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3平面镜成像(一)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3平面镜成像(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成虚像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2过程和方法:探究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观察现象,感知虚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的是虚像及虚像的形成原因。 2难点:试验中找不到像、成两个像等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教学器材:(以一个小组为单位准备)

蜡烛2支、玻璃板(带支架的厚薄各一块)、火柴(一盒)、镜子一面

刻度尺(一把)、方格纸、量角器、光屏、白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演示:“烧不坏的手和吹不灭的蜡烛”。

1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在透明玻璃板前后等距的位置分别放置相同的蜡烛。并让学生看清这是两支蜡烛。2 调整好角度,让学生能透过玻璃看到两支蜡烛,但不能从侧面看见蜡烛。3 渲染气氛,点一支,两支会同时燃烧(正面的同学会看到前后两支蜡烛在燃烧,会表现出惊奇的姿态,侧面的同学会看到后面的蜡烛根本没有燃烧,会比较着急,或者揶揄老师在骗人)4再次渲染气氛,把手指放到后面的蜡烛上方“烧”

(正面的同学会看到老师的手指在火焰上却安然无恙,侧面的同学看到真相)5 吹玻璃后面的蜡烛,前面的不灭。(正面的学生会看到蜡烛怎么也吹不灭,侧面的同学看到真相)6 吹灭前面的蜡烛,后面的也熄灭。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叫做像?什么叫做平面镜成像? 2 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 / 4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4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1 像、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实

当你照镜子时,可以再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

个“人”就是你的像。由于这个像是通过平面镜形成的,这种现象叫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是我们 却看平面镜后面好像有烛焰。这是为什么? 原来,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 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由于 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 是从进入人眼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处 发出的。就是S再平面镜中的像。

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 ,进入眼 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所以把叫做虚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叫做实像。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虚像:无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叫做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步骤

(1)如图,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纸上竖立

一块玻璃板做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 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观 察它在平面镜后面成的像。

(3)将另一支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

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

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

是否相同。

(4)把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 (5)移动点燃的蜡烛,再重复步骤(2)(3)(4)至少2次。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 / 4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用直线把每次试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

尺分别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用量角器测量这些连线与平面镜

所在位置的夹角大小,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与像验的大小次蜡烛A到平蜡烛A的像到关系 数 面镜的距离 平面镜的距离 1 2 3 …

5 10 15 5 10 15 相等 相等 相等 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夹角的大小 90° 90° 90°

光屏上 是否有 像出现

否 否

●分析与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利用数学课本中有关对称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评估交流

(1)实验中为什么用平板玻璃而不用镜子?

明确: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和方便比较像的大小。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 / 4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虽然成像不如镜子清晰,却能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观察到 蜡烛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为什么平板玻璃要用薄的?

明确:用厚玻璃板会导致形成两个像。 (3)刻度尺有什么用?

明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 明确: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5)不点燃蜡烛能实验吗?为何点燃前面的蜡烛,不点燃后面的蜡烛? 明确:能,但是成像不够清晰,实验不方便。前面的蜡烛点燃是为

了使光线充足成像清晰,后面的蜡烛不点燃是为了便于使物与像重

合,确定像的位置(如果点燃,会给分辨蜡烛B和蜡烛A的像造 成困难)。

(6)小红不管怎么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蜡烛与像重合,为什么?

明确:①平板玻璃没有与桌面垂直,导致成像在上方或者下方。 ②蜡烛A在实验过程中燃烧掉一部分,而蜡烛B大小不变。 (7)用光屏能否承接到蜡烛的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8)实验还可以怎么改进?

明确:可以用方格纸或刻度尺代替白纸。这样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以直接观察到。

(三)效果检测:课堂训练 (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 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 教学反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 / 4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3平面镜成像(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3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成虚像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2过程和方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7t7o4602b4n25q6ny0j2r4yi9c8on003s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