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三《经济生活》二轮复习教学案 第三单元 收入与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16分)

答案:(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通过再分配更好实现社会公平。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考生若答出“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等举措,可酌情给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分析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流动时代”的新问题。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解析:解答第(2)问中的第一小问,要针对材料中流动人口的期盼,调动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从分配制度的完善、财政的作用阐明措施。第二小问要注意设问的限制要求“辩证法”。依据材料中“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信息,归纳分析出所坚持的方法论。

第三学时 排查检测大提分

一、知识排查(重要的概念、规律、理论判断正误)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 )。

3、按劳分配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 × )。按劳分配将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效率原则;同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又体现了公平原则。

4、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而不是收入分配的绝对的平均。( √ )。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 √ )。 6、财政收入占社会财富总量的比例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

7、税收的强制性要求它具有无偿性,无偿性是强制性的保障;税收的无偿性和固定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强制性。( ×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8、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 √ )。

二、能力排查(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大盘点)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答案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公有制经济中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吗?

答案 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所得的收入等都是按劳分配方式,可见。公有制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分配不属于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也存在一些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 3、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都是按技术要素分配吗?

答案 公有制经济中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所得都属于按劳动要素收入;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通过转让成果或专利所得属按技术要素分配。 4、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有何影响?

答案 如果分配方式合理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导致收入差距两极分化,形成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进而影响效率的提高。 5、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有何区别?

答案 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分配属于初次分配,它主要由市场机制起作用,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的转移的过程,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 6、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7、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有何区别?

答案 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各种报酬。非劳动收入是指劳动收入以外的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各种收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入,主要分为三类,即生产要素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和捐赠。 8、如何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

答案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总量;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9、如何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答案 凡是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直接相关的政策,如税收政策、利润上交比例调整、国债发行规模的调整等都属于财政政策;凡是由央行制定发布的与货币相关的政策,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货币发行量等,都属于货币政策。 10、如何理解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

答案 国家通过税收的设置以及在税目、税率、加成征收或减免税等方面的规定,可以调节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有的行业可能是限制其发展,对有的行业要鼓励、支持其发展,这需要具体分析。

三、应用排查(高考对接点、临场实战点大冲关)

1、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②财政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③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④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些措施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的是: 提示②③。明确再分配主要是在非生产领域,其分配主体主要是国家。

2、基尼系数是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大表明社会分配差距越大。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1978年是0.20,目前已上升为0.48以上。具体解决措施主要是:

提示①生产决定分配,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实现社会公平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④再分配更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切实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选择职业的权利;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目前,发改委正在审批一大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项目,中央财政将扩大财政支出,带动民间投资增加。国家之所以增加财政支出,主要是因为:提示 当前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经济运行受需求不足制约。

4、2011年,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又大幅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如月销售额和营业额的最高标准都由原先的5000元提高到20000元。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的直接效果是: 答案 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5、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答案 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6、目前,国家将进一步落实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家电下乡、建材下乡政策,购买上述相关产品,可以享受数额不等的财政补贴,这一举措有利于: 提示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这说明:提示①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②税收是调节经济的杠杆。 8、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提示①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②减少税收 ③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9、小明的爸爸是个体户,妈妈在该市的某国有企业工作,爷爷奶奶在农村种责任田,他的叔叔是某公司的高管,年薪20万。材料中小明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的分配方式依次是: 答案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

10、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之所以要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是因为增值税:

答案 ①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②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四、小题巧做不失分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总的说来,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改革和完善这一分配制度的总取向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分配格局(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坚持这一改革取向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②目的是合理拉开收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入差距,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③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④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关系状况 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③

选D。②是对坚持这一政策取向的误解。我国分配制度本身属于生产关系,④不选。

2.当前,在经济较快增长,国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全国人民并没有同步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果实,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为此,中央要求全国各地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表明,健全这一分配制度①有利于实现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③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尊重④能够激发人们创造的积极性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选D。②是对按劳分配的认识。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中提到的是公民的经济权利,而不是政治权利。

3.债券交易收入、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下列对这一分配方式认识正确的是①它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②它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分配方式③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④它是按资本要素创造价值的结果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选B。②错,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不是按资本要素分配。④错,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故价值是由人类劳动创造的,不是由资本要素创造的。①③符合题意,应选B。易错选D。其原因是对价值的内涵未能做到深刻理解和运用。

