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16课 骑桶者(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77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铲子(chǎn) .3.不啻(chì) .5.遭殃(yānɡ) .7.蔑视(miè) .(二)多音字
??kǎn??门槛.?1.槛
?车?jiàn??槛.?合?hùn??混.3.混?
?混水摸鱼?hún??.
2.煤屑(xiè) .4.地窖(jiào) .6.围裙(qún) .
?在这儿?dāi??待.?2.待
?价而沽?dài??待.
二、写准字形
?奔chí?驰? ?
1.???松chí?弛?
??咳sòu?嗽?3.? ?shù?漱?口?
?wǎn?挽?留?2.? ??分miǎn?娩???遗hàn?憾?4.? ?hàn?撼?动?
三、用准词语 1.不啻 不止 例 句 (1)电荒可能成为“常态”,这对于已面临诸多新压力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不啻一场梦魇。 (2)类似情况不止一次发生。 不啻:①不止,不只;②如同。 不止:①继续不停;②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2.驱赶 驱使 例 句 (1)刘德华拍《失孤》时,扮农民工形象,一度因太逼真而遭到保安驱赶。 (2)惊人的利益回报驱使一些机构不择手段,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驱赶:①赶;②赶走,迫使后退。 驱使:①命令人去做某事;②推动。 辨 析 辨析 3.浮升 浮生 例 句 辨 析 (1)《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上浮升的山岳出现时,观众惊叹不已。 (2)找点儿时间,找点空闲,在金碧丽江里,偷得浮生半日闲。 浮升:飘浮升腾。 浮生:①指短暂虚幻的人生(对人生的消极看法):~若梦。 ②浮在水面上生长。 四、积累成语 1.快马加鞭: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 2.麻木不仁: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人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3.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的样子。 4.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5.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对应学生用书P77
西方现代派文学鼻祖——卡夫卡
简历:卡夫卡(1883-1924),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年(21岁)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用写作来解除内心的苦闷。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
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作品: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
评价:奥地利小说家,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奠基人之一,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寒冬里的借煤者
小说写于1917年寒冷的一二月间,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人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拎着煤桶走着去的,而是骑着煤桶飞着去的。结果可想而知,他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
《骑桶者》故事的主人公去寻找火炉用煤,路上,木桶像一匹马一样驮着他,竟把他驮到了一地窑穹顶前;他骑在桶上颠簸摇摆得像是骑着一匹骆驼。煤店老板的煤场在地下室,木桶骑士却高高在上。他费尽力气才把信息传送给老板,老板也的确是有求必应的,但是老板娘却不理睬他的需求。“骑士”恳求他们给他一铲子哪怕是最劣质的煤,即使他不能马上付款。那老板娘解下了围裙像轰苍蝇一样把这位不速之客赶了出去。那木桶很轻,驮着“骑士”飞走,消失在大冰山之后。这篇小说延续了卡夫卡小说的一贯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骑桶者
赏人物
小说虚构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
穷 自卑 可悲 买不起煤,骑空桶飞去借煤 无真诚行动,期望老板的好心与可怜 没借到煤,被扇到冰山区域 总之,他是一个自卑、畏缩、惶恐、胆小、害怕失败,又耻于幻想,却也渴望新生活,但命运可悲的小人物。
赏环境
1.“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鄙夷的神色,说明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 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这样一个社会现实。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
2.小说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通过写“树木”“严霜”“天空”等物的肃杀冷酷,来渲染寒冷气氛,交代了借煤的背景。
赏语言
理解下列语句的含意。
1.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
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
[明确] 小说是用荒诞的手法叙述了一件悲惨的冻馁事件,用了冷峻而独特的比喻:天空像盾牌一样挡住人们向上苍呼救。“呆立”“严霜”“银灰色”“盾牌”“冷酷”等词把灰暗悲惨的基调渲染了出来,预示着人物命运的悲惨。煤的缺乏在使人感到寒冷的同时也使得桶飞了起来显得顺理成章了,同时为结尾处写老板娘听不见以及“浮升到冰山区域”作铺垫。
2.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明确] 贫困永远存在,始终有贫困者因无钱购煤而困于寒冬。但是真正使贫困者受到伤害的往往并不是贫困,而是来自于社会的冷漠与无视。这种冷漠与无视使无数卑微的生命受到了摧残而终结。
赏技巧
1.你怎样理解小说最后一句的视角变化?
