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资料
新管理经济学考题范围
一、论述用弹性来分析若想提高收益,
是涨价还是降价?(缺乏
弹性、富有弹性,为什么停留在第二区间) 供)
(感谢徐启东同学提
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动。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 有:(1)紧密替代品的多少:替代品越多 ,弹性越充足;(2)商品支出占预算的比例: 比例越大,弹性越充足;(3)商品必需的程度:必需程度越小,弹性越小; 弹性越大。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相对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相对变化率)之比, 称作需求的价格弹性 (ed)。需求价格弹性按其计算结果有如下几种分类, 益,则应该降低价格;
企业也可采
取不同的经营决策:(1)ed >1,有弹性;此时企业可以采取薄利多销策略,即若想增 加总收
(2) ed =1 ,,单位弹性。此时,企业无论降价、提价,
(3) ed< 1,弹性不足或缺乏弹性 。此时企
总收益都不变。若企业想提高市场的占有率,企业可采取降价策略,若企业想树立品 牌,可提高价格,均都对总收益无影响;
业不能采取薄利多销策略,必须提高价格,增加总收益。
(4)允许
调整的时间长短:一般地讲,时间越长,弹性越大;(5)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用途越多,
二、论边际递减规律(感谢杨双同学的付出)
指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如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
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
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
是递减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以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为条件的。
2)连接 TPL 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 APL 的值。
3)当 MPL>APL 时, APL 曲线是上升的,此时增加额外一单位可变资源时,总产出增长很 快。 当 0 三、 论述证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 (感谢徐 启东同 学提供) 企业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厂商利润最大化 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 边际收益是最后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增加的 收益,边际成本是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 大于边际成本, 就意味着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总利润, 于是厂商会继续增加产量, 以实现最大 利润目标。 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 那就意味着增加产量不仅不 能增加利润, 反而会发生亏损, 这时厂商为了实现最大利润目标, 就不会增加产量而会减少 产量。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的总利润才能达到最大值。 数学证明:设n为利润,Q为厂商产量,TR为厂商总收益,TC为厂商总成本,利润最 大化的必要条件是 n对Q的一阶导数为零。 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 n =TR( Q)— TC ( Q) 四、论述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基本思想、定价法。 (感谢赵臣霞的无私 奉献) 基本思想: 在单位成本上增加一定的加成的定价方法。 是以全部成本作为定价基础。 加成必 须是一个非 常特别的数字, 使得由成本加成法得到的价格与由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 定的价格相等。只有当使用边际成本而不是平均成本,以及加成等于 [1/(1-1/e)]-1 时, 成 本加成定价规则才是利润最大化战略。 为了克服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不足之处, 企业可 按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来确定成本加成比例。当需求的弹性降低时,加成提高, 因而价格提高。相反,需求弹性越高,加成越低,价格越低。由于成本加成比例确定得 恰当与否, 价格确定得恰当与否依赖于需求价格弹性估计的准确程度。 这就迫使企业必 须密切注视市场, 只有通过对市场进行大量的调查, 详细地分析, 才能估计出较准确的 需求价格弹性来, 从而制定出正确的产品价格, 增强企业 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增加企 业的利润。 定价方法: 首先企业要估计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单位成本。 其次, 在估计的成本上增加一定的 加成。 加成的意思是将无法分摊到任何特定产品中的某些成本包括进来, 并为企业的投 资带来收益。当企业以成本加成定价战略时,价格由以下公式决定: 卩=平均成本* (1+加成) 加成代表一个预先确定的毛利率或者投资的目标收益率。 成本加成法定价的优点是: 产品价格能保证企业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得到补偿后还有 一定利润,产品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较为稳定,定价方法简便易行。 