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广东专用)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三)-新人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精品文档在线编辑

单元评估检测(三)

第三单元

(4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广州模拟)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三者立论相同,但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但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2.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3.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4.(2013·中山期末)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5.(2013·洛阳一模)《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

A.强调“春秋大一统”

更多好内容为您奉上

B.糅合了多家学派思想

精品文档在线编辑

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6.1241年正月,南宋皇帝下诏,规定朱熹与孔子在孔庙中一同受祭祀。这主要由于朱熹( ) A.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 B.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 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

7.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C.“格物致知”

B.“知行合一” D.“致良知”

8.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9.李贽《藏书》中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这一观点在当时的进步意义在于( ) A.主张追求私利,倡导工商皆本 B.批判自私本性,提倡社会道德 C.提倡个性解放,发展资本主义 D.强调尊重私欲,反对封建理学

10.(2013·肇庆期末)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为解决“其专在上”的弊端,英国创新的一种政治体制是( ) A.三权分立体制 C.内阁制

B.民主共和体制

D.君主立宪制

11.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 A.强调实地调查 C.维护儒家正统

B.反对君主专制 D.主张经世致用

12.(2013·福建八市模拟)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

更多好内容为您奉上

精品文档在线编辑

A.“天人感应” B.“工、商皆民生之本”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公民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众民所归,乃举为民主,如美、法之总统。

——康有为《孟子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的建议与顾炎武的观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董仲舒建议的结果及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顾炎武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8分)

(3)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内涵的演变。(6分)

14.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

更多好内容为您奉上

精品文档在线编辑

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这句话的含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奋起反击”并推动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分析所带来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思想来源于实践,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来源于当时的社会巨变的现实,来源于经济基础,即封建小农经济。

2.【解析】选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反映了一种发展的历史观,反映了法家的变革思想。 3.【解析】选A。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法家从‘一夫’出发”是指法家从君主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是指为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误区警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时代的产物,也使得其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也决定了各个流派必然要代表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不同利益。但它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百家争鸣”有本质的区别。 4.【解析】选C。结合汉代儒学新发展的内容,对比先秦儒学,②③符合题意。

5.【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董仲舒思想包含着道家、儒家、法家思想,所以选B;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在隋唐时期;D说法错误。

6.【解析】选B。A应是孔子的贡献,C指的是汉代董仲舒的儒学,均与朱熹无关。B、D均是朱熹的贡献,但只有B体现了统治者的要求。

7.【解析】选D。雍正认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道德标准,即“天良”,每个人做事应符合自己心灵深处的“天良”。这与王阳明的“致良知”观点一致。

8.【解析】选B。A和C只是心学的观点,D只是理学的观点。B表述符合两者共同观点,故正确选项是B。

更多好内容为您奉上

(广东专用)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三)-新人教版

精品文档在线编辑单元评估检测(三)第三单元(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广州模拟)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三者立论相同,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8kwd6us0h9da6a52gje3fmdy9ul8q00gk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