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血液病诊疗指南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发生急性克隆性恶变,恶性细胞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阻滞较早阶段,迅速积聚,抑制正常骨髓造血,最终导致临床出现贫血、感染、 出血和肿瘤细胞浸润的疾病。 【临床表现】
起病急缓不一,急者出现突然高热和/或出血。缓慢者仅有贫血或者出血趋势。
1. 贫血 往往是首发症状,呈进行性发展,半数人就诊时已是重度贫血。
2. 发热 半数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低热,也可高热,若有高热多提示有感染。 3.出血 【诊断要点】
1. 起病急骤,有贫血、发热、出血或其他部位浸润的症状。
2. 体征中可见贫血、出血点、淤斑、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
3. 骨髓形态学为诊断中最主要的依据: 原始细胞>30%(参照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原始细胞>20%)。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形态学
分类(FAB)
M0 过氧化物酶阴性
M1 原始细胞>90%;过氧化物酶>3% M2 原始细胞20—90%;单核细胞<20% M3 早幼粒细胞为主
M4 原始细胞20~90%;单核细胞20--80% M5 M5a 原始单核细胞>80%,
M5b 主要是幼单及成熟单核细胞
M6 红细胞系≥50%,原粒或原单细胞≥30% M7 原始巨核细胞>2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FAB)分类:
L1 原幼淋细胞>30%,原始细胞小而一致,核仁不清
L2 核仁较大而不规则 L3 细胞大而胞质高度嗜碱 双表型:同时具备淋巴和粒系表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分型补充及诊断标准补充(MIC分型) 1.分型
(1)AML伴染色体异常:
(2)AML伴多细胞系造血紊乱(有或没有MDS史的) (3)AML不在FAB中M0—M7范畴中的
(4)AML/MDS;有明确的与治疗或职业有关引起原因的相关病史
2.诊断:原始细胞占30%改为20%可诊断白血病
全国白血病分型会议(1980年天津)标准
M1 原始粒细胞≥90%,早幼粒细胞很少 M 2 M2a:原粒细胞30%一90%,单核细胞<20%,早粒细胞以下阶段<10%。
M2b:原早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粒细胞为主,(带核仁、核浆发育不平衡)>30%。 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异常早幼粒细胞>30%
M3a:粗颗粒型 M3b:细颗粒型
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四种):
M4a 原始、早幼粒细胞为主,原、幼、成熟单核细胞≥20%
M4b 原、幼单核细胞为主,原、早粒细胞>20%
M4c 原始细胞具粒、单两系细胞形态特征>30%
M4E0 除上述特点外,还有粗大而圆的嗜酸嗜碱颗粒占5—30%。
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a (未分化型) 原始单核细胞≥80% M5b(部分分化型) 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30%,原单<80%。
M6 红白血病:
骨髓中红细胞系>50%,有形态学异常,原粒细胞(或原幼单细胞)I+Ⅱ>30%;若外周血原粒或原单>5%,则骨髓中原粒或原、幼单细胞要>20%。
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外周血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巨≥30%,原巨核细胞有单抗或电镜证实,骨髓往往干抽,活检: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增加,骨髓细胞少。
白血病细胞遗传学
WHO分类诊断AML的原始细胞下限从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占30%降低至20%。另外认为,当出现克隆性重复性细胞遗传学异常时,不管其原始细胞百分比的高低,即可诊断AML。遗传学异常表现为:t(8;21)(q22;q22),inv(16)(p13;q22)或t(16;16)(p13;q22)以及t(15;17)(q22;q12)。
WHO确认了上述4种特征明确的遗传学异常,此类AML有其独特临床表现,疗效良好,30%AML会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