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2009年全球性的甲型H1N1流感,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使老百姓忧心忡忡,以至有的人产生了“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饮料食品怕掺色素”的恐惧心理。对于这些食品问题,可以概括如下:
(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使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在农业生产中,一些菜农、果农为了增收往往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来喷洒蔬菜、水果,这直接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
(2)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一些企业、个体工商户受金钱的驱使,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往往违规使用、超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甚至不惜掺加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主要表现在:第一,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加工食品使用的添加剂的品种及其用量,如果超量使用很可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但是为了追逐利润,一些食品加工者却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第二,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家禽、家畜、水产品体内。在种植业、养殖业中滥用激素和其他药物以增加产量,使水果、蔬菜、家禽家畜、水产品在短期内获得丰收、成熟。例如,带尖的西红柿,坚硬的猕猴桃、肥大的豆芽等等,都有可能是使用激素促使其长熟的结果。这种做法不仅使培育出来的产品营养价值明显降低,而且也会给食用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3)制造、加工食品的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
隐患。例如,用病死的家禽家畜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类食品、“注水猪肉”(给猪注水等于注毒,食用后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等。再如,2009年,在辽宁、山东、河北、上海、陕西等地又查到了多起使用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而生产乳制品的事件。这些食品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加以严厉制止,都有可能会演变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事故。
(4)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由于受城市某些工矿企业违规排除废水的影响,致使一些地区人畜饮用水源和农作物灌溉水源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主要是铅、锡、汞、锌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过量浸入到水源中去,受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饮用水和农产品食品进入到人体后,就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另外,一些用来盛放食品的包装纸、包装袋、不锈钢餐具等也是铅、铬、镍等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这些重金属物质一旦超标超量的渗入了食品中,人们食用后就会对其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
正是由于以上一些食品问题的存在,近些年来,中国每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层出不穷,并且愈演愈烈。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全国食物中毒情况,仅2003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达379起,中毒12876人,死亡323人;2007年,全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506起,中毒13280人,死亡258人;2008年,全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437起,中毒13325人,死亡152人。 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
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与风险预防体系建设
从我国风险管理的基础和环境看,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防体系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 建立法律法规预防体系
法律包含着政治决定以及不仅建立在科学而且还建立在众多愿望和社会需求广泛重视之上所做出的裁决,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应该获得法
律支持,才能得以实现。例如,在设立从“农田到餐桌”各级政府、各环节、各方面的职责权利的科学的、统一的、有效的、法律规范的同时,还应增加食品安全风险预防的有关内容,以解决监管执法部门职能交叉、监管链条不严密和执法空白。 2. 建立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
由于我国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顺,机制不健全,加之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以至于缺乏统一的新的(我国某些食品安全标准多为20世纪50年代制定,远远不适应目前的发展情况)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标准,部门之间标准不一致,各自为政,甚至相悖。同时也由于标准不统一,弱化了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标准体系,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成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和食品工业现代化、高科技化的当务之急。 3. 建立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政策依据。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框架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制、设施、技术力量和手段等还不够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质监、卫生、农业等部门往往按照本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比较独立,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共享和互认机制。检测结果部门间差异较大,影响检验体系整体作用的发挥。由此可以看出,建立科学、
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强化技术监管,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 4.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食品安全信息是国家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法规的基础,也是现代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食品行业的发展。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体系:一是建立信息交流、沟通、分析和利用制度,通过收集、汇总、分析所掌握的信息,反映现状、提出问题、预示趋势;二是要借鉴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信息监督管理的做法,总结各部门多年来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切实加强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合作,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和联通各方的信息网络及平台,使其形成体系;三是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以保障其组织实施,使食品安全信息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和科学决策提供服务,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管效能和科学水平。 5.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食品安全风险应急救援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在危机时期采取的治理高风险下的应急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规模化、工业现代化的步伐加快,食品生产也更复杂,加之环境自然等因素的影响,食品安全风险的几率加大,要抓紧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办法,加快建立完善食品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应运而生,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大食品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