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言
一、 互换性概述
二、 公差与配合标准发展简介 三、 计量技术发展简介 四、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第一章 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词汇 第二节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 第三节 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第四节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第五节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尺寸传递
第三节 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的分类 第四节 常用长度测量仪器 第五节 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第六节 计量器具的选择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一节 形位公差的标注 第二节 形状公差 第三节 位置公差 第四节 公差原则 第五节 形位公差的选择 第六节 形位公差检测原则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第一节 表面粗糙度
第二节 零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 第三节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第五章 光滑极限量规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泰勒原则 第三节 量规公差带 第四节 量规设计
第六章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第一节 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
第二节 滚动轴承内径和外径的公差带及其特点 第三节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其选择 第七章 尺寸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尺寸链的计算 第三节 解装尺寸链的其他方法 第八章 圆锥的公差配合及检测
第一节 锥度与锥角 第二节 圆锥公差 第三节 圆锥配合 第四节 锥度测量 第九章 螺纹公差及检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普通螺纹公差及基本偏差 第三节 标准推荐的公差带及其选用 第四节 螺纹标记 第五节 梯形螺纹简述 第六节 螺纹检测 第十章 键和花键的公差与配合
第一节 键联结 第二节 花键联结
第十一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及检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齿轮加工误差及其检测 第三节 齿轮副误差及其评定指标 第四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第五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新国家标准简介
一、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包含几何量公差选用和检测两方面内容,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产品质量控制密切相关,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掌握公差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几何量测量的基础知识、常用计量器具的基本操作技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满足现代制造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实践训练和辅导、考试,掌握标准化和工程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建立互换性、标准化、测量的基本概念,确切地了解有关标准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了解其内容和特点。
2.掌握公差与配合选用的原则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能熟练查阅公差手册和公差国家标准,能读懂图纸中的标注及 正确标注技术要求。
4.掌握常用标准件—滚动轴承、螺纹、键、花键、圆锥和角度、 齿轮传动的公差与配合标准。
5.掌握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并具有正确 使用通用计量器具以及数据处理的能力。
本课程的重点章有: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次重点章有:表面粗糙度及检测,光滑极限量规,尺寸链;一般章有:长度测量基础,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圆锥的公差配合及检测,螺纹公差及检测,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及检测。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在学习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金属工艺学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几何量公差选用和检测两方面内容,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言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互换性发展历程及互换性的意义,掌握标准化和互换性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是互换性的意义、公差与配合标准、计量技术的发展历史。 (二)课程内容
一 互换性概述
二 公差与配合标准发展简介 三 计量技术发展简介 四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标准化
(1)识记:公差的标准化。
(2)领会:标准化过程中所应用的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2.互换性
(1)识记:互换性的含义和分类及互换性生产的实现。 3.互换性的技术经济意义
(1)识记:互换性在设计、制造、使用、维修方面的使用意义。
第一章 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极限配合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国家标准。
本章节重点是极限与配合的基本词汇;极限与配合的构成规则和特征;国家标准规定的常用和优先孔、轴公差带;掌握基孔制、基轴制的优先和常用配合;公差与配合的选用;一般公差的定义和应用;
难点是根据实际需要,公差等级的选择和配合种类的选择。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词汇
尺寸定义,偏差与公差定义,配合定义。
第三节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
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
第四节 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第五节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基准制的选用,公差等级的选用,配合的选用。
第六节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1)识记: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2)领会:极限偏差与尺寸公差的含义和区别;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的含义;公差带图、极限间隙、极限过盈、配合公差的计算。
(3)简单应用:根据给出的公差等级或偏差代号查表求出其上下偏差。 2.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
(1)识记:配合制,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系列,公差带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一般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与配合,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
(2)领会:公差等级,孔、轴基本偏差代号的规定及构成的规律(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熟练查表确定公差数值和孔、轴的基本偏差数值。
(3)简单应用:公差带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3.极限与配合的选择
(1)识记: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原则:基准制的选择、公差等级 的选择和配合种类的选择。
(2)领会:各类常用配合的特征及应用。
(3)简单应用:初步理解选择原则,通过类比法解决工程实际 问题。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测量的意义和作用。
本章节重点是测量的基本概念;常用测量仪器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难点是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尺寸传递
量块及其传递系统,角度转递系统。
第三节 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的分类
第四节 常用长度测量仪器 第五节 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机械式量仪,电动式量仪,气动式量仪,光学机械式量仪。
第六节 计量器具的选择
光栅装置,激光装置。
(三)考核知识点
1.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 2.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3.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四)考核要求
1.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
(1)识记:测量技术的概念、测量要素和检测,量块的精度等级。
(2)简单应用:测量过程的四要素,量块的特性与使用、量块的组合原则。 2.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1)识记:计量器具分类和基本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分类,常用测量器具(游标卡尺、千分尺)的读数方法,测量误差的概念与产生的原因,测量精度的概念,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2)简单应用:验收极限的确定,安全裕度的计算。 3.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3)识记:测量误差的分类及特性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根据零件性能要求合理的选用形位公差项目,会标注并能读懂图纸上的标注。
本章节的重点是形位公差的标注,各项形状公差定义,公差带定义,作用尺寸、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和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理想边界的定义,选用形位公差和确定形位公差值;难点是正确标注形位公差;如何运用公差原则确定形位公差的公差值。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形位公差的标注
公差框格,被测要素表示法,基准要素标注法,简化标注法。
第二节 形状公差
形状公差,各项形状公差及其公差带。
第三节 位置公差
定向公差,定位公差,跳动公差。
第四节 公差原则
定义,公差原则。
第五节 形位公差的选择 第六节 形位公差检测原则
形位公差及其评定,基准的建立和体现,形位误差检测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1.概述
2.形位公差、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
3.形状、位置误差的检测原则和形位公差的选用 (四)考核要求 1.概述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课程代码:01097)课程考试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