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欢乐颂》教案 苏少版
课题 欢乐颂 课型 综合课
教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题歌《欢乐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贝多芬反抗统治,追求自由解放的斗争意志,了解贝多芬“自由、平等、博爱”伟大而崇高的思想 2、 训练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声音唱好《欢乐颂》。解决难点:连线处 3、 简单了解《命运交响曲》,和西方的节日与习俗,让学生参与并感受乐曲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贝多芬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掌握《欢乐颂》的灵魂;谱子连线处;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声音唱好《欢乐颂》。
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课堂组织形式、教具媒体应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 教授法,讲授竖笛吹奏法。通过学生查找资料、自我介绍的方法,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音乐学科教师用书。 布置作业 将吹奏练习2练熟;并复习音乐基础。 教学反馈
(形成性评价设计、总结性评价设计) 学生通过自我介绍,更激发了学习兴趣。并减少了老师一味灌输的乏味感。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教学教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想请大家一起欣赏一首世界名曲,相信会带给大家不一般的感受与反应,听完了请谈谈有什么样的感受?(播放命运交响曲)
师:看了大家的反应,我觉得你们一定有自己的感受,请勇敢的举手谈一谈。 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都有对音乐的理解,我们共同的感受就是:震撼、震惊、悲壮、激动。这么令人震撼的曲子,大家一定想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是谁这么了不起写出来的,首先我们作曲者,请看[多媒体][介绍贝多芬简介]
我们知道了是贝多芬所作,那你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吗?
[提示]:这首曲子开始的动机简单的四个音符预示着什么?(哼唱出来)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命运的敲门声(从贝多芬简介里的作品里选一个)。 生:命运交响曲 师:verry good,(竖起大拇指),听了这么令人震撼的曲子,我想再请大家欣赏令一首不同寻常的曲子,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往黑板贴欢乐颂歌片) 二、新授:
《欢乐颂》不仅仅是一首歌曲,它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一个片断,一起欣赏一下(提示大家所唱和歌片不一样)这首曲子大家有会唱的同学可以小声地跟着哼唱? 师:听得时候注意曲子的速度、力度变化、旋律,并感受它的音乐风格(播放课件,师生共同欣赏,并哼唱片断《欢乐颂》) 生:思考并回答。提示:(听完为歌曲选择演唱风格)
A、中速、深情的抒情风格
B、庄严、神圣、富有宗教色彩的进行曲风格 C、欢快、跳跃的小快板风格
师:这首歌曲是庄严、神圣、富有宗教色彩的进行曲风格,那么它与贝多芬的思想又有什么联系呢?[多媒体介绍创作背景] 让我们结合创作背景介绍再听一遍思考:贝多芬的思想? 生:听、思考并回答
师:正因为贝多芬有这样的思想,所以才创作出这种风格的曲子,和老师一起有感情的朗诵一下歌词更深的体会这种思想。
师:想不想听老师唱一遍? (范唱)
同学们一起唱旋律。然后找同学唱出错的地方解决并让其他同学一起唱出错的地方。(注意状态并纠错) 师:你们的声音很好听识谱能力也很强不知道唱得怎么样?我们一起加上歌词唱一遍(注意状态并纠错)。解决难点
师:声音很好,但是感情差一点点,如果再唱出感情就更好了,提示:(力度、速度) 生:再一起唱一遍 三、拓展:
同学们,当我们唱起这么神圣的歌的时候,你们想这会在什么场合下唱呢?(提示: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神圣?)对,是教堂。大家知道西方的圣诞节吗?(12月25号,)圣诞节前夜也就是12月24号是平安夜,那里的人们来到教堂这神圣的地方往往唱起这首欢乐颂,下面请我们拿起手中的红烛和鲜花,在我们的小乐手伴奏下一起唱这首的歌曲,(正唱着,教堂的钟声响起了)师:教堂的钟声响起了圣诞节来临了,传说在圣诞节这一天夜里圣诞老人会乘着雪橇,带着好多礼物,从各家的烟筒上爬进可爱孩子的小屋,把礼物放进孩子们提前准备好地袜子里,孩子们会很高兴的唱一首很欢快的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提前庆祝圣诞节分享孩子们的快乐吧,同学们全体站起来,让我们的小乐手伴奏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师生同演同乐)。同学们很开心表现得很好,老师也有礼物送给你们的。(奖励自治积分小卡片)
2024-2024年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
原》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唱《牧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2)通过唱歌、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歌曲教唱,展开联想与想象,从中进行思考探索与体验。 (2) 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艺术表达的不同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在与他人共同创造演练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2) 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牧歌》,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施教策略:教师范唱并加以指导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音乐材料比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突破策略:教师示范并反复训练
[教学资源] 音响、钢琴、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学生听着大提琴演奏的《牧歌》走进教室,屏幕上播放草原的优美景色,使学生仿佛来到了大草原。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优美歌曲随我一同前往。”(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老师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看内蒙古大草原,去感受魅力无穷的蒙古族音乐。首先请听蒙古族民歌《牧歌》 (一)学唱歌曲
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 1、2小节与 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
