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管理第十一章物资供应与库存管理教案 《企业生产管理》
第四篇 生产系统的后勤管理 第十一章 物资供应与库存管理 第十二章 设备管理
第十一章 物资供应与库存管理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物资供应与库存管理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学习重点:1、物资消耗定额与物资供应计划,
2、企业内部的物资管理体制,3、仓库管理工作,4、库存管理概述。 §11-1 物资供应概述
?一、物资供应工作的任务
?工业企业物资部门供应的物资,主要是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机电配套设备、工具等生产资料。工业企业的物资储备资金常占企业流动资金的40-60%,物资材料的消耗构成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仅原材料就占产品成本的50-70%。因此,做好物资供应工作,保障生产所需的物资及时供应,是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也对压缩储备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盈利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工业企业物资供应工作的任务是(P401页)
?1、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在经营计划指导下,按质、按量、按品种规格、按时成套地供应企业所需的各项物资。
?2、组织好物资的采购、运输、检验入库,控制合理的库存储备量,减少积压,加速资金周转。 ?3、组织好物资的保管和发放工作,监督和指导生产部门节约使用资源,不断降低消耗,降低成本。
?二、物资供应工作的内容:(P401页1-7) §11-2 物资消耗定额与物资供应计划
?物资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制造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需消耗的物资数量标准。它是编制物资供应计划,计算物资需要量的主要依据,也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
?一、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方法(P402页)
?工业制造企业物资消耗定额一般有:1、主要材料消耗定额,2、辅助材料消耗定额,3、燃料、动力消耗定额,4、机电配套件消耗定额,5、工具消耗定额、6、修理用备件消耗定额等。
?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方法归结起来有:
?1、经验估计法——简便易行,工作量小,但定额科学性、准确性差。适用于机电配套件、工
具、修理用备件消耗定额。
?2、统计分析法——简单易行,易掌握,但要求有较详细的可供分析的物资消耗统计资料。适
用于辅助材料,燃料消耗定额等
?3、实际测定法——适用于测定外形复杂零件的重量及辅助材料消耗定额。
?4、技术计算法——最为科学、精确的定额制定方法。工作量大,最好用计算机管理。适用于
主要材料消耗定额。
?二、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和管理 ?(一)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
?1、主要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主要材料(原材料和配套件)是构成产品实体的基本材料。生产过程原材料的实际消耗有三个部分构成——(见P405页图11-1)
?从图中可看出,难点在工艺消耗定额计算,要算出工艺损耗量加上产品净重(有效消耗量)
得到工艺消耗定额。 ?注意:(1)可利用的边角料不计入工艺消耗定额。(2)由于采用不合理的生产工艺和不合适的材料型号规格所引起的过剩的材料损耗不能计入工艺消耗定额。
?因此,单位产品(零件)原材料工艺消耗定额=单位产品净重+各种工艺消耗量(合理部分)总和。
?单位产品原材料供应定额=单位产品工艺消耗定额×(1+材料供应系数)
?这里的材料供应系数(宽放系数)主要是指合理的不可避免的非工艺耗量(运输过程损耗及储存过程损耗)对于废品损失和事故损失均不计入物资供应定额。
?所以,主要材料消耗定额包括的三个部分就是有效消耗量(产品净重),工艺消耗量(合理部分)和非工艺消耗量(合理部分)。
?2、辅助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1)以主要材料配合使用的辅料,按原材料定额的比例计算。(如炼铁时的石灰石) ?(2)消耗量与产品产量成正比的辅料,以单位产品消耗量作定额。(如包装材料) ?(3)消耗量与设备开动时间有关的辅料,按设备开动台时计算。(如润滑油) ?(4)有些材料按使用寿命来制定消耗定额。
?(5)与其他项目无相互依存关系的材料,统计单位产值的消耗量。(如机床用回丝、清洁刷)
?3、燃料、动力消耗定额的制定
?一般以单位产品的耗用量来制定(如高炉用焦碳,以吨生铁/焦碳吨;动力能源,如蒸汽,以
1吨(4Kg)蒸汽/标准煤吨;电力,按机器的额定功率和小时工作/千瓦)。
?4、工具消耗定额的制定
?一般按每种工具的使用寿命来确定。生产管理中通常按工作需要,每工种配备一定的工具,
以旧换新,有的规定使用一年或两年以后才能换领。
?(二)物资消耗定额管理—主要是四个方面工作:
