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习八段锦 易筋经之感悟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习八段锦、易筋经之感悟

在本学期的体育保健课中我学习了八段锦,易筋经,可以说是受益匪浅。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的身体感觉比以前轻松多了,也更有力量了。因此,我也养成了每天练功的习惯,努力使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健康。除此之外,我不仅学会了这两套气功,还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八段锦是从北宋起便开始流传的一项健身运动,却历经千年仍经久不衰。

我们都会做广播体操,却没有几个人知道广播体操的起源就是八段锦。其实,八段锦就是古人创编的八节不同动作组成的一套医疗、康复体操。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八段锦动作简单,易记易学,适合我们习练。

传统医学认为,八段锦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现代研究也已证实,八段锦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和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是一种较好的体育运动。

此功法历史悠久,简单易学,功效显著。共八节,又分武八段与文八段两种。武八段多为马步式或站式,又称北派,适合青壮年与体力充沛者。其名称出北宋·洪迈《夷坚志》:“政和七年,李似矩为

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南宋·曾慥《道枢》辑其基本功法为:仰手上举所以治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西单托所以安其脾胃;返而复顾所以理其伤劳;大小朝天所以通五脏;咽津补气左右挑起手;摆鲜鱼尾所以祛心疾;左右攀足所以治其腰。另《医方类聚》、《灵剑子导引子午记》等均载有类似功法。现在流行的是晚清时所传的歌诀: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这是我第一次学习气功,所以也遇到了不少困难。起初,我的动作怎么也做不到位,总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后来,经过老师的教导才明白,练功不能心急,要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到动作要领学会后,我又急于求成,想体会到气在身体里的作用。又是在老师的教导后才明白,气功的炼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练习中不断去体会。再后来,我对气功中的道产生了疑惑,什么是道?道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寻找答案。我查找了道教学派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但是对于其中的道还是模糊不清。我终于忍不住问了老师,可老师讲道是要自己悟出来的,而且每个人对道的感悟也不同,道是很难也不可能用言语简单的阐明。终于,我对于气功的理解从八段锦的练习中逐渐深化,现在觉得当初的问题都很幼稚,而且只有在练习中不断领悟才能解决。我明白了,一套动作的学习需要经过五个层次:做对、做会、做好、做妙、做绝。学习功夫要循序渐进,在领悟中提高自身的境界。

在学习八段锦的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易筋经。易筋经有些难度,但有了八段锦做基础,对于学习气功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而这二者又相辅相成,其中蕴含的道理相一致。

易筋经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是《洗髓经》,二就是《易筋经》。“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长,按原法修炼者不多,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种样式。而流传较广的是经清代潘蔚整理编辑的《易筋经十二势》。

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炼方法。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

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

在学习《易筋经》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教导,以及课后查找有关资料,我领悟了一些习练要领:其一要精神放松,形意合一,意识平静,不做任何附加的意念引导。即在习练中,以调身为主,通过动作变化导引气的运行,做到意随形走,意气相随。同时,在某些动作中,需要适当地配合意识活动。如“韦驮献杵第三势”中双手上托时,

要求用意念观注两掌;“摘星换斗势”中要求目视上掌,意存腰间命门处;“青龙探爪”时,要求意存掌心。而另一些动作虽然不要求配合意存,但却要求配合形象的意识思维活动。如“三盘落地势”中下按、上托时,两掌有如拿重物;“出爪亮翅势”中伸肩、撑掌时,两掌有排山之感;“倒拽九牛尾势”中拽拉时,两膀如拽牛尾;“打躬势”中脊椎屈伸时,应体会上体如“勾”一样的卷曲伸展运动。其二要呼吸自然、柔和、流畅,不喘不滞,以利于身心放松、心平气和及身体的协调运动。相反,若不采用自然呼吸,不但不受益,反而会导致心烦意乱,动作难以松缓协调。此外,在功法的某些环节中也要主动配合动作进行自然呼或自然吸。如“韦驮献杵第三势”中双掌上托时自然吸气;“倒拽九牛尾势”中收臂拽拉时自然呼气;“九鬼拔马刀势”中展臂扩胸时自然吸气,松肩收臂时自然呼气,含胸合臂时自然呼气,起身开臂时自然吸气;“出爪亮翅势”中两掌前推时自然呼气,等等。其三要刚柔相济,虚实相兼本功法动作有刚有柔,且刚与柔是在不断相互转化的;有张有弛,有沉有轻,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倒拽九牛尾势”中,双臂内收旋转逐渐拽拉至止点是刚,为实;随后身体以腰转动带动两臂伸展至下次收臂拽拉前是柔,为虚。又如“出爪亮翅势”中,双掌立于胸前呈扩胸展肩时,肌肉收缩的张力增大为刚,是实;当松肩伸臂时,两臂肌肉紧张收缩,上肢是放松的,为柔;两臂伸至顶端,外撑有重如排山之感时,肌肉张力再次增大为刚,是实。这些动作均要求在用力之后适当放松,松柔之后尚需适当有刚。这样,动作就不会出现机械、僵硬或疲软无力的松弛状况。

其四循序渐进,个别动作配合发音习练本功法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各势动作的活动幅度或姿势,如“三盘落地势” 中屈膝下蹲的幅度、“卧虎扑食势”中十指是否着地姿势的选择等等。习练时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通过学习,我认为易筋经习练中应注意一些问题:

《易筋经》原文指出:“将欲行持,先须闭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纷扰,澄心调息,至神气凝定,然后依次如式行之。”练习中“必以神贯意注,毋得徒具其行,若心君妄动,神散意驰,便为徒劳其形,而弗获实效。初练动式,必心力兼到”。易筋经全套功法习练过程中要求形意相合,伸筋拔骨。所以在练习前和练习中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应做好习练前准备,如穿上合适的服装。其次,要做好准备活动,使人体在生理上产生“预热”,以免在练习中由于过度牵拉而受伤,尤其是冬天或天气寒冷的情况下准备活动就更为重要。第三是心理上,练功前要使自己的心理活动逐步由复杂趋于简单,习练中要做到眼随手走,神贯意注,心力兼到,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习练效果。若在练习中神散意驰,心君妄动,形意不合,就会徒具其行而不能获实效了。第四,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习练中绝对不能因为追求某一标准动作而不顾动作要领。有些动作暂时达不到标准可以先做“意到”,在熟悉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再逐步达到标准动作的要求。

27q2k1xurx2wkqq4mj6h371qz5d0ci00ko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