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qidaokaoyan.com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难度解析
及经验分享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8-2019年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西南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东北师范大学。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教育学部的课程与教学论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二。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本学科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能够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做出判断和分析研究的能力; 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3个研究方向: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方向:01教学论02数学教育03科学教育 二、考试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包括初试和复试。 (一)初审
教育学部统一进行基本条件审查。基本条件审查合格者,提交各学科进行初审。各学科组织设置初审委员会(至少5人),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网上匿名评审,着重考察考生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学术潜能、学术伦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初审人数充足的情况下,各专业按不低于1:3的比例确定进入外语能力考查名单。
(二)外语能力考查
对未达到外语免试条件的初审通过考生,教育学部将于2019年3月16日进行外语考试,外语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考核环节。
www.qidaokaoyan.com
(三)复试考核
1.考核安排在2019年3月23、24日两天。
2.考核小组由相关学科领域至少5位副教授及以上专家组成。
3.考核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科研素质(含科研潜力、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外语口语等方面。考核小组各位专家独立打分,取平均值为考生考核成绩。
三、申请材料
1).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须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后须本人在每页亲笔签字确认);
2).个人自述(在研究生院网上报名系统下载空表后填写;以学科专业导师组报考,不填写报考导师姓名,若有报考导师姓名信息,审核不予通过);
3).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提供硕士毕业证、学位证书复印件(同等学历人员提供学士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 4).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5).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由考生攻读硕士学位所在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
6).往届生需提供硕士论文全文,应届生需提交论文摘要、开题报告小组组长签字的开题报告全文; 7).研究计划书;
8).与申请攻读学位学科有关的两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的推荐信(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空表后请专家填写),推荐信须由推荐专家密封并在封口处签字。推荐信必须真实有效。
9).本人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最多3篇。
(二)电子版匿名初审材料
申请者须于2018年12月27日前(以系统上提交时间为准)向教育学部博士招生评审系统(同网上报名系统)http://graduate.bnu.edu.cn/bsbm.html,提交以下PDF版的匿名初审材料(所有文档均需进行匿名处理:隐去个人姓名、学号、硕士导师姓名;未进行匿名处理者,审核不予通过)
www.qidaokaoyan.com
1.个人自述(在研究生院网上报名系统下载空表后填写,不得填写报考导师姓名); 2.往届生提交硕士论文全文;应届生提交论文摘要、开题报告全文; 3.研究计划书;
4.本人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均需匿名处理后再上传,最多3篇)。 四、导师介绍
胡定荣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
研究领域:课程教学基本理论研究,学校课程教学协同改进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研究
教育背景
2000-2003年期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师从裴娣娜教授攻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
1995-1998年期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师从裴娣娜教授攻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
1990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教育管理系 工作经历
1990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教育管理系并留校工作 2003年博士毕业留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工作 获奖情况
1.2014年,“薄弱学校的教学改进研究”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2014年,“薄弱学校的教学改进——大学和中学的合作研究”获中国教育学会首届基础教育网络成果博览会一等奖
3.2013年,“提高初中基础薄弱校教学效能的教学模式研究”获北京市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4.2013年,“薄弱学校的教学改进研究”获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5.2012年,“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应用示范”项目获北京师范大学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