?1、严格按定额计算各项物资的需要量,并以此编制供应计划,组织采购。 ?2、按定额实施限额发料,发生废品按手续补料,余料办理退库。 ?3、加强对定额执行情况的考核和分析,是定额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4、定额的制定应认真,要有科学依据,使定额符合先进合理的水平。
?三、物资供应计划
?物资供应计划主要包含 :确定各类物资的需求量,确定计划期初和期末的库存储备量,编制
物资平衡表,编制物资申请计划和采购计划四个方面。 ?(一)确定物资需求量
?确定各类物资需求量是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核心内容。确定物资需求量有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两类。 ?1、直接计算法,也称为定额计算法。是直接根据计划产量和物资消耗定额确定需求量的方法。适用于已经制定单位产品消耗定 额的物资,如主要材料、燃料、部分辅助材料等
?计算公式P408页。公式中计划产量应是计划期产量及期末、期初在制品差额之和。供应系数是考虑由非工艺损耗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额,一般以工艺消耗定额的百分数表示。
?例、某车间生产Z21PH25型齿轮,单位产品物资供应定额为0.5Kg45#钢锭,计划月产量3000
只,考虑连续生产,在制品库存储备量按50%计算,计划允许废品率3%,材料供应系数定为2%。试计算该车间每月需要的45#钢锭的量。 ?解:由公式, 45#钢锭需要量 ?=
?间接计算法。适用于凡是不易制定单位产品消耗定额的物资。又分两种:
?(1)动态分析法—是在分析该项物资实际消耗水平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找出任务量与物资消耗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来计算计划期物资需求量。
?例、某机械厂,上月生产产品40台,消耗1#钢板20吨,本月计划生产产品50台,要求降低物资消耗5%,求本月需要1#钢板多少? ?解:由公式: 1#钢板需求量
?=50×20/40×(1—5%)=23.75(吨)
?(2)类比法,适用于新产品,没有该项物资单位产品物资消耗定额,依据同类产品消耗定额估算。公式P409。
?(二)确定计划期初和期末的库存储备量 ?计划期初的库存储备量公式: ? MH期初=MH现存-MH耗用+MH到货
?建立计划期末库存储备量的作用是为了适应下一个计划期生产任务的需要。期末保持多少库存量,视下一个计划期任务的需要而定。
?(三)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确定物资的采购量。公式P420页。企业年度物资供应计划,需通过编制季度、月份物资供应作业计划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 §11-3 物资供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一、企业内部物资管理体制☆
?企业内部的物资管理体制主要有:集中制,分散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几种形式。 ?1、集中管理体制—是把企业内所有各方面所需的物资,全部归物资供应部门统一管理。 ?优点:便于对同类物资进行统一计划、订购、保管、使用,节约仓库面积,减少物资积压和资金积压。
?缺点:物资部门规模大,服务面广,工作难度大,不能适应动态需求。
?2、分散管理体制—物资实行分口管理。 ?物资部门—生产资料;基建处—建筑材料
?设备处—机械设备;后勤部—办公、生活用品。
?优点:有利于各部门灵活掌握,保证及时供应,适应工作需要。
?缺点:物资管理人员增加,仓库增多,物资、资金积压,物资管理费用高。
?3、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管理体制—物资的计划和采购业务有物资部门集中管理,物资的保管与发放由各部门自行管理。结合了两者的优缺点。
?4、设立物流部统管生产系统的物流工作—新颖的物资管理体制。
?由物流部统一管理企业基本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各种物料。负责组织原材料、外购件的运输入厂,验收入库,生产过程各阶段的在制品管理,直至成品发运,同管全过程的物流工作。基建、科研、设备维修、行政所需物资,则分散由各部门自行管理。采购部门只负责生产资料的采购工作,且尽可能与供应商签定全年供应合同。具体物料的运输,验收等物流工作由物流部负责,物流部依合同与供应商根据生产进度和库存变化协商安排。通过物流部使物料供应与生产进度
紧密衔接,可以大大降低库存储备,减少资金物资积压。
?二、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自学 ?三、仓库管理工作★
?仓库管理是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仓库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1)入库物资验收;(2)库存物资的保管维护;(3)物资的发放;(4)库存物资的统计分析;(5)库存物资的核查盘点。
?1、物资验收—根据采购合同,对到库物资进行检验核对,是采购工作与仓库管理的分界线,货入库以后,责任就有仓库承担。
?2、物资的保管维护:包括(1)防护工作;(2)建立物资帐卡;(3)物资分类,整齐堆放,便于核对存取。
?3、物资的发放—也叫限额发料制,即严格执行领发料制度。
