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水质科学研究的方向
摘要: 目前 ,饮水水源受污染的情形日益严重,微污染水源中的无机物、有机物以及微生物等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此同时,人们对饮水水质越来越关心,瓶装饮用水是畅销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水质 科学 的 研究 会不断遇到各种新的 问题 ,这就为水处理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研究课题。综合国内外饮水水质科学研究的现状和 发展 的趋势,我们认为,应不断加强饮水水质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关于饮水安全和饮水健康的研究,以跟上形势的发展。
关键词:饮水水质 饮水安全 饮水健康
一、研究 内容
1.宏观研究
(1)关于饮水中所含微量无机离子的研究
目前饮用水水质标准中一些元素,只规定了最高限值却没有最低限值,那么理想的饮水中是否应含有一定量的离子呢?医学界的专家们认为水中的微量元素,如钙、镁、铁、碘等是人们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不主张喝纯水、蒸馏水。而商界的某些公司则宣传水中的这些微量元是微不足道的,营养可以从食物中获得。
人们获取的营养的确大多数是从食物中来的,即使对于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人们通过饮水所摄取的营养也只占人体摄取的营养总量的很少的一部分(见表 1)。问题在于我们的食物结构能否保证取得应有的有益元素与营养?食物中的这些有益元素与营养人体是否容易吸收?而水中的微量元素除了起到补充人体所需的盐分的作用以外,是否还有其它的作用
过去的地方病往往发生在 交通 不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人们常年喝当地的水,吃当地的粮由于同一地区的水和粮食中有可能同时缺乏某种或某些有益元素,或同时含有某种或某些有害元素,因此容易致病。现在交通发达,商品得到流通,食物、饮料的产地不一 ,含无素各异。如果我们的食物结构单调,不能保证获得应有的元素与营养,那么喝吨水 、蒸馏水就会使缺乏的有益元素得不到补充,从而引起不良反应(尤其对正在发育成长的儿童)。
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水中的微量元素除了补充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以外,可能还有别的作用。也就是说,即使我们的食物结构能够保证我们获得应有的元素与营养,饮用含有一定含量的矿物质的水也有可能对我们的健康更加有益。
国外研究表明,水的硬度与心脏病死亡率有确定的关系:软水地区心血管病死亡率比硬水地区高。这种关系也被我国学者所证实。
Sorenson J 博士(医药化学家、矿物质新陈代谢 理论 权威)认为,饮用水中的矿物质能很好地被吸收。他发现新陈代谢的主要金属元素与非主要元素的比例极受水中主要元素数量的 影响 ,如果所需主要元素得到满足,非主要元素就很少或不会被吸收,而是被排泄掉。也就是说,如果水中钙、镁含量也低,细胞就可能选择铅,从而造成伤害。
美国马丁·福克思博士 1996 年在《健康的水》一书中,综合了近年国外研究成果认为 :对于饮水,硬度的理想指标是 170mg/l 左右;总溶解固体理想指标是 300mg/L。
由于以上的理论和统计数据不受地域的限制,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水中的微量元素除了对人体进行必要的补充以外,还可能具有其它的功能。研究水中微量元素所具有的对人体的营养补充功能和更深层次的功能,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2)关于水中有机物及毒 理学 方面的研究
水中有机物对人体的影响是积累的。一旦发现问题,往往已经影响一代人的健康。新的有机物不断合成,给环境带来污染。 国外有学者反映,现在的研究都是单个有机物对人体的影响,如果考虑几个有机物的综合影响,可能是单个有机物的几十倍危害,而这方面的研究很少。现在国外又提出环境雌激素的问题,它主要包括环境有机污染物、 工业化学药品、人体合成雌激素和植物雌激素等,是能干扰体内雌激素的合成、分泌、传递、键合和减弱作用的一种类激素。它的影响深远,怎样防止与去除还有待研究。
在水质标准中,为了限定饮水中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取了逐项限定各种有机化合物浓度的 方法 ,但却没有给出综合性的指标。这样做,一方面由于水质标准发展的速度总是滞后于化学品合成的速度,因而不可能将每种现时可能的有毒有害物质都包括在水质标准中,另一方面,由于各物质间的协同作用,因此不能排除所有有
毒有害物质的综合作用具有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认为,应研究以综合性指标来衡量饮水中所含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对饮水安全影响的可能性。可能的综合性指标有:代表饮水中有机污染物总量的 TOC(或 DOC),代表饮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总量的 BDOC(或生物可同化的有机污染物总量 AOC),以及评价饮水中微量有机物毒性的毒性学指标 Ames 实验等。
(3)关于水中微生物的研究
水中微生物的污染,也是不断发现,不断研究出来的。如 O-157 大肠杆菌、军团菌、小隐孢子虫、贾弟虫等,并且由于环境污染加剧,还会新产生一些变异的细菌、病毒,危害人的健康。对于水中微生物及其防治方法,也应不断进行研究
二、研究 方法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随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洽,随着我们对饮水研究的不断深入,单纯依靠水处理领域研究人员的力量,已经难以使水的研究跟上人们对饮水水质需求的发展。因此,将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渗透到水处理领域中来 ,已成为 历史 的必然。
对水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研究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作出贡献。水处理工作者应向化学、医学、营养学、生物学专家 学习 ,去认识水的微观世界,才能跟上形势。
对水的研究要从微观着手,运用 现代 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同时还必须 应用 当代最新分析仪器研究它的形态、构造。健康水的特征确定后,怎样从现有水源将水处理加工成健康的水,则需要水处理学、电学、磁学、水生物学等学科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只要各学科专家团结奋斗,必能为人们制造出健康的水!
饮水水质科学研究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