成本加成法定价的缺点是: 忽视了市场供求和竞争因素的影响, 忽略了产品寿命周期的 变化, 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不利于企业参与竞争, 容易掩盖企业经营中非正常 费用的支出,不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五、分析国庆高速公路收费站免费措施是利大 or 弊大?谈谈自己的 看法。(感谢赵臣霞的无私奉献) 国庆高速公路收费站免费措施弊大于利。分析如下: 要避免 “搭便车 ”式的“福利 ”。他称,有车的阶层不一定是中国社会最穷的阶层,国庆假 日高速公路通行免费即是政策偏差的一例。 “中国要避免泛福利化倾向,真正建立起一 套为真正的穷人提供最底层(保障)的福利。 ” 根据帕累托均衡分析 (可画图) 有两方面。 其一,界定了公路使用的权利与解决了 收费的困难, 这公路的使用每公里算要收一个价。 有了一个收费之价, 所有车辆付同价, 每辆车的边际用值会调校为相同。 其二, 这个收费之价要安排在公路的总租值达到最高 的那一点, 稍有差池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会出现分离。 不要以为只一条公路是垄断, 最 高的总租值是垄断租值。 原则上其他竞争或潜在的竞争交通方式无数, 每一通道不争取 最高的租值土地资源的使用会出现浪费。 从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角度来看, 最大行车量时, 社会收入总值降到最低。 社会总收 入的最大值减去最低值, 就是这条公路的社会租值。 但对于这个新增的车辆的车主却不 是这样的情况。虽然他使用这条路获得的收益已经不高了,但还是比不用这条路要好。 走得慢,总比走不成要强。所以对于车主来说,使用公路依然是最优的选择。这种某项 选择对社会有害, 对个人有益的现象, 就是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分离问题。 如何解决 这一问题呢, 就要统一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 使之不再分离。 即是要增加私人的使用成 本,方法就是收费。 要让新增加的车辆所能获得的那点收益, 因为增收的费用而变为零, 他就不会再上路了。 从边际效应来看(可画图) ,最优行车量时, MR=MC ,社会收入总值达到最大。如果 公路不允许收费, 而希望上路的车子又有无限的多, 不断增加的车辆会导致社会边际收 入不断减小,社会边际成本不断的高涨。对于每个私家车主来说变化也是一样。 会总收入来说,降到了近乎于零。 路变得 越来越堵,使用公路的收益也越来越小, 小到等于上路的成本时, 也就没有上路的必要 了。对于社 这个谁也走不动的时候, 也对应着一个最 社会租值就在 使其不被消散。收费增加了个 大行车量,一个数值。一旦希望使用公路的车辆数量超过了最优行车量, 减小,即是租值消散。而收费就是为了挽救消散的租值, 人使用公路的成本,也就减少了希望上路的人数,从而维持行车量保持在最优行车量上。 从信息的获 得和传递的不对称性来看。 以往收费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去年的通行情况 预估今年的情况。但对于初次免费的这次出行,人们的信息费用会很高,难以估计的准, 拥挤的程度也会被推高。如果以后继续免费,最终会达到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个人收益 上的均衡状态。问题是,车辆的拥挤常有变动, 社会的理想效果因而需要公路的收费不 断变动:拥挤增加收费上升,拥挤减少收费下降。 交易费用的存在增加了这收费调校的 困难,而讯息费用的存在可使收费的不断调整引起混乱。 从资源稀缺性来看(画供需图),资源的有限性也叫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们的无穷欲 望而言,经济资源或者说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和劳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路这种稀缺品的需求量增加) 成拥堵。 从需求价格弹性来看(画边际收益图) 收益。 ,需求量增加且缺乏弹性时,提价有利于增加总 高速公路 平时属于稀缺商品,需要一定的等价物交换。 黄金周人们出行的需求增加 (线向右平移, 既对高速 ,价格应该上升,但政府反而实行免费,肯定造 计算题 1边际收益的填空题:(感谢赵臣霞和张甘同学的无私奉献)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说明,当一种不变的资源与其他可变资源的组合中增加 额外1单位可变资源时,总产出先增长,起初增长很快随后减慢,最后下降(图) 某企业的劳动投入量为0~3时,分别对应的总产量(TPL)、边际产量(MPL )、 平均产量(APL)如下表,请填写劳动投入量分别为 4~6时,表格中对应的空白 的数据。 劳动量 L 0 1 2 3 4 5 6 总产量 TPL 0 6 13.5 21 28 34 38 边际产量 MPL 0 6 7.5 — 7.5 1 7 6 4 平均产量 APL 0 6 6.75 7 7 6.8 6.3 APL二TPL/L; MPL=ATPL/△ L=dTPL/dL (求导数) (1) 当劳动投入为4单位时, MPL (4)二TPL(4)- TPL(3)=28-21=7(边际产量既每多一单位投入 而多出的产量) APL (4)=TPL (4) /4=7 (2) 当劳动投入为5单位时, TPL(5)=APL(5)*5=6.8*5=34 MPL(5)= TPL(5)- TPL(4)=6 (3) 当劳动投入为6单位时, TPL(6)= TPL(5) +MPL(6)=34+4=38 APL(6)=TPL(6)/6=6.3 计算题: 2、企业如何定价(感谢张娜同学的热情主动提供) 2 题目:「STC =100+40Q+Q 呻 Pi=50-2.5Qi < P2= 120-10Q2 1)如果实行价格歧视如何定价? STC=100+40Q+Q2 =SMC=40+2Q P1=50-2.5Q1—TR1= 50Q-2.5Q12 f MR 1 = 50-5Q1 同理 P2=120-10Q2 MR2=120-20Q2 由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R=MC得出: 50-5Q1 =120-20Q2=40+2Q
完整版考试答案---新管理经济学汇编