?4、库存物资的统计分析—做好物资库存量统计和仓库管理台帐(库存台帐)。
?5、自动化立体仓库—针对大型企业,所需物资众多,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其特点P416页(1)-(3)。
?四、计算机辅助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一般了解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有(1)计划管理模块;(2)合同管理模块;(3)库存管理模块;(4)统计分析模块。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编成计算机软件使用。
§11-4 库存管理概述
?库存管理就其全部内容而言,可以分为两部分:仓库管理和库存控制。上节讨论了仓库管理,本节讨论的库存管理即指库存控制。
?所谓库存控制—是指如何控制库存水平,保持合理库存储备量的问题。
?一、库存的形成:库存是指处于储备状态的物资。凡是供应部门已购买但未使用的原材料、外购件、尚未售出的产成品,等待状态的在制品,都处于储备状态,都是库存物资;此外储备状态中的工模具、量刃具、修理用备件、基建器材、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也都属于库存。不仅物资管理部门有库存管理,各个部门都要进行库存管理。
?形成库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供需不平衡—供过于求,剩余物资成为库存;供应不足,缺货也是库存控制要解决的。 ?2、供需不衔接—供应过早,暂时还用不上,形成积压库存,供应延迟交货,则需求部门发生
缺货。
?3、为了防止意外原因发生供需脱节,就需要设置保险库存。
?二、库存管理的任务:
?首先要认识到,库存处于储备状态是尚未被利用的社会资源。过多库存造成物资积压,甚至报废,资金周转不灵,又增加库存费用,降低经济效益。所以,现代企业管理向“零库存”的境界努力。库存不足(没有保险库存),影响生产正常运行,影响交货期,降低企业竞争力。因此,实行库存管理(控制)是物资管理的重要工作。
?库存管理的任务,不是着眼于库存物料的科学保管,方便存放,减少损耗,保证帐物相符,数量准确等具体的管理。—这是什么任务?
?库存管理(控制)的任务是—用最少的投资和库存管理费用维持合理的库存储备,以保障最大限度满足物资使用部门的需求,减少缺货损失。
三、库存控制系统的构成及类别
?一个库存控制系统一般有以下要素构成:需求特性、供应特性、进货方式、库存储备以及订
货费用、库存管理费用、缺货损失等。 ?1、需求特性—满足需求是库存管理的基本任务。生产系统的需求受市场需求派生,可分为(1)确定性需求—物资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都已知。(2)随机性需求—需求随机发生,每次需求的时间和数量不确定,但可以估测概率。(3)不确定性需求—需求的时间和数量不确定,也不可知发生的概率。因此,企业要应用确定性库存控制系统或随机性库存控制系统。(见§11-5自学)
?2、供应特性—包含以下内容:
?(1)订货提前期—指从发出订单到物资入库所经历的时间。它与许多因素有关,如供应商数
量、供应商产品的生产周期,运输距离时间,产品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等。一般来说,供货时间受合同约束。
?(2)起订点—是供应部门规定的最低订购数量,是对库存控制系统的一个约束。 ?(3)采购价格和价格折扣—影响供应点的选择和订货批量决策。
?3、进货方式—是库存控制完成库存管理任务的关键要素。
?订货批量和订货间隔期是控制库存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通常有两种定货方式: ?(1)定量订货方式—即固定每次订货的数量,订货间隔期随需求量的变化而变化。
?定量定订货方式是首先计算各种物资的经济订货批量,然后为每种物资确定一个订货点: ?B=R×L+S;订货点就是当库存量降到订货点时,就要发订货通知,按经济批量进行订货以恢复库存。例:某车间需A零件80只/天,订货提前期必须5天,考虑意外,按2天的日需量
为保险库存量,求订货点?(560只)
?(2)定期订货方式—即订货间隔固定不变,每次的订货批量随需求量而变化。
?采用这种方法,在盘点基础上,使每次订货的批量等于该项物资现存库存量与规定最高库存限额之差。
?优点:可简化订货工作,节省订货及运输费用,还可能获得价格折扣;缺点:不到订货期不订货,对变化适应性差,易造成缺货。要建立较大的保险库存量。
?(3)按需求计划组织订货—生产系统的生产资料在编制生产计划时就编制物资需求计划(MRP计划),直接按计划需求组织采购和加工。其他各部门的物资需求,按分散管理体制,按需采购。(§11-5 ,§11-6略)
?本章练习:
?一、填空题:
?1、1、工业制造企业物资消耗定额一般有(1) ,(2)辅?2
、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实际消耗由下列三部分构成: 、 、和 。
?3、 是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核心内容。
助材料消耗定额,(3) ,(4)机电配套件消耗定额,(5) ,(6)修理用备件消耗定额。
?4、企业内部的物资管理体有 、
? 和 三种基本形式。
?5
、库存管理就其全部内容而言,可以分为两部分: 和 。
?6、 和 是控制库存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
企业生产管理第十一章物资供应与库存管理教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