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祖父的园子教案
主备:五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复备栏 2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晃”,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3.抓住园中趣事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 4.品读借景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5.学习作者通过动作描写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重点) 2.品读借景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重点) 【教学难点】 1.抓住园中趣事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 2.学习作者通过动作描写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引入:这样的园子,你们喜欢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祖父的园子,与作者一起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2.走近作者:萧红(1911年-1942年),中国现代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
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晃”,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重点) 3.抓住园中趣事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回忆了自己在祖父的园子里干活、游戏的场景。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蝶:虫”要窄小,右部上紧凑下舒展。 樱:“木”要窄,两个“贝”并列、写紧凑,“女”扁宽、首笔撇短、点长而有力。 瞎:左窄右宽,丰字三横紧凑、下横要长、中竖上下出头,下边口字扁窄。 割:刂字要窄,害字扁一点,左右结构占位的面积要差不多。 瓢:票字窄长,瓜字上撇短平、下撇要直,下边三笔上面紧凑、下边宽展。 逛:犭上撇要长、弯钩由轻渐重、呈弧形,王字三横稍短、匀称,辶的捺要长。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借景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重点) 3.学习作者通过动作描写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难点) 二、品读释疑 1.“我”在园中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吧! 2.讨论交流: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1)色彩丰富(2)充满生命气息(3)自由自在(4)富有童话色彩 3.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样样都有”可见花园里昆虫种类很多,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孩子扳着手指头给人显示她的富有,那种满足、得意、炫耀的神态跃然纸上。 4.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描写了蝴蝶、蜻蜓、蚂蚱等昆虫的色彩丰富。 5.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运用比喻修辞,把蜜蜂比作小毛球,形象地写出了蜜蜂的形态。“胖乎乎,圆滚滚”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蜜蜂的喜爱和自己满心的快乐。 6.花园里面有什么昆虫?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些昆虫的? 花园里有蝴蝶、蜻蜓、蚂蚱、蜜蜂。作者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7.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写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
“明晃晃”一词改为“五颜六色”好不好? 不好。“明晃晃”一词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园中事物的满心喜爱。如果改为“五颜六色”,只是表现色彩的丰富多样,则不能传达出这种感情。 8.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因为……所以……”这一句式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喜欢事物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结果子的喜欢,不结果子的好像不存在。 9.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先呼叫”说明榆树高大,树大招风,只要一刮风,枝叶猛烈摇动发出呼呼声;“先冒烟”是雨点落在纸页上,雨珠成线就像冒烟那样。这里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榆树的高大。 10.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写阳光下的榆树叶子,闪光发亮,充满活力。 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大榆树的高大? 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入手,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描写大榆树的高大和充满活力。 11.讨论交流:“我”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哪些情景? (1)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总领全段,是全段的中心句。 (2)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这一组排比句生动表现了“我”爱模仿祖父的行为。 (3)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①“我”跟随祖父种菜,淘气十足的神态跃然纸上。 ②“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表现了“我”什么特点? “我”跟随祖父在院子里栽花、拔草、种小白菜。“我”并非真正地劳动,而是儿童的天性——爱模仿,甚至还很淘气,把菜籽踢飞。这些行为表现了“我”的天真幼稚、顽皮可爱。 (4)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祖父拔下锄头杆的举动表现祖父对“我”什么的感情? 因为我太小,祖父拔下锄头杆,让“我”单拿着“头”铲地,表现祖父体谅我,不愿让“我”太劳累,表现他对“我”的疼爱。 (5)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伏在”“乱钩”这些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的举止天真可爱,趣味盎然。 (6)“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一共出现几个“笑”?说明祖父是一个怎样的祖父? 在这段对话里,出现了三个“笑”: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祖父和“我”说话的时候,被我的幼稚行为逗得一直在笑,说明祖父是一个慈祥、有耐心、宽容、童心未泯的祖父。 (7)我并不细看,……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跟着蜻蜓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①这一段中运用“摘、丢、追、采、捉、绑”等动词,从“我”这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祖父的园子教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