[明确] 小说最后一句视角的变化意味深长。小说的叙述人一直是“我”,都是从“我”的视角来写的,但在“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的这一刻,小说的视角其实已经从“我”转化为地面上的人的视角。“我”怎么会“永远消失,不复再见”呢?“我”每天都可以见到自己,不会永远消失,只有从地面上的人的视角来看,“我”才会永远消失。借助这个视点的陌生化距离,“我”就从一个找煤的普通人上升为幻想文学的主人公。这个“永远消失”有点像赌气的孩子,而这个视角的转移似乎也可以看做是“我”彻底弃绝世界的暗示。
2.骑桶者的飞翔明显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传达的思想情感具有普遍性,是真实的。作者是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虚构中的真实”的呢?
[明确] 小说中“我”的飞翔,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走,“我”浮升到冰山区域,不复再见,这些情节是虚构的。“我”的处境,老板伏案写字,老板娘织毛衣,老板和老板娘的对话,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场景。这些现实生活场景让“我”的飞翔也显得像现实中发生的一样合情合理。虚构嵌入现实,就和现实浑然一体了。
小说还展现了“我”的心灵的真实。小说开头写“我”家里没有煤时,“我”眼中的景物都带上了悲凉的色彩。火炉里透出寒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严霜中;天空犹如一面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它求救的人。“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这都展现了“我”内心的悲凉。“我”骑着桶只是在空中呼喊,不敢冲进店里,展现了“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鄙夷神色的畏缩自卑心理。老板娘没有借给“我”煤时,“我”喊着“你这个坏女人”,表现了“我”对老板娘的憎恨。小说借助飞翔这一虚构情节真实地展现了“我”心灵的真
实。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也是更为深刻的真实。
[探究争鸣]
该小说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有人认为“飞翔”纯粹是一种童话中的行为,对表现文中的成人故事不伦不类;但有人又认为“飞翔”是作者的一项创造,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作用,对此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我赞同第一种观点。文中的“我”既然有“骑着木桶飞翔”的本领,怎么还会有为一桶煤而发愁的烦恼呢?再者,“我”有“骑着木桶飞翔”的本领,而煤店的老板娘对此竟然毫不吃惊,这不符合常理。
观点二:我赞同第二种观点。如果作者用一种沉重的笔触写主人公拎着煤桶去借煤,被拒绝,作品可能会是惯常看见的“控诉型”小说:主人公是值得怜悯的,煤店老板?娘?是值得谴责的,作品内涵和指向就比较单一。另外,飞翔的方式避免了煤店老板?娘?和借煤者的正面接触;作者的叙述表面上是冷静的,甚至是冷嘲的,但内里却有深切的同情,而且,他的表达目的不再限于具体事件,而是凸现了爱与沟通的匮乏,以及一种心灵的饥饿。总之, “骑着桶”去要煤,就使《骑桶者》显得新颖而内涵丰富。
(时间:40分钟 满分:49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或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围裙 蔑视 咳嗽(sù) 坐骑(qí) ....B.趴手 摩挲 奄奄(yǎn) 告诫 .....C.沧天 遒劲(jìnɡ) 咖喱(kā) 煤屑(xiā) ....D.混浊 模样(mú) 付与(yǔ) 挽具 ....
解析:选D A项,“嗽”读sou;B项,趴—扒;C项,沧—苍,“咖”读ɡā ,“屑”读xi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沧天求助的人。
B.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戒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
C.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D.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撼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