3.采用跟随录音 比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旬接唱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过渡: (二)欣赏 1.《牧歌》
(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播放录音。
(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了解乐器马头琴;了解马头琴的传说;感受马头琴的演奏风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验 1、 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师: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生: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老师要带我们去看内蒙古大草原,听魅力无穷的蒙古族民歌……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板书课题) 2、学唱歌曲 听:播放《牧歌》。
师:请谈一下你对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生:《牧歌》是一幅有着丰富色彩的美丽画卷,是一首赞美家乡美丽富饶的赞歌。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舒展、宽广,速度较慢,有颤音及很长的拖音。 再听:再次播放《牧歌》。
师:你认为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第1、2小节与第5、6小节、9、l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即:X X │ X.X 听唱:(第三次播放)请学生轻声和着伴奏哼唱旋律。
再唱: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别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形式熟悉巩固歌曲。
唱谱:歌曲唱熟之后,请学生集体视唱歌谱。
在演唱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歌唱时的呼吸、换气、咬字吐字、长音的拍数、力度的把握、演唱的情绪等。 二、探究 1、欣赏
听: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播放录音)
师:通过聆听,你认为什么是无伴奏合唱?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我们刚才唱过的《牧歌》
(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2)播放录音。
(3)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生:无伴奏合唱就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演唱方式上前一首独唱,后一首是合唱。无伴奏合唱比独唱更能表现出草原的空旷、一望无际,给人的感受更加丰富…… 教师补充:……
再听: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进一步感受无伴奏合唱的音乐魅力) 2、播放草原风光的影片 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介绍蒙古族人民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及蒙古人的性格,并谈一谈地域文化与其民歌的联系。
生:通过谈论与相互补充得出初步的观点。 3、探究结论
师、生:内蒙古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乐形式……
三、升华及延伸 1、升华
师:通过学唱和欣赏,你认为蒙古民歌有哪些特点?
生: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宽广;旋律中有颤音及下滑音,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师:为什么昔日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现如今在内蒙已不多见?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草原、草场沙化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沙育草等措施…… 师:今天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 2、延伸 才艺展示
师:请大家一起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我们对草原民歌以及家乡的热爱。 生:进行才艺展示。 知识拓展
师:我们国家还有哪些地方有草原?那里风土人情、民族性格、文化艺术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请同学们在课余的学习中认真去捕捉、去思考。 四、欣赏: 1、《我们的新毡房》 (1)、让学生分析音乐结构。 (2)、根据学生分析总结:这首歌曲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活泼、奔放,具有教强的动感。结构带再现的二段体。
2、冬不拉弹奏《金色的阿勒泰》 (1)、让学生先听一听,说一说它的民族特点。 (2)、提问并讨论,你有那些感受?你们想去那旅游吗? 五、表演《北京的金山上》 1、老师弹奏,学生拍手。
2、请学生表演,视学生能力而定。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1 内容: 1、歌曲《牧歌》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3、欣赏:《我们的新毡房》冬不拉弹奏《金色的阿勒泰》。 4、集体表演《北京的金山上》 教后小结
当前,流行音乐冲击着学校的音乐课堂,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通过《辽阔的草原》这一课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1、充分体现学科本位。音乐是听觉及实践的艺术形式,要让学生在充分 的听和唱中感受作品本身的旋律特征,为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征作铺垫;同时,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再唱歌谱,降低了学习难度。
2、注重音乐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探究、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体验内蒙民歌的独特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多次采用提问、及时评价等方法及学生积极主动的才
艺展示,多方位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反应强烈。
4、采用对比法、情景再现法、联系实际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2024-2024年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欢乐颂》教案 苏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