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学校组织我们听了关于学术造假的系列讲话,“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学术领域中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
近几年国内有许多学术造假事件, 2009年5月,经东北财经大学查实,该校2005级统计学专业研究生袁新的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feeep协调度研究》,系抄袭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曾康宁的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feeep协调度研究》,除了江苏省被替换成山东省,论文的其他内容几乎完全一样。李连生,前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得主。2010年3月20日,央视《焦点访谈》以“没有结果的‘学术成果’”为题,报道了西安交大六位老教授从2007年起,举报李连生涉嫌学术成果造假,但被校方多次阻止的经历。
学术造假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让国外对我国的科技成果信誉打折扣,使得我国整体的学术信誉度大为降低。据统计,我国每年发表的论文量名列世界前茅,但被国际学术界承认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因此,造假之风严重败坏我国国际声誉,损害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我们研究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去掉急功近利的社会心理。重知识、重学术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唯学术论”却容易导致人们为学术而学术,误导人们将学术与功名利禄等同起来,形成急功近利浮躁社会心理。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淡化学术的功利色彩。因此我们要在思想上,重视培养硕士研究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平时的科学和实验中,注意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实验中,勤奋刻苦,脚踏实地。
学术工作者道德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提高了学术良知和学术道德的自律能力,就会自觉地抵御学术造假的功利诱惑,并有可能积极规劝、制止、检举他人的学术造假活动,就有可能遏制、消灭学术造假现象。
研究生要重视对于诚信的培养,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之诚是诚心诚意,忠诚不二;诚信之信是说话算数和信守然诺,它们都是现代人必须而且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我们应该远离而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多一点信任,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诚信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诚信的人生散发出金子般的人格光芒,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这样我们的学术氛围才会越来越好。
学术态度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