开展诚信教育首先要做的事。这里不仅需要理论指导,更需要巨大的道德勇气。值得庆幸的是,许多有识之士已看到了问题的症结。如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系统就向全市800万市民做出了庄严承诺:诚信在盐城教育。他们提出了以培养“诚信师生”为目标,以“诚信教育、诚信管理、诚信服务”为经,以“诚信行为、诚信制度、诚信文化”为纬,以创建“诚信校园”为契机,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盐城市教育局对校长、教师、学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诚信要求。山东省青岛市也在全市开展了以“效能一流的教育形象,品牌卓越的学校形象,诚信争先的教师形象,创新诚信的学生形象”为主题的教育诚信工程活动。盐城市和青岛市的诚信教育活动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者
应先受教育,教育者的榜样作用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当然,教育理念要转换为教育行为毕竟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不管怎样,知道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形象才能真正获得道德上上的教育资格相比仅仅满足于制度上的、形式上的教育资格是一种进步。学校诚信教育除了要以榜样取得教育资格以外,还要关注教育价值取向的问题。考察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笔者发现,学校正向的价值引导常常会产生负向的行为暗示,诚实的教育往往结出虚伪的果实。如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试题中给出的情景(关键时刻,一人被迫需要放弃一种品质以求得安全:在金钱、美貌、前途、诚信等几种可供选择的品质中,这个人选择放弃了诚信。)以诚信为主题写一篇文章。面对当下的信用危机,高考作文选择这样一个主题,考察学生对诚信品格的认识,确实很有现实意义。然而考生们的回答,却显示出这种诚信教育意愿的尴尬。有几个省公布了几位考生的佳作,没曾想佳作一见报就有举报,原来多是照抄照搬的。事实上,考生一般是不敢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讲出来的。可以断言,在答题中有意迎合出题者和阅卷者的心理期待而对\诚实\作出口是心非的表述肯定大有人在。同时也几乎可以肯定,那些对\诚实\作出否定回答的考生在作文中无疑要得低分。这种口是心非的答题方式,本身也许就是一种不诚实的教育。这一作文考题之所以陷入悖论,是因为评阅人只可能根据书面语言的表达给予分数,无法根
据考生的真实情况加以判断,其错误的性质有点像上面的分苹果的故事。一个人并不相信诚实,但是他如果说了假话,可以得到实惠(高分),不说假话,就得不到实惠。诸如此类的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比比皆是,我们的教育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说谎话。而许多教育工作者并未认识到它的危害性,正因为意识不到,也就不容易被发现,所以问题就更严重。而孩子的虚伪性格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形成的,这确实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觉和深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