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古诗词鉴赏专题

珠海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人日寄杜二拾遗》

高适

人曰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注】:①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杜二拾遗:即杜甫。②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此时,高适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 14.以下对于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思故乡”是说杜甫,也是说诗人,一个“思”字将二人的情感紧密地联结起来。 B.梅花开满枝条,让人空自断肠,这“断肠”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同。 C.诗人身在南蕃,想参预朝政却不能,难免心中百忧又千虑,其忧国情怀于此可见。 D.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闲散自适,而今携书佩剑奔走宦途,慷慨豪迈。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文本简析】本试题选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为鉴赏材料。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人日寄杜二拾遗》是高适晚年在蜀州(今四川崇州)任刺史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有别于其一贯的风格,虽12句,但言浅情真,易于理解。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这首怀友思乡的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把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连结起来了。

14.【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形象和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D项是对诗歌后六句的理解。“岂知书剑老风尘”意为“哪里料到书剑飘零终老风尘”,有无奈有愤激。D项认为此句“慷慨豪迈”错误。

15. 【参考答案】诗句含意:自己老迈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

飘泊流离的友人。

(含意3分,“龙钟”“忝”“东西南北人”的理解各1分)

思想感情: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身居高位却匡时无计的孤愤与羞愧;对友人四处奔走、漂泊流离处境的深挚关切。

(情感3分,最后两句,诗人抒发的情感有不能报国济世无计的愤懑,也有身居刺史却匡时无计,友人漂泊流离而带来的羞愧,还有对友人的关切。愤激、羞愧,关切各1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最后两句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答案应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所以考生首先要逐句考虑诗句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潮州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

一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上阕开篇写词人触景生情,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 B. “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词人心迹。 C. 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词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 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15. 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6分)

14.C(C项,“实写词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分析不正确。“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这三句是想象归家后的生活情景,属于虚写。故答案为C项。)

15.①“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时光流逝之快。②“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③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肇庆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和甫咏雪 王安石

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

【注】①此诗写于新法推行之时。②和甫: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字和甫。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起笔写降雪前的景象,运用拟人写风起云涌,渲染大雪来时阴云密布的场景。 B.诗歌第二句写诗人坐看雪落山丘时雄奇阔大的美景,描写极其细腻,富有韵味。 C.颈联用“便疑”“终欲”两词,诗人想象大雪包裹整个世界,终将带来美好的春天。 D.尾联写寒乡人不感念带来丰年的瑞雪,含蓄表达了百姓对王安石推行新法的不理解。 15.诗歌的颔联有什么含意?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抱负?(6分) (二)

14.B(错在描写细腻,富有韵味。此句写雪着眼于下雪时山垄茫茫一片,从大处着笔,并无细腻的描写,笔锋直露。)

15.(1)大雪清除世界的污秽,功德圆满;大雪滋润焦枯的万物,普济众生。(2分)(2)托物言志(1分),写雪能够\平治险秽\润泽焦枯\,表明诗人有改革现实和惠济苍生的才能(1分),通过对\雪\的赞咏,寄托了诗人治理积弊、改善民生、润泽苍生的伟大抱负。(2分)

清远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仲春郊外 王 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虢州参军任内(673-674)。诗人恃才傲物,被同僚所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诗描写春天生机勃勃的秀美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B.首联写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发现处处春意盎然,心情十分愉悦。 C.颔联用词精练准确,对仗工稳,写出了春天美景已延续到暮春三月的时节。

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珠海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人日寄杜二拾遗》高适人曰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8arb0aeos34ka295j7z7yqpo85slb00d7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