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卷(A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
A.
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B.
C.
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
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
A、厨房蒸笼旁的“白汽”,是蒸笼内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2.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1 / 1
A.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75dm B.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36V C.九年级学生100m短跑的成绩约为8s D.在我们就读的学校,水沸腾时的温度约为98℃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一节干电池两端电压为1.5V.此选项符合实际;
C、九年级学生100m短跑的成绩约为13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如果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可以在98℃时沸腾,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路灯下的“人影” 海面上的“海市蜃楼” B.
C.
菜园坝大桥的“倒影” D.
看见溪水下的“石头”
【分析】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1 / 1
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路灯下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菜园坝大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看见溪水下的“石头”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由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理解.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
A.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 【分析】(1)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电荷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解答】解: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AB、玻璃棒带正电,当其与验电器接触时,验电器也带正电,故AB错误;
C、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显正电性,是由于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的缘故,故C错误;
D、据验电器的原理可知,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5.中国已成为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全球最大应用市场,在第二届中国(重庆)国际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论坛暨博览会上,如图所示是送餐机器人工作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餐盘相对于机器人是运动的 B.餐盘中食品受到平衡力作用 C.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过程中机械能增大
1 / 1
D.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分析】(1)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是平衡力;
(3)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4)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有一个相对运动的趋势;
【解答】解:A、餐盘相对于机器人来说,其相对位置没有改变,所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于餐盘处于匀速直线的运动状态,所以是平衡状态,即所受的力是平衡力,故B正确;
C、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也不变,所以机械能不变,故C错误;
D、送餐机器人工作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与地面接触,且有一个运动的趋势,所以会受到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判断、平衡状态的理解、机械能的影响因素和物体受摩擦力的条件,是一道综合题.
6.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电风扇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家庭电路中的电能表是测量电流做功快慢的 C.法拉第根据图示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了电动机
D.测电笔按图示的方法使用可以辨别家庭电路中的火线与零线 【分析】(1)用电器工作的实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2)电能表是测量电能的仪表; (3)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4)测电笔的正确使用方法: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导线,氖管发光,导线是火线;氖管不发光的是零线.
【解答】解:A、电风扇工作时,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械能,因此将电能转化为了机械能;故A正确;
B、电能表是测量家庭电路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故B错误; C、法拉第根据图示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了发电机;故C错误;
D、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导线,氖管发光,导线是火线;氖管不发光的是零线,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用电器工作的实质、电能表的作用、发电机的原理以及测电笔的使用方法等,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范围.
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1为10Ω,滑动变阻器R2的规格为“20Ω 0.5A”,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则( )
1 / 1
A.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1两端的电压
B.当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为了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工作,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2﹣10Ω D.当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8Ω时,通电1min电阻R1产生的热量是53.3J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滑片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化;
(2)比较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和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此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值;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等式求出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然后得出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3)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当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8Ω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Q=I2Rt求出通电1min电阻R1产生的热量.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并联在R2两端测R2两端的电压,故A错误;
(1)当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由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2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B错误;
(2)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0.5A,电流表量程为0~0.6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0.5A,此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R===12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值:
R2小=R﹣R1=12Ω﹣10Ω=2Ω,
当电压表的示数U2大=3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R1两端的电压: U1=U﹣U2大=6V﹣3V=3V, 电路中的电流:
I小==,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