4.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①反映了国民收入分配性质的根本变化②旨在协调“国富”与“民富”的关系③其核心是解决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④有利于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选C。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从“国富”向“民富”转型,有利于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故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性质并未根本变化。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其核心是规范分配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③排除。

5.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收入差距扩大是普遍的经济现象,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控制,就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初次分配角度看,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有①我国尚未形成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机制②个人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水平低、增长慢③税收结构不合理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A.②④ B.①②C.③④ D.②③

选B。税收与社会保障不属于初次分配,属于再次分配,故排除③。④错,目前在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没有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①②符合题意,应选B。

6.2011年中国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4.8%,仍然大大高于同期经济和居民收入增幅,再次引发了有关社会财富应如何分配的争论。北宋时期,王安石与司马光也曾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过辩论。王安石说:“国用(财政收入)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司马光讥讽道:“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形容赋税繁重苛刻)。”王安石辩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上述争论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启示是①增加财政收入最根本的要靠提高经济发展水平②收入分配必须协调好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③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④节约支出是解决财政收入不足的主要途径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

选A。材料强调的是财富在国家与居民间的分配,故③不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解决财政收入主要靠经济的发展。 7.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是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一。下列措施符合上述要求的是①财政部增加发行国债数额②国务院通过严格审批遏制钢铁等行业的盲目扩张③央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④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作出修改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

选C。本题考查考生对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理解。①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③属于稳健的货币政策,故选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②④属于行政手段,不选。

8.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这两种政策的共同目的是①控制投资增长,抑制过热消费②加大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③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④促进经济稳定增长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④

选B。目前我国的消费不是过热,而是消费不足,采取的政策应是扩大消费,而不应是抑制消费,故①说法错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属于经济手段,是政府对经济的间接调控,而不是直接干预,故②说法错误。③④符合题意,答案选B。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易错选D。其原因是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认识不到位,误认为①符合题意。

9.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是因为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②税收是国家财政支出的基础③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④税收具有无偿性和固定性A.①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

选A。本题考查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原因,应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角度去思考。①③正确地描述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②表述不科学,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④讲的是税收的基本特征,与题意无关。故选A。 10.2012年国家进一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要实现这一保障目标,必须①落实财政和社会资金的投入②要求建设企业不能从中营利③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④加强社会监督,实现分配公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选C。要实现这一保障目标,从生产的角度看,离不开财政投入;从分配的角度看,实现分配公平是必不可少的,①④正确。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排斥建设企业合理的营利,②错误。这一目标主要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③与题意不符。 11.某批发公司4月份购进彩电1 000台,购入价200万元,彩电销售总收入240万元。该月支付本公司20名员工工资8万元,支付各项费用4万元。本材料涉及应纳税的税种有①企业所得税 ②增值税③个人所得税 ④行为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选B。从题干公司的经营状况看,这个月公司增值240万元-200万元=40万元,故应纳增值税。每位员工工资:8万元/20=4 000元,故应纳个人所得税。故选B。

12.从2012年1月1日起,我国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将目前的征收营业税逐步改为征收增值税,并增加两个低档次税率。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①意味着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经营额征税②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③有利于解决重复征税问题,促进税收公平④会大幅减少国家税收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选B。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促进税收公平,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②③正确。①说的是营业税的征税对象。④中“大幅减少”的说法太绝对。 五、大题精做限时限字练

13.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贫富差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及增长速度图

材料二 2012年2月,世界银行发布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报告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源于城乡二元结构,这导致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关键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应从此着手进行改善。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10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措施。(16分)

(1)问题:①材料一表明2006年到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6—2009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010—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开始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差距仍然较大。②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够公平。

(2)措施:①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强化党和国家的强农支农惠农政策。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③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4.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于2011年11月29日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省2000-2010年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果

材料二 近十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从2001年的127.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49.3亿元,十年累计达到2 043.8亿元。10年来,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描述材料一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扶贫开发。(14分) (2)结合材料二,依据财政的作用,阐明扶贫开发离不开国家财政支持的道理。(12分)

(1)经济信息:该省2000-2010年全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迅速增长,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急剧减少,说明该省十年来扶贫开发成果显著。

扶贫开发的道理: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国家重视扶贫开发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国家重视扶贫开发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国家重视扶贫开发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求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国家重视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2)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支持扶贫开发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扶贫开发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扶贫开发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高三《经济生活》二轮复习教学案 第三单元 收入与 - 图文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16分)答案:(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通过再分配更好实现社会公平。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7se06722700kc5204u903ypi6bk